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产业规划研究
——以延长县黑家堡镇为例

2011-11-22 01:11王艳安李志民王翠萍王晓静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规划建设

王艳安 李志民,王翠萍,刘 冬,王晓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乡村特色产业规划研究
——以延长县黑家堡镇为例

王艳安 李志民,王翠萍,刘 冬,王晓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通过对黑家堡镇产业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依据产业集聚理论、“一村一品”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分别对黑家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并对重点特色产业进行了空间布局安排。

特色;产业规划;黑家堡

黑家堡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西部,政府驻地黑家堡村,距县城25km。镇域西接宝塔区甘谷驿镇,北接延川县禹居镇,南、东分别为郭旗乡和刘家河乡。全镇总面积172.2km2。2005年底,全镇辖23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2638户,12456人。黑家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85元。共有耕地3015.07hm2,镇财政收入24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60万元。通过农业结构优化,梨果种植面积增加,共种植1319.07hm2,总收入869.28万元。如何统筹建立农业特色产业化模式,如何培育乡镇企业并推动其发展,如何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集聚,并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是新时期黑家堡产业发展的新课题。因此,黑家堡镇特色产业规划尤为重要。

1 现状分析

1.1发展优势

(1)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黑家堡镇毗邻宝塔区,205省道横贯其中,西侧即为210国道,距延安市区约40min车程,距延长县城仅20min车程。黑家堡镇是延长县面向延安市区的窗口,是县域重点发展的城镇之一。与附近中心城市联系便利。随着黄河大桥的通车,省道202是晋陕联系的又一通道,黑家堡镇的区位优势又将得到提升。

(2)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当地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来抓,倾注全力,狠抓重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大大提升。

(3)域内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呈跨越发展趋势 域内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呈跨越发展趋势,当地石油工业的发展大大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85元。

(4)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异彩纷呈 现有企业众多,特色产业有山地苹果、梨子、西瓜、荞麦、棚栽业、畜牧养殖等,呈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势头,这为特色产业尤其是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发展机遇

(1)各项宏观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家为建设新农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体系的完善,为区内村镇建设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交通条件良好 黑家堡镇地处整个县域的西南部,城区内的公路建设达到等级化标准,黑家堡镇作为延安市到延长县的交通要道、延长的西部门户中心,为黑家堡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发达的市场经济观念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黑家堡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活动的关系不断理顺,这都为全镇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1.3存在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 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小。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第三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

(2)科技水平、资金的制约 全镇经济结构的优化、技术水平提高与资金紧张这一矛盾的缓和任务还很艰巨,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素质还有待提高。

2 规划依据

2.1产业理论依据

(1)产业集聚理论 是指通过同类或相关产业在一个地区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其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由于相互彼此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撑的关系,导致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以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聚集于此的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大大提高整个产业群的竞争力[1-3]。具体要黑家堡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围绕山地有机苹果、西瓜、梨子、糜子的种植、加工、销售建立特色种植产业聚集区;围绕小杂粮种植、深加工和销售建立小杂粮产业聚集区等等,空间聚集化的相关企业可以获得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有利于获得外部经济和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产生等竞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下,自然不约而同地选择空间上的集中。

(2)“一村一品”理论 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特点和区位特点,面向市场培育乡村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以此集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农业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推进,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4-6]。

(3)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不是发生在所有地方,而是发生在一些增长极(增长点)上,这个增长极作为空间上就是产生聚集的城镇,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7-8]。据此理论,黑家堡镇就是黑家堡及延长西部四乡镇带动其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发展黑家堡经济,重点是培育发展黑家堡的主导特色产业,以业兴镇,通过产业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培育小城镇这个载体本身的功能。山地有机苹果、西瓜、梨子、小杂粮、畜牧等农产品资源丰富,应该将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区域“块状经济”,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化、城镇化增长方式,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的双重规模效益。

2.2规划理论依据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镇规划标准》。

2.3地方文件资料依据

主要有《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2009年4月)、陕西省重点镇建设工作会议材料一: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推进全省县域城镇化的意见(2009年7月)、《延长县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延长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2007~2020年)、《延长县黑家堡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延长县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及相关国民经济统计资料、黑家堡镇政府工作报告(2004~2008年)、黑家堡镇己编制的各项规划和有关部门的规划设想。

3 产业发展规划

3.1产业选择

第一产业要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发展目标,建设合理的农业体系。在保持粮食总产量稳定的前提下,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川道棚栽业、沟道草畜业、塬坡梨果业等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多种经营能力,增加农业经济总量,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立基地化、规模化农业园区。

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构筑合理的产业结构,围绕农业产业化和为大中城市配套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支柱产业;同时,优化管理体制,依托科技,大力发展技术产业,提高企业的素质和效益,为提高黑家堡镇经济总体实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证。

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为基础,按照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要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餐饮业、建材、商贸等领域,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同时,可利用区位及资源优势,兴办各类服务项目,发展专业市场,力求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2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结合区域资源分布、气候条件、交通状况、城镇化水平和发展基础,突出川道棚栽业、沟道草畜业、塬坡梨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沿过境路为轴线形成产业发展带,拓展以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农村的三产服务业。

1)农业布局 规划期间,不断完善以胡家村为代表的葡萄产业,以贺家沟、高花河、马家沟等村为主的梨果业,以杨家湾、中村、白家角、康家坪等村为主的大棚瓜菜基地,从而促进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基地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图1)。

图1 黑家堡镇镇域产业布局图

2)工业布局 根据现状资源分布及发展条件,以调整产业结构,节能、节水、节地、减少污染为重点,规划近期在镇区建设集约型农产品加工、储藏、贸易聚集区(图2),并对先期建设的特色农产品贸易聚集区市场项目做了建设投资估算(表1)。

3)第三产业布局 在黑家堡镇区及各中心村加快建材、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同时,加快各基层村的商业零售网点建设,完善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数据批发市场,积极发展配送中心,加强重要商品储备库、粮食流通等设施建设。

图2 集约型农产品加工、储藏、贸易聚集区在镇区位置示意图

表1 黑家堡镇特色农产品贸易聚集区市场项目建设的投资估算

4 结语

通过对黑家堡镇进行特色产业规划,为黑家堡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行动指南,但这是自上而下的规划,尚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实施一定的指向性措施,以使村组和农户能积极投入到本规划的实施中来,并自上而下的规划为上下联动,这样实施效果会更好,期待着黑家堡镇能以此为契机,产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

[1]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2]彭文斌.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曾 光, 周伟林.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J].江淮论坛,2005,(6):5-10.

[4]卢向虎, 秦富.国外“一村一品”运动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J].世界农业,2007,(10):16-19.

[5]杜青林.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营管理,2006,(7):4-8.

[6]周青林.特色产业开发与一村一品发展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7]严清华,肖依虎.武汉腾飞与中部经济发展——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战略思考 [J].学习与实践,2006,(3):20-25.

[8]颜鹏飞,邵秋芬.经济增长极理论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2-6.

10.3969/j.issn.1673-1409.2011.04.121

F327

A

1673-1409(2011)04-0249-04

2011-02-23

王艳安,男,讲师,博士生,现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规划建设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