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伶俐,李平华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 400054)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伴鼻中隔偏曲21例
张伶俐,李平华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 40005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伴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伴鼻中隔偏曲21例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21例患者中治愈18例,占85.7%;好转2例,占9.52%;1例复发,占4.8%。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式简单,安全,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泪囊炎;鼻中隔偏曲;鼻内镜手术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慢性泪囊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21例,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40~60岁,平均(48.3±7.8)岁。均排除鼻窦病变和变态反应性疾病。(1)诊断泪道阻塞和泪囊炎,选用泪道冲洗、泪道造影后的冠状位和水平位的眼CT[1]。泪道冲洗区分泪小管及泪总管的阻塞,以及完全性及不完全性阻塞。眼CT能很好地显示骨质变化及阻塞的软组织中的形态,并显示并发疾病与鼻泪管受侵的关系。(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鼻中隔偏曲患者症状(鼻塞、鼻出血及头痛),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常规行眼CT和鼻窦CT检查,排除鼻窦炎性病变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者。
1.2 手术方法 常规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双下甲部分切除术,然后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具体方法:以钩突为后界,以中鼻甲附着处前端以上0.8 cm为上界,用镰状刀向前下做1 cm×1 cm的圆形黏膜切口,用切割吸引器去除黏膜至骨面,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用电钻磨除或用骨凿凿除局部骨质,形成直径约1 cm的圆形骨窗,显露泪囊内壁,术中力求骨窗周围光滑,以利术后上皮化;以锋利的镰状刀划开泪囊内壁,确认为泪囊后,做环形切开,向后翻转黏膜瓣覆盖骨缘处,泪道内无需置管[2]。若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泪囊较小或既往有局部手术史者,术中泪囊位置难以确定,可经泪道插入探针至泪囊,则在鼻内镜下可清楚地看到探针将泪囊侧壁顶起,可以之为中心切开泪囊,泪囊的切口应足够大,防止术后吻合口闭锁、狭窄。清理骨屑、黏膜,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冲洗泪道,确认吻合口通畅,用止血海绵轻压造口处。术毕,双鼻腔填塞膨胀海绵。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韩德民[3]的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鼻腔造孔形成,上皮化,流泪、流脓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2)好转: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泪囊造孔形成,上皮化,症状减轻,冲洗泪道通畅或加压后通畅;(3)无效:症状无缓解,冲洗泪道不通或加压后仍不通,造瘘孔闭锁。治愈和好转均视为手术成功,二者相加计为手术成功率。
21例患者中治愈18例,占 85.7%;好转 2例,占 9.5%;1例复发,占4.8%。吻合口处上皮化均在3个月以内。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大多认为与鼻部疾病及解剖异常有关[4]。而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原则是解除阻塞,重新建立引流通道,消除感染[5]。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是造成慢性泪囊炎的基本因素。鼻泪管分为骨内部和鼻外部,都斜形穿过鼻黏膜。鼻黏膜充血肿胀或开口处管腔受压,可能影响鼻泪管开口与引流。致使泪液排出受阻,当病因不能去除时,就有可能导致泪囊炎的发生。慢性泪囊炎的主要病理改变就是泪道各层组织增生肥厚、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甚至骨质新生导致管腔狭窄和阻塞,引起溢泪,伴发细菌感染时则出现流脓[6-9]。大多数鼻中隔偏曲患者伴有双下甲肥大,致使鼻腔动力学发生变化,久而久之,鼻黏膜过度代偿性增厚,甚至部分骨质增生使鼻腔容积变小。但是这种过度代偿,也导致了局部黏膜水肿、肥厚甚至鼻甲增生,如波及鼻泪管则可影响鼻泪管的通畅性,甚至导致鼻泪管阻塞[10-11]。由此推测鼻中隔偏曲和(或)肥厚性鼻炎可能是泪囊炎的基础性病变,与慢性泪囊炎的发生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同期处理鼻部病变以防复发。
本术式技术难度不大,适合基层医院,能同时处理眼和鼻部疾病,这可能是慢性泪囊炎综合治疗的新方向,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1]杜伟峰,罗志刚.鼻内镜下同期手术治疗鼻腔及泪道疾病[J].中国眼耳鼻咽喉杂志,2008,8(5):319-320.
[2]Shigeta K,TakegoshiH,Kikuchi S.Sex and age differences in the bony nasolacrimal canal:an anatomical study[J].Arch Ophthalmol,2007,125:1677-1681.
[3]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Bharathi MJ,Ramakrishnan R,M aneksha V,et al.Com-parative bacteriology of acute and ehro-nic dacryocystitis[J].Eye,2008,22:953-960.
[5]王永杰,黄晗.螺旋CT在泪道阻塞性疾病诊断中临床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08,18(4):197-198.
[6]徐豪杰,李学忠.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17例[J].山东大学学报,2008,22(2):132-134.
[7]谢东文,李章健.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5):62-65.
[8]杨晓军.鼻内窥镜下治疗鼻腔泪囊吻合口关闭[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7,7(4):348-348.
[9]唐凤英.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附37例报道)[J].山东医药,2009,49(30):74-75.
[10]吕红彬,张勤修.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3):225-227.
[11]张治成,郭向东.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5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46):82-82.
10.3969/j.issn.1671-8348.2011.06.020
B
1671-8348(2011)06-0570-02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或)双下甲部分切除术能彻底清除病灶,尽可能保留鼻腔正常的结构,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可能改变了慢性泪囊炎赖以生存的局部微环境,能促使鼻腔外侧壁病变黏膜转归,能彻底纠正、清除泪囊术后引流的鼻部因素,有效防止复发。
2010-08-25
2010-11-25)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