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稀有蔬菜石刁柏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刘峰
刘峰,江苏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植物工程系,223200
石刁柏,又名芦笋,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对水肿、痛风、肝功能障碍、神经痛等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号称“蔬菜之王”,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抗癌保健食品,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我国许多石刁柏基地生产的鲜笋、石刁柏罐头及制品,长期远销欧洲、日本、美国及东南亚,一直供不应求、畅销不衰。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石刁柏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随着栽植年数增加,土壤病原菌累积,石刁柏病害逐年加重,为害大的病害可导致全田毁灭。加上石刁柏是多年生作物,一年投资多年收益,病害肆虐蔓延往往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种植石刁柏必须加强对病害的综合防治。现将江苏省石刁柏种植基地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发病初期植株上部呈现凋萎,基部褪绿发黄。之后黄叶逐渐增多,凋萎日趋严重,直至整株叶片发黄。发病至整株枯死的时间长,一般需20天以上。地下部发病初期根毛和细根呈褐色干枯状,后期脱落,横切解剖根状茎,可见部分维管束变黄褐色至暗褐色或全部变黑,逐渐变软腐烂,后期仅剩纤维状或丝瓜络状外壳,病株易拔起。
主要发生在生长不良的小枝或幼笋上,开花期也易染病,新长出的嫩枝呈铁丝状弯曲,导致生长点变黑干枯,湿度大时,病部密生鼠类状灰黑色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时也为害茎基部,严重时导致地上部枯死。
典型症状为根和茎基部腐烂和整株枯萎。发病初期茎基部变黄褐色,后转深褐色,植株自下而上变黄,最后呈白色而死亡。病株明显矮化、扭曲。温度高时茎秆基部表面密生粉红色霉层,病茎内呈褐色坏死。病根表面为褐色湿腐状。枯萎病多发生在排水不良、平畦栽培的园内,一般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枯死病株,轻者在成簇健株中可见少数植株枯死,重者成簇、成片死亡。
主要为害茎,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点,扩大后为圆形或椭圆形凹陷,暗褐色至黑褐色,外围有黑紫色晕圈,有时有同心轮纹,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主要为害茎部,发病初期嫩茎上产生水渍状椭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展成梭形或纺锤形斑,直径可达1.5 cm左右。病斑淡褐色或深褐色,中心部灰褐色至黄白色,斑面散生黑色小点 (分生孢子器),若病斑环绕茎部一周,其上方的茎叶将迅速枯死。
主要为害叶片及小枝,发病初期产生黄色或橙红色略隆起小斑点状的病斑(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赤色粉状物(夏孢子)。生长后期在病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枯死。
该病在田间多不显症,或症状不明显。染病植株颜色浓淡不均匀,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状,有时皱缩不展,植株矮小。
目前引进的格兰德、阿特拉斯等石刁柏品种,产量品质俱佳,抗病性也较好。播前对种子消毒,用60℃热水浸种30 min,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700倍液浸种24 h,可以有效杀死病菌。
不选前茬为蔬菜、甘薯、果树、桑树的田块,也不选土壤粘重、地势低洼、靠近水田、地下水位高的田块,要选择地势高,排水、通气性好的微酸性壤土和砂壤土。
石刁柏偏施氮肥易发病,应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追肥要及时,使植株生长健壮,抗病力增强。发病高峰期(7~9月)不宜施重肥。做好排水工作,特别是雨季,要保证根系不受涝渍影响。
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原菌累积;及时中耕除草;加强植株调整;清除枯死的主茎和部分侧枝;适时去顶,防止倒伏;田间操作过程中,切勿伤根,以免造成伤口让病菌有可乘之机;合理安排采收期,防病菌侵染,避免采收过度,造成植株衰弱,抗病能力降低。
石刁柏防病从苗期开始,每隔7~10天用药防治一次。对根腐病、茎枯病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50%多菌灵粉剂 600~800倍液,50%退菌特1 500倍液喷雾防治;对灰霉病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对枯萎病用10%双效灵(混合氨基酸铜络合物)水剂200倍液或5%治萎灵水剂200倍液,在植株根茎部及其附近浇灌,每株灌药液300 mL,一般应灌2~3次。对炭疽病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对锈病用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 000倍液或武夷菌素100~150倍液进行喷雾。对于病毒病,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 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进行喷雾,同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消灭传毒蚜虫,减轻该病为害。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