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安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文字与图像的联姻:绘本小说的渊源与发展
张秀丽
(安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从弥撒书到木刻文学到装饰书稿,文字和绘画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将漫画集结册发售并革新版式的努力,则奠定了现代绘本小说的基础。作为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绘本小说的发展历程反映出文字与图像联姻的一脉相承性,对于理解当下媒体与文化变革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绘本小说;图像;文字
绘本小说这个名词真正开始流行始于威尔·埃斯纳的突破性名作《A Contract with God,and Other Tenement Stories,1978》的出版。现代绘本小说已经与三流的漫画书划清了界限,跃身成为严肃文学的主角,主流文学批评界也开始对这种文学现象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当下的发展趋势,探讨绘本小说这种独特文学样式的发展,便于我们理解当下所发生的巨大文化变革。
一
绘本小说又称图像小说,是一个在不断演化中的概念,一直没有严格定义,有时被用来指那些绘图艺术价值明显高于普通漫画的作品。它包含一个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探讨较为深奥的主题。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区分搞笑性质的漫画与漫画书,暗示此类作品比传统漫画严肃成熟,且偏重文学性。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维度上,绘本小说的叙事都更接近于小说,因而更具文学价值。当然,绘本小说因具有漫画的一些特征也可算是某种形式的漫画,通常剧情较长较复杂,绘图表现风格的发挥尺度较宽,以成年读者为目标。如今人们已基本上承认那些“有一定长度、有复杂完整的叙事、和小说相似并面对成人读者的漫画书为绘本小说”[1]。通常情况下,绘本小说比月刊连载漫画印刷精美,装订方式厚实坚固,在书店而非街头书报摊出售。在出版业界实务上,绘本小说也可以用来指短篇漫画的合辑,或是往年旧作的合订本。
其实,在绘本建构起自己的定义之前,“绘本阅读已经富有意义地建构起我们时代的一种新文学,在这种文学形式中,文字、绘画、版面样式结合在一起产生着意义”[1]。大约在1350年,法国圣丹尼的皇家修道院绘制了一本包含近30幅图画来装饰的弥撒书,用鲜活的花鸟虫鱼来点缀圣经故事,可以说是文字与绘画的首次联姻。它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插图本提供给人们另一种审视空间和视角,直接促使了宗教文本以至后来的文学文本的插图发展,催生了彩饰书稿人的出现,并直接影响了绘画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装饰文稿的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流社会的皇室贵族们不惜重金吸纳文学才子们以古典文学为摹本来进行创作,并加以修饰,收藏在自家图书室中。其中就有这么一本装饰极为华丽的插图本,名为《自然历史》,大约创作于公元70年的意大利,很可能是为教皇皮尔斯二世的一个亲戚所作。这部宏大的插图作品展示了关于自然和人类世界的大量事实、观察和神话传说,自中世纪以来一直被奉为科学界的经典,但是后来人们更多地关注其艺术价值,如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和薄伽丘都曾研读过此书。它对文字的呈现方式充分调动着人们的想象力。
在《书的艺术》一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它详细讲述了书籍的装帧和插图,及其发展历程。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字和图像从来都不是分离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字和图像,以及早期出现的装饰,都共同建构着文本的意义。之后出现的漫画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作是这些装饰文稿的自然演进和发展的结果。而用漫画的形式来讲述比较长的叙事故事,便成了现在所谓的绘本小说。在这个过程中,图像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着故事的流动与进行。正如谢慧贞所言:“其根本的特质与独特性就是结合图像与文字完整地诉说一个故事,图与文缺一不可。”[2]
首次将长篇的文学创作与图像结合起来的西方作家可以说是威廉·布莱克。他个性独特,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从小喜欢绘画与诗歌。11岁时布莱克进入绘画学校学习,并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但他最后去雕版印刷作坊当了一名学徒。1779年他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美术。他用自己发明的方法,把自己所创作的诗歌和插图刻在铜板上,然后用这种铜板印成书页,再给它们涂色。细读布莱克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由图像和文本结合而成的统一体。文本不仅仅是用来说明图画,图画也不仅仅是用来表现文字,两者互为阐释,又各自激发更多的延展意义。
二
19世纪末,欧洲大陆开始将连载漫画结集出版,通常是以合订本的形式将单册完结的故事以精装出版,称作专辑,例如《丁丁历险记》等。美国也有把连载漫画集结出书的历史,如1842年美国纽约出版发行的《奥巴代亚·奥尔德巴克历险记》。这可算是美国最早的漫画书,是根据图片故事创始人鲁道夫·托普佛1827年的作品翻译改编而来。这本书共40页,每页有6到20个图,没有“气球对白”,但在图片的下面有对图片故事的文字描述。然而以现代的标准看来,这些合辑与长篇漫画并不算是绘本小说,而是绘本小说的前身。
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源自中世纪的木刻传统又重新开始流行。法郎士·麦绥莱勒是这一时期较为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是比利时版画家,与德国的珂勒惠支和梅斐尔德一样,是鲁迅推行新兴木刻运动时最为推崇的版画家之一。40年代出现了将经典作品进行图像化的作品,50年代则出现了将影视作品改编为图片小说的作品。到了60年代末期,传统主流的超级英雄漫画陷入题材与风格的瓶颈,美国漫画作者开始大胆尝试新格式。吉尔·凯恩和阿奇·古德温于1968年出版了杂志版式漫画小说《他的名字是……原始人》。同年,马维尔漫画公司以相似的版式推出上下两册《蜘蛛侠》。因为有着这样的努力,漫画中渐渐出现一种创作类型,想摆脱“漫画不过是给孩子看的”这种思维定势,以显示自己的作品是一种更严肃、更成熟、更具文学性的创作。2005年出版的《新出现的文学:另类漫画》一书就将这类创作定义为“另类漫画”。它们主要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与当时的反文化潮流一脉相承,并传递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漫画也可以作为个人进行艺术探索和自我表达的一种手段”[1]。这些另类漫画冲击着传统漫画的僵化局限,开始进行更有深度的叙述。正是这一时期为后来七八十年代出现的许多优秀绘本小说和漫画杂志奠定了基础。
克里斯·瓦瑞于2000年出版的《吉米·科瑞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小子》获得了一系列大奖,包括法尔可热卡另类图书奖、美国图书奖、卫报奖等。卫报称,这是绘本小说首次取得英国重量级图书大奖。2001年出版的自传绘本小说《我在伊朗长大》一经推出便获得各方好评,至今已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并获得了包括2002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年度最佳漫画奖、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多个漫画书大奖。2003年,由克雷格·汤普森创作的自传性质的绘本小说《地毯》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获得了2004年哈维奖、2004年埃斯纳奖,以及2004年伊格纳兹奖和专门颁发给年度优秀漫画专辑的评论大奖。这些大奖的获得充分证明了学界的认可,也是绘本小说流行的佐证。
伴随着视觉时代与御宅族文化兴起,绘本小说在欧美阅读世界掀起一波波热潮。总的来说,文本与图像是并存发展的,共同展示了文化的多元纷呈。梳理文本与图像联姻的渊源,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文化变革和趋势是有参照意义的。
[1]严蓓雯.绘本小说:一种新的文学形式[J].外国文学动态,2007 (5).
[2]谢慧贞.浅谈图像小说与青少年阅读[J].台湾图书馆管理季刊, 2008(1).
I106.4
A
1673-1395(2011)06-0019-02
2011-03-16
张秀丽(1984-),女,河南漯河人,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