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喜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园林建筑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以实践训练为基础,以增强园林设计管理人才的建筑知识和设计技能为目的,能增强园林专业与建筑专业交流合作的能力,并强化制图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为后续课程服务。由于使园林建筑设计与环境有机结合,具有艺术性要求高、设计灵活度大等特点,因而如何把握一个设计方案的构思及选址与造型是该课程的难点。
创新人才被世界各国视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正在加速向创新型国家转型,时代呼唤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课程考试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真正发挥了课程考试的功能将直接影响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课程考试改革,进一步发挥考试所特有的评定、检测、导向、反馈和激励等功能,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体才能和潜能的发挥,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
考试对学生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教师考什么决定学生学什么,教师如何考决定学生如何学。传统考试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试卷形式为统一的闭卷形式,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这样的考试形式,很难让学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不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造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通过考试改革,改变传统考试的单一性,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考试的目的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力。这种技能课程考试特点决定它不同于传统课程考试。传统考试主要侧重于对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再现水平的考核,学生往往采取的是 “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应试对策与做法,结果是学生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难以适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2]。
传统考试试题一般是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2大类题型,并且大多数客观题占比例较大,主观题占比例较小。由于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转化能力。鉴于这种情况,采取快速设计的考核方式,虽然解答以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这种考试试题形式,是一种全面的设计素质的检查,对学生提出多方面的综合要求,能更全面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打破传统的一锤定音的成绩评定方式,而是采取阶段评分、综合评定的形式。该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平时出勤及上课纪律,占总成绩的10%;第二部分,平时单项设计训练作业成绩进行平均,占总成绩的40%;第三部分,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占总成绩的50%。考试成绩只是总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更注重对平时学习的积累,避免了考前临阵磨枪的现象。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2.3.1 总平面设计
试题通常给出一个用地范围及周边环境条件,来考察学生处理总平面布置的若干关键问题的能力,包括与基地周边环境的对话关系,如场地出入口的选择、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等;其次是对用地的场地规划,如对建筑与场地布局关系的把握、场地内道路的安排和流线的组织等。
2.3.2 平面功能组合
给出一个详细的项目作为设计内容,有时会详细到房间的数量、组成及各房间面积等,要求考生考虑如下问题:选择建筑物主次出入口的位置、合理的功能分区、交通布局的合理性等。
2.3.3 空间和造型构成
园林建筑最终是以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出现的,但在设计中是以独立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来表现,而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这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理解平、立、剖面图的关系及同步调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及掌握图形构成手法,掌握建筑基本构造特点。
2.3.4 图纸表现力及园林设计能力
园林设计图纸就是园林设计交流的语言,要求合理美观的图面排版;建筑表现图的绘制要符合规范要求;其他园林设计要素的表达要合理美观。
园林建筑快速设计考试还有比较明确的园林设计要求:室外场地的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室内庭院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力;一定的植物配置能力等。
考试是当前课程评价及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方式之一,只有通过科学的考试才能真正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但是当前的考试制度及考试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使考试充分发挥教学导向作用,真正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培养大量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就必须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1]谢发忠,杨彩霞,马修水.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21-24.
[2]汪艳丽.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