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春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南征教授从中医整体理论出发,坚持以继承为特色,发展为中心,创新为重点,不断实践,提倡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深入探讨中医理论的精髓。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就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介绍如下。
南征教授对于糖尿病肾病论治方面,首次以消渴肾病命名,并提出“毒损肾络”病机学说,认为毒邪从气衔处侵入肾络,久而损伤肾间动气发为消渴肾病。痰、瘀、湿、热胶阻络脉,是毒邪产生的病理基础;元阴元阳受损,五脏六腑失其温煦、滋养,脏腑失衡,脏腑气机失畅,是毒邪形成的关键。糖尿病肾病发生是因为消渴病日久,缠绵不愈,毒邪(糖毒、脂毒等)内生,或由机体衰老,毒自内生,或由禀赋不足,胎毒为患,循络而行,伤阴耗气,阴损及阳,致阴阳气血失调,脏腑亏损,病变波及三焦,脏腑经络,尤以毒损肾络为病机核心。
南师认为,“络脉循环血液。散膏病久则入络。络者主血,血液受邪扰则循环阻滞为瘀为毒,血瘀则津液外渗为痰为饮,其邪毒由气街处侵犯于肾间动气之处。”病久则精气为毒邪所遏,肾络损伤,气血交会失常,气化失司而致消渴肾病。
2.1 毒随邪生,变由毒起 邪盛谓之毒,机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或化解,蕴积体内,化生毒邪。毒随邪生,变由毒起,毒寓于邪。毒、虚并存,正邪(毒)交争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毒损肾络,肾元亏虚,肾之体用俱病是糖尿病肾病迁延难愈的根本原因。在糖尿病肾病中把握毒邪致病的环节,就是抓住了糖尿病肾病的共性发病环节,也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当结合虚实缓急的不同,根据毒邪的性质特点,停留部位,兼挟及病势的发展情况及正气驱邪情况,综合考虑、判断、立法组方。
2.2 毒损肾络 南师认为,消渴肾病是消渴病日久,久病入络,肾络损伤,肾体用俱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虚,符合中医“久病及肾”“久病必虚”“久病入络”的病变规律。病久则精气为毒邪所遏,肾络损伤,气血交会失常,气化失司而致消渴肾病。
2.3 补肾解毒通络 补肾通络解毒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途径。南师依据毒邪多变的致病特点,以解毒(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法)、通络(畅通气血、既病防变之道)、保肾(扶正固本之基)为法,达到标本兼治,促进病情康复。
2.4 辨证论治、扶正祛邪 南师对于消渴病史较长,无明鲜功能性改变,主要以临床症状为表现者,辨证常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肾阳虚为主证,治法分别以滋补肝肾、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活血化瘀,以温肾健脾、活血化瘀、解毒利水,益气养阴,通阳利水、活血通络、解毒降糖,方药分别以一煎合地黄生姜煎丸加减,真武汤、实脾饮合地黄生姜煎丸加减,生麦散、五苓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做到“已病防变”,即在未出现明显的糖尿病肾病表现时,做到“未病先防”,防微杜渐。因此,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是糖尿病肾病的根本治则。
3.1 消渴肾病的治疗与咽喉关系密切 《内经》云:“肾足少阴之脉……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咽喉为足少阴肾经所过之处,亦为胃经、肝经脉所经之处,为一身之要,当外感六淫之邪侵入咽喉,邪气久留,盘踞不除而成毒,日久毒邪沿肾经进犯于肾,从气街处起,引起气血逆乱,伤及肾间动气,继而损伤肾之体用。毒邪日久伏于膜原,当膜络失去肾气顾护,命门温润,毛脉无力固血,血液外渗,形成血尿;肾失封藏,脾不升清,精微物质外漏而形成蛋白尿。故治以解毒利咽,益肾通络,方药常用金荞麦、木蝴蝶、马勃、郁金之类解毒利咽;善用穿山甲、血竭之类活血化瘀,益肾通络,下病上治,整体治疗。
3.2 水毒症的证治 水毒症是水肿病继续恶化的证候群,南师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早期肾脏疾病失治误治,造成水邪蓄积日久,湿浊、痰、瘀毒壅聚,发为水毒症。水毒为患,是肺、脾、肾三脏衰竭,以肾为本,肺脾为标,肝木失养,脑髓失润而成的肾厥之候。故以益气养阴、解毒通络保肾、泻浊的思路选方用药,口服以大黄、厚朴、枳实、牡蛎、土茯苓为主药,配合大黄、厚朴、枳实、牡蛎、土茯苓、附子、金银花等保留灌肠以通腑解毒,给毒邪以出路。其中土茯苓用量常大至100 g,以胜药力。
另外,南师还认为,合理的服药时间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之一,应改革“1剂药日服2次”的传统给药时间,根据病程、病情及患者的自身体质确定具体的给药方法。主张重、慢性疾病可每日4次给药以图缓效,并建议1剂煎4次,煎1次喝1次,以使药物在血液内的有效浓度维持均衡,有利于病邪的截断和病势的扭转,以避免药材浪费。
[1]南征.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研究[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任继学.任继学经验验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42.
[3]南征.南征医学文集[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