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方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教务处,浙江 杭州 311231)
浙江省旅游景区发展趋势研究
王 方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教务处,浙江 杭州 311231)
浙江省旅游景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提速发展过程中内生动力缺失、升级转型过程中遭遇要素瓶颈、经营管理过程中难调景村矛盾、体制机制创新中难以消除行政阻力、开发建设过程中难以按规划实施等方面,要通过改革,对浙江省旅游景区发展科学定位:规模类型复合化、盈利模式综合化、开发定位国际化、营销方式网络化、政府主导内隐化、开发建设低碳化。
旅游景区;发展;趋势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品核心吸引力所在,是旅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展示旅游业发展成就的主平台。浙江省旅游景区发展迅速,形成了明显特色。
(一)升级转型过程中遭遇要素瓶颈
1.用地指标紧缺
景区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制约问题是土地。首先,“无地”期待“有地”。景区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扩大规模远期建设,或是提升品质,都需要用地支撑。目前景区获取土地无外两种途径,租赁或购置。但事实上景区用地指标很难落实,城市中心地带的景区往往因为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或资金投入太大无法落实,远郊地区的景区因为征迁成本高也无法落实;其次,“有地”期待“能用地”、“用好地”。租赁土地因涉及租赁期限和土地产权,缺乏使用稳定性和自主性;远郊地区的景区在购置土地时又因为涉及资源保护无法获得建设用地。
2.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是立业之本,景区拥有行业队伍,但不是“专业”的队伍,缺少专业化运作,一方面体现在个体人才的缺乏,景区行业紧缺的专业人才有两大类:内部管理人员、外拓营销人员,多种类型景区出现后,还需要各类专门技术人员。景区虽不乏以上各种人力资源,但因为缺乏新理念、新技术、新案例导致工作意识、思路、方法陈旧;另一方面体现在缺乏专业的景区管理团队或景区管理公司,因为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素质不整齐,难以对景区实现科学有效管理。景区行业薪酬水平低是导致培养不出人才、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
3.大资金投入难
虽然投资体制日趋灵活,多种资本大量涌入,市场态势良好,但各地均出现投入大资金的项目招商难的问题。景区开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游览设施、环保体系建设,这些非利益增长点很难激发企业投资景区的热情,导致企业投资往往是圈地行为,项目推进缓慢。有经验的旅游企业资金实力有限,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正比,不愿或谨慎于继续投资景区行业。
(二)经营管理过程中难调景村矛盾
1.土地征用阻力巨大,是景村矛盾的核心焦点
城市和郊区地带的景区开发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征迁土地,因为成本费用高、拆迁阻力大而延缓甚至搁置的现象常有,导致后果不是建设项目长期搁置无法实施,就是强行征迁导致景区管理方与居民的矛盾加剧,尤其是需要回迁的古镇、古村类景区,社区与景区的矛盾更显激烈。
2.村民政策处理混乱,使景村矛盾纷争不断
景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与乡村或社区共同占有土地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等,既能实现双赢,也能出现俱伤。除土地征用是矛盾焦点外,还体现在对资源的占有、对利益的分配、对待经营手段上纷争不断,如门票管理、停车管理、不正规经营等管理困难,各地区景村之间的处理政策不统一,景区与各村民之间的处理政策又不统一,造成矛盾加剧。
3.联合执法效率低下,使矛盾无法有效解决
缺乏旅游上位法,使景区从建设初期就存在管理盲区,导致后续管理问题不断;景村一体化各种矛盾旷日持久存在,使村民认为是常态且愈演愈烈;旅游部门执法权缺失,与工商、水利、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又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时效性和管理持续力度。
(三)小景区发展难觅行业支撑
1.不受政府重视,亟待政策扶持
中小型景区,尤其是小景区更需要政府部门在基础设施上予以优惠和支持。但小景区很难走进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关注视野,资源保护和开发上没有政策倾斜,缺乏有力的融资投资平台,景区宣传在部分领域受到等级限制,营销各自为战,没有被纳入政府主推景区之列。
2.自身资金短缺,难以吸引人才
小景区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短缺,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小,缺乏的融资投资平台,难以吸引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和景区服务人才。
3.小景区缺乏行业扶持
工业、农业等其他产业中已具有一定企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点,在旅游介入的过程中是新兵,但由于旅游产业附加值不高或企业管理者缺乏旅游管理经验,企业自身在景点发展上缺少动力支持和行业引导,发展不尽如人意,有些小景区起步发展态势不足,有些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已进入衰退期。
(一)规模类型复合化
景区逐渐向质量稳步提升,从规模小、功能弱趋向规模扩张、功能叠加的复合化态势。传统景区二期、三期不断上马,规模扩张势头明显;新兴景区纳入A级景区管理积极性高,A级评定对景区的规模和功能有明确规范;以往单纯功能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文保单位等景区丰富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功能;省内还涌现一批大规模的、高功能、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很有影响的景区典范,为风景名胜区、古镇、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城市旅游综合体等类型的景区经营发展创立了一定的模式。
(二)盈利模式综合化
以往单纯的门票经济已开始变化,外部环境改变使景区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走向综合性盈利模式,通过产品创新来增加回头客的重复购买率;通过挖掘细分市场吸引新兴的潜在客源市场;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销售渠道、改革销售方式来降低宣传成本;通过组建配套酒店和旅行社等多种方式实现综合化盈利模式。
(三)开发定位国际化
一批精品景区在招商引资、开发规划、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更加注重引入国际资本、国际专家团队、国际市场需求等,主题定位、产品功能定位、景观风格定位等方面都更加关注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兼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主动吸纳国际知名景区的管理经验,积极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运作给一批大型景区开创了新的市场。
(四)营销方式网络化
传统的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等媒体宣传方式被颠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景区不断创新营销方式并收效巨大。网络化营销的趋势具备两大优点:一是大大降低景区营销成本,二是有效吸引了大批散客市场。
(五)政府主导内隐化
民营资本等多种资本形式涌入,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推动政府所任角色从台前走向幕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更多承担规划引导与审批、法制机制的规范与确立、重大项目的包装与推介,政府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经营权转让后,建设合理的机制来保证景区开发与管理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重目的,维护资源所有方和经营方的合法权益。
[1]王莹,金刘江.农家乐服务外包的动力机制探讨——以浙江省典型地区农家乐为例[J].江苏商论,2010(8).
[2]陈建勤.上海旅游景区业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6(12).
[3]吕连琴.河南省旅游景区发展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学,2009 (5).
[4]周章.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对于旅游景区竞争力提升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8(8).
F592.6
A
1673-1395(2011)06-0049-02
2011-04-27
王方(1978-),女,浙江杭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