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水娟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礼品·贡品:马戛尔尼使华与中西文化碰撞
丁水娟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为了达到与中国交往、通商等目的,派遣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带着代表当时欧洲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文明成果的600箱礼物。这些贵重的礼品却遭到当时中国政府的冷遇,甚至为这些礼物是“礼品”还是“贡品”引发了双方不同的理解和争执。这是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初次碰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马戛尔尼;朝贡;天朝;中西文化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为了达到中英通商等目的,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来华访问,并携带了代表大英帝国先进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600箱礼物。马戛尔尼希望通过展示这些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礼品,向中国显示西方文明的先进以及英国人的优越感;同时,希望通过这些精密的仪器和工艺品给中国一个极大的惊喜,使中国人大开眼界,从而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这样,就可以增加中英两国之间的商业机会,扩大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从而改变当时中英贸易之间许多对英国不利的局面。而中国是一个礼仪国家,历朝对各种礼仪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外国使者来华,被称为“四夷来朝”,须行“朝贡之礼”,所有送给皇帝的礼物,就是八方来朝的藩夷贡品,大英帝国也不例外。
中国人对待礼品的态度,使远涉重洋而来,为展示欧洲先进科技和现代文明,试图“使中国皇帝及其大臣们感受到大英帝国胜人一筹的发展状况”[1](P107)的英国使团十分惊讶。为此,马戛尔尼开始认识到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所具有的不可动摇的力量。
中国和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东方封建主义农业文明的典型代表。对礼品所寄予的寓意分歧,实际上是这两种截然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较量。
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中国,其中心就是皇帝。在中国皇帝的眼中,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所有国家均为其藩国,所有人民均为其臣民。因此,在乾隆皇帝心中,作为子民的英国来使就应该对自己行三跪九叩之礼,贡奉的礼物也理当藏入皇家的宝库之中。
而在以马戛尔尼为代表的英国人眼里,当今世界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文明,所有国家都要向这种文明进化。英国不但是这种文明的最杰出代表,而且也是这种文明发展的动力。英国人深受本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说影响,认为世界由主权国家组成。财富是衡量国力的标准,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商品流通和财富增长。君主作为国家的主人和管家,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去制定规则,维护政体和国家安全,保障商品自由贸易和经济增长。因此,英国人认为他们有权利甚至是义务让中国根据西方的规则向世界开放。作为商人,他们不承认中国文明的独特之处,而把中国当作一件商品,当作他们做买卖的对手,是他们出售技术和市场的买家。巨大的认识落差,是“礼品”、“贡品”之争的思想根源。
除了中英两国观念及文化差异外,处于衰落阶段的满清王朝本身固有的愚昧、无知、虚骄,以及感受西方骚扰压力而出现的躁动不安,也是清政府顽固坚守天朝上国威仪,轻视礼品的重要原因。
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天朝上国”、“世界中心”、“文明中心”这些国家观念,容易使国人产生天朝尊严的虚骄意识,保持沾沾自喜和轻视远邦的心态,把夷夏之间的不平等当作中外交往的前提。再加上小农经济派生出来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及闭关自守等观念政策,使以“十全”自诩的八旬老人乾隆帝和他的官员们一直对自己的国家和制度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对英国工业革命所创造的并且已经送上门来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信息,采取一概拒之的态度——不稀罕“僻居荒远、间隔重瀛”的英国人的“奇巧之物”。
如果说18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工业、商业和科学的帝国,那么,地球另一端的大清帝国则还是一个小农经济、愚昧落后的帝国。马戛尔尼的礼物中有两辆马车,座位用浮悬弹簧安置其中,在颠簸不平的路上行进时,其优越性就充分显示出来了。然而,当中国人仔细研究了这辆马车后,认为这马车不合适,理由是:车夫的座位太高了,有居高临下之势,而且还背对着车内座位。最后,马车被弃置在圆明园的一个角落里。当然,被丢弃的不仅仅是马车,还有许多贡品,包括天文地理音乐钟和火炮等。
清政府拒绝一切外来事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政权被占人口绝大多数且文明程度大大高于自己的汉族人推翻,害怕外国人与汉族人的联合。因此,当外来事物带着它诱人的力量靠近时,他们也同时感受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于是千方百计加以阻挠,以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
回顾历史,中国文明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领先好几个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很多技术,曾经震撼过西方,然而,这些发明最终却在欧洲生根开花,产生了重要的结果,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早在15世纪初,当欧洲人还在中世纪的黑暗中苦苦挣扎的时候,郑和统率400艘大船浩浩荡荡出使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航程最西端是非洲东海岸,震惊世界。但是,随着郑和的去世,中国远航舰队的帆影也在海面上消失了,从此永远放弃了海上冒险。而在西方,半个世纪之后却迭连出现了三个著名人物: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穿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成为西方第一个从海路来到东方的人;麦哲伦环球航行。从此,人类的冒险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正当欧洲人不断发现和获取新鲜事物时,中国却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顽固地阻止新事物的出现。中西文明如同两条互不相干的直线,朝着各自的方向发展。1792年,马戛尔尼让它们相遇相撞了,两种互不相容的文化被彼此发现并产生激烈碰撞,从而导致严重错位。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排斥、拒绝外来新鲜事物,那么,它就不可能发展。国家要发展繁荣,民族要进步自强,必须要善于了解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引进、消化和共享世界经济、科技、文化资源,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增强活力。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已把世界连成一体,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日益频繁,科技发展和利用都是跨国界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地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放眼世界的意识,敞开胸怀主动拥抱世界。我们不仅要欣然接受各国先进的“礼品”,还要积极寻获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物品,同时向世界展示和输送更先进的商品。
[1](美)何伟亚.怀柔远人:马戛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M].邓常春,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G112
A
1673-1395(2011)02-0185-02
2010 -12 19
丁水娟(1965-),女,浙江杭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