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华
(南京 东南大学附属江北人民医院儿科210048)
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常需采集血液标本以协助诊断。长期以来,采用1ml或5ml注射器直针头采血,往往成功率低。2010年4月~2011年2月,我科应用5.5号一次性头皮针连接去除针头的5ml或1ml注射器进行桡动脉采血,提高了采血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现介绍如下。
我科于2010年4月~2011年2月收治2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男性62例,女性58例,平均日龄13天,其中早产儿30例,新生儿肺炎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0例,平均体重2885g;对照组120例,男性61例,女性59例,平均日龄14天,其中早产儿28例,新生儿肺炎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平均体重2765g。采血部位均选择桡动脉,操作人员均由工作3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按照统一制定的操作流程进行,两组性别、日龄、体重、一般情况、病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操作方法
备齐用物(同静脉采血法),选择桡动脉后,常规消毒,试验组使用1ml-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分离注射针头,连接5.5号一次性头皮针(带针翼),左手拇指、食指绷紧动脉上下两端皮肤,右手持针柄以45°角向搏动处进针,手法与静脉穿刺相同,见流入硅胶管内血液与脉搏搏动一致后,轻拉注射器针栓抽取所需血量,拔出针头,压迫5min。对照组采用普通注射器针头,采用执笔式15°-30°[1]进针采血,抽取所需血量,拔出针头,压迫5min。由操作者采血后即观察并记录穿刺成功情况,30min后观察并记录局部皮下淤血情况。
1.2.2 评价标准(1)穿刺成功率的评价;1次穿刺成功,顺利抽出动脉血,无退针现象;或有退针现象但不超过2次,均为穿刺成功。(2)淤斑及血肿评价;采血后30min由同一名护士观察采血部位有无青紫、淤斑、硬结。采血部位观察无青紫或有青紫,但淤斑小于0.5cm为阴性,淤斑大于0.5cm或有硬结为阳性[2]。
实验组穿刺成功112例,穿刺成功率为93.3%,局部淤血10例,局部淤血率为8.3%;对照组穿刺成功78例,穿刺成功率为65%,局部淤血30例,局部淤血率为25%。
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头采血,针尖进入血管后,可持针柄再轻缓平行进入血管少许,左手固定针柄,右手采血,减少采血过程中因针头活动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必要时可用输液贴固定针柄,双手进行采血操作;普通针管由于针管与针头的结构,穿刺时与皮肤间存在约45°夹角,针尖进入血管后,很难再平行进入,在抽吸过程中,针头易滑出血管外,造成操作失败及皮下淤血。一次性头皮针在持针手法上更灵活,可上下持针柄部,也可以从针柄前后缘持针,持针较普通针管稳固[3],进针时上下角度调节自由度大于普通针管,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针管,尤其更适用于新生儿及消瘦患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不受患儿体位的影响,只需挽起新生儿衣袖,暴露腕部即可,暴露面积少,不必担心患儿受凉,并且一个人操作即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头皮针法行桡动脉穿刺的优点多于针头法,并且没有增加操作难度,实用性强,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1]汪观玉.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1.
[2]毛建芬.应用小针头采集桡动脉血气标本[J].护理学杂志,2007,22(18):60.
[3]李晓惠,黄小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1(4):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