郑世发
辣椒栽培常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二)
郑世发
本病由真菌尖镰孢侵染引起,主要为害辣椒、甜椒,病株叶片由下向上凋萎脱落,根颈部皮层水浸状腐烂,有时病部只在茎的一侧发展,形成一纵向条状坏死区。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脱落。在潮湿环境下,病部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后期整株枯死。病茎维管束组织变褐色,但无黏稠物溢出。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借灌溉水及病土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侵入,在维管束组织内生长、扩展。本病发生与土壤含水量多少有密切关系,田间渍水、植株根系生长不良、水分过多,引起烂根,病菌即从烂根处进入根内。棚室如果棚膜破裂、滴水,则发病严重。
防治技术:①无病土育苗,或播种前床土处理(参见本刊2010年11月刊“塑料大棚冬春果菜育苗常发问题及防治”一文中苗期病害部分)。②发病严重地,与非茄科类蔬菜轮作2~3年。③加强田间及棚室管理,防止棚顶漏水、滴水。④药液灌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次灌药液250 mL,7~10天灌药液1次,共2~3次。
本病由真菌腐皮镰孢侵染所致,主要发生于辣椒定植后,初发病时,白天枝叶萎蔫,傍晚恢复正常,反复多日后,整株死亡。植株根颈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极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病部仅限于根及根颈部。病菌为土壤习居菌,腐生性强,从伤口侵入,潜育期2~3天,病菌生长发育温度15~28℃,最高30℃,最低3~7℃,借雨水或灌溉水及带菌肥料传播,从根部伤口侵入。辣椒怕渍,土壤水分过多,容易发生烂根,导致根腐病菌侵入。棚顶滴水、漏水的地方最易发生根腐病。
防治技术:①加强田间及棚室管理,及时排除渍水。②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根系生长,在中耕除草及沟施肥时,防止伤根。③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每穴灌药液250 mL,每10天左右灌药1次,共2~3次。
本病由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主要发生在幼苗期。病叶呈烫伤状,凋萎变黑,脱落或留在枝上。嫩茎呈褐色或暗褐色水浸状不规则斑,湿腐,变细,折倒死亡。定植后,幼苗茎秆被害部分局部坏死,褐色或黑褐色,病健交界明显。成株茎叶发病多由病花落下引起,在茎上产生褐色至灰白色局部坏死斑,边缘明显,其上端枯叶萎蔫枯死,潮湿时斑面长灰色霉状物,病果病部灰白色,软腐,其上长灰色霉。病菌主要以菌核留在土中越冬,分生孢子在自然状态下亦能在棚室支架等部位上越冬,孢子萌发时产生芽管,通过气流传播,从伤口侵入。病菌生长发病适温23℃,但在低温2℃亦能生长,要求空气湿度95%以上才能大量产生分生孢子。低温不利植株生长,抗病力下降,故低温高湿棚室内发病严重。
防治技术:①发病期间做好棚室温湿度调控,上午尽量保持较高温度,使棚顶露水雾化,下午适当延长放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②及时摘除病枝,病叶病果携出田间、棚室深埋,减少病菌蔓延。③喷洒杀菌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每10天喷药1次,共2~3次。
本病由真菌核盘菌侵染引起,多发生在茎部或枝叶分叉处,病部初呈水浸状,浅褐色,不规则病斑,迅速扩大。湿度大时,病部皮层腐烂,待病斑环绕茎一周后,病部上端枝叶迅速枯死。叶片和枝梗发病,初呈水浸状,后变褐色软腐。湿度大时,病部均能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黑色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抗逆性强,能在土中存活多年,萌发时长出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植株的伤口或衰老部位侵入为害。病菌发育适温15~24℃,菌核萌发前需吸收足够水分。春季多雨,棚室滴水、漏水,地面潮湿,易发病。
防治技术:①实行2~3年轮作。②加强管理,注意棚室通风排湿。③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④喷洒杀菌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天喷药1次,共2~3次。
本病由真菌鞑靼内丝白粉菌侵染引起,为害叶片,在叶片背面密生白色霉斑(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后期霉斑扩大可遍及整个叶片背面。在叶片正面,发生霉斑的部分色泽黄绿,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老叶和嫩叶均被侵入,病叶易落。本病在我国南部地区终年发生,不存在病菌越冬问题,孢子借气流传播,萌发时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为害,继而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相对湿度52%~75%,温度20℃~25℃易发生白粉病。棚室高温高湿对病害发生有抑制作用。
防治技术:①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③棚室栽培注意控制湿度,防止湿度过低和空气干燥。④喷洒杀菌剂,发病初期可喷洒25%三唑酮1 500~2 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每7~10天喷药1次,共喷2~3次。
本病由真菌纤细链格孢侵染引起,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病斑褐色,近圆形,有不明显轮纹,直径0.2~0.3 cm,病斑多时,密集形成大型病斑,引起落叶。果实病斑黄褐色,椭圆形,稍凹陷,扩大后可达果实一半以上,病斑上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伤口侵入,继而在病部(特别是果实上)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育苗床内发病主要是因为播种过密,幼苗拥挤,抗病力弱。果实发病多由露地温度高,湿度大,棚室滴水、漏雨等引起。
防治技术:①加强田间及棚室管理,注意通风排湿,苗床幼苗早间苗、分苗,培育壮苗。②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③喷洒杀菌剂,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
这两种病都为害叶片,其中辣椒灰斑病由真菌辣椒尾孢侵染引起,病斑近圆形,直径0.2~1 cm,中心灰白色,周围灰褐色,边缘深褐色,为同心轮纹或轮纹不明显,发病严重时,病斑密布,病叶易落。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叶留在土中越冬,生长期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从气孔侵入。植株生长弱,缺肥、缺水,植株生长过密,株行间不通风,地面潮湿等情况下发病多。辣椒灰叶斑病由真菌茄匐柄霉侵染引起,多发生在苗期,早期在叶片上散生褐色小斑点,扩大后近圆形,中心灰白色,周围紫褐色,直径0.1~0.5 cm,发病严重时,病斑密布,早期落叶。病菌随病残体在地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温暖潮湿环境下,植株生长弱,易发病。
防治技术:①加强田间和棚室管理,施足基肥,培育无病壮苗。②及时移植,注意棚室内通风排湿。③喷洒杀菌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 (48%波尔多液+3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洒1次,共2~3次。
本病由真菌辣椒叶点霉侵染引起,为害叶片。多发生在辣椒中下部的成熟叶片上,很少为害上部嫩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深褐色,稍隆起,内部白色或灰白色,稍凹陷,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病斑数可多达十个,病叶易落。病菌以分子孢子器随同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第二年春天,环境适宜时,分生孢子器吸湿后,分生孢子从孔口溢出,借水滴反溅传播。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继而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为害。高温高湿、通风透光差,植株生长衰弱,易诱发本病。
防治技术:①收获后深翻菜地,将落叶深埋土中,加速其腐烂分解。②植株生长中后期,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力。③喷洒杀菌剂,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3.8%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10天喷药1次,共2~3次。
(未完待续)
郑世发,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20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