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英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8)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赵国英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8)
大众化教育阶段有许多与精英阶段不同的特点,使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比较严峻挑战,通过排除学习心理障碍、创新教育观念和内容 、拓展教育载体、优化教育队伍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治教育;创新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意味着量的扩张,更意味着质的飞跃,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生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工作载体等方面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就要以创新的精神来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是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泛政治化、工具化、功利化的特点,它过分强调政治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忽视全面素质教育功能和个体价值。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对象由整齐化向多样化转变。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发展的深刻变化,以及学生生源结构、素质状况、成才需求的多样化、学习模式的转变、就业压力以及高校资源重组等因素,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等诸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差异性和个性特点,使得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群体构成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更加复杂。
如何针对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个体更加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更好地协调解决不同教育个体所面临的学习、生活、心理问题乃至婚姻家庭问题,都给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就必然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认知水平、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首要观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改革的依循原则和评价标准。
这种教育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中心,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将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熔铸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及个体差异,更多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关注个性差异的关系、理论灌输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等方面的矛盾关系和问题,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以现代人的视野和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最大绩效,必须以和谐的理念为统领,确立系统意识、协调意识、均衡意识和全局观念,使大学内部各组织和群体能够互相协调、均衡发展、齐抓共管,使学校与社会作用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解决大学生在学校中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他们在校外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影响不协调甚至作用力相反的状况,形成充分发挥提供思想政治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最大绩效。因此,和谐既是组织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更应该成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全球化条件下,高等教育在向大众教育转型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泛、沉闷和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够的问题日益凸现,教育依旧停留在抽象的理想化的原则要求上,主要表现在:一是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二是内容不完备,重视工具价值的开发和实现,而缺乏对个体道德修养的内在需求。三是内容重复、陈旧,缺乏系统性与层次性,教育目标缺乏层析意识,从低到高,千篇一律,只注重塑造人的共性,只按照统一模式生产社会“标准件”,无视受教育者的内在差异。
教育对象的基本素质和思想觉悟的差异性、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质量标准等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就应分清层次,体现差异,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具体性和现实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主导性,是面向各级各类高校学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观、政治观、人生观、法纪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大学生能够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广泛性和主导性的基础上,要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和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对高层次学校的学生或者各类高校的积极分子、优秀学生等,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丰富多样、各有特色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法纪教育等。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联结点,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中介,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目标与内容的手段与形式,具有时代性、时效性、实践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点以及承载、传导、教化、蕴含等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多样,形态各异,是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注重传统载体的现代化,对其不断地更新,如继续巩固课堂教学载体、拓展社会实践载体、优化管理服务载体、健全校园文化载体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新载体,教学班级、社团活动、学生公寓、互联网络等愈来愈成为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积极运用这些新兴载体,进一步扩充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载体建设不能是漫无目的的创造。要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途径的要求,在体现民主精神、贯彻疏导方针的基础上,在载体的内容、形式、规模的设计上,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作用,形成合力,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益。
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效工作和系统工程。要使创新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也需要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去检验,唯有如此,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才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各项举措也才能真正得以贯彻落实,真正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1]王艳.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2]孙明福.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3]张志华.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高教论坛,2006(5).
[4]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J].高等教育研究,2001(4).
[5]李薇菡,刘继红.当前高校德育应把握好两个关系[J].高教探索, 2001(1).
G641
A
1673-1395(2011)06-0117-02
2011-04-10
赵国英(1972-),女,天津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