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东林 许刚
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误区
闫东林 许刚
闫东林,陕西洋县农技中心植保站,723300
许刚,洋县胥水镇农技站
黄瓜在陕西洋县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约250 hm2,特别是龙亭镇三合村、贯溪镇东联村、谢村镇下溢水村种植的黄瓜集中连片、面积较大。经过田间调查,黄瓜霜霉病在我县属常发性病害,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属偶发性病害。由于这两种病害在发病初期症状极为相似,不易区分,菜农常常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当成霜霉病施药防治,结果错过了防治适期,既增加了防治成本,又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现将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都是在叶片上产生淡绿色至黄褐色病斑,受叶脉的限制呈多角形,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
①病原菌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属真菌门、鞭毛菌亚门的古巴假霜霉菌,潮湿时病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而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属细菌门的丁香假单胞杆菌,潮湿时病叶背面有乳白色菌脓,干后有一层白膜或白色粉末。
②发病部位 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而细菌性角斑病除为害叶片,还为害叶柄、瓜条等。
③病斑大小 霜霉病产生的病斑较大,发展快,中后期病斑连成一片;而细菌性角斑病产生的病斑较小,发展较慢。
④病斑颜色 霜霉病的病斑颜色较深,初期为黄绿色,后期为呈黄褐色;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斑颜色较浅,初期为淡黄褐色,后期病斑周围形成黄色晕圈,中间呈灰白色。
⑤透光感 霜霉病的病叶对光透视无透光感;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叶对光透视有透光感。
⑥穿孔 霜霉病的病斑一般不会穿孔,而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斑后期易开裂穿孔。
病原菌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主要靠气流、雨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湿度是黄瓜霜霉病发生、为害的重要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的地块易发病。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播种带菌种子,种子发芽后即可侵染子叶,引起初侵染。土壤中的细菌靠飞溅的水流传播侵染。初侵染叶片病部产生的菌脓,靠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蔓延,主要从气孔和伤口侵入,进行再侵染。温暖潮湿的环境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肥力不足、植株长势差的地块和重茬地易发病,在夏季雨水多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
抗霜霉病的黄瓜品种有津春3号、津杂1号、津研4号等。抗细菌性角斑病的黄瓜品种有津春4号、津研2号、津研6号等。
对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播种前可用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浸种2 h,或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1.5 h,然后再洗净晾干播种。
选用土壤疏松、通气性好的新地壤土配制营养土育苗。早春要采取火炕或地热线育苗,播种密度要适中,苗期注意通风,降低苗床湿度,缩短苗床瓜苗叶片结露时间,增加光照,控制徒长,防治苗期病害。定植前2~3天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后带药移栽。
在1 hm2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70~100 t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300~400 kg作基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易排灌的地块,且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并采取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既保护根系,又能降低田间湿度。结瓜期适时追施速效氮肥和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性。在晴天无露时及时绑蔓上架,摘除黄叶、病叶和老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生。
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清理病残体,霜霉病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细菌性角斑病选用72%农用连霉素或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同时发生时,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2%农用连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20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