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英语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21)
标题“立片言而居要”,只有言约意丰,引人深思的标题才能真正发挥“吸引眼球”的作用。英文报刊编辑在拟定标题时,往往借助词法、句法及修辞格来使语言的表达更为鲜明、生动和有力。双关语具有一语表达双重意义的特点,能够赋予修辞对象既生动幽默又含蓄深刻的语言风格,因而常用于诗歌、谜语、幽默对话和广告中,新闻标题中也频频可见其身影。
因在转化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双关语的翻译往往是译员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但也有不少研究者乐此不疲地对其进行探究。然而,对于广告、诗歌中的双关语翻译,很多人都作了细致分析,但少有人专门探求双关语在英文标题中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以众多例题为佐证,较细致地阐述了英文标题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目的语中尽可能再现原语双关的艺术效果,减少信息量在翻译中的流失。
双关的魅力在于“指桑说槐”,说话者话语中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没有直接表露,而是隐藏在其话语的表面意思之后。等受话者领会了这“弦外之音”,顿感一题三昧,然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应具备相应的条件。
双关辞格的本质特点是“话语意义的重心落在歧义上”,它“有意利用同(谐)音词与一词多义的词可能引起的歧义来达到一语双关地表述说话人真实意图的目的”[1]。也就是说,歧义是双关的生成基础。凡是可能出现歧义的地方,不管是语音、词汇还是语境,都可能被人们利用来创造双关语。下面笔者将以近年收集的一些标题实例为基础,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语境双关等方面对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加以阐述。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2]。语义双关言在此而义在彼,诱使读者产生一究到底的阅读欲望,因而常常受到标题作者的青睐。例如:
例1:World toilet summit:A flush of excitement(ABC News Dec.2,2004)世界厕所峰会:阵阵激流涌动
文中报道第四届世界厕所峰会于2004年11月17日至11月19日期间召开,厕所专家们聚首北京探讨如何改善城市厕所状况,并由此出发介绍了一系列厕所新产品、新潮流。标题中“flush”是个多义词,可以表示“奔流”,也有“激动”之意。此处用语双关,既指抽水马桶的冲洗,又暗指峰会场面热烈,题意因此妙趣横生,给读者留下既形象通俗又富于文字情趣的印象,从而对文章发生兴趣。
谐音双关是利用两个词之间发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使之产生语义上的双关。虽然该辞格在英文标题中的运用没有语义双关那么普遍,但它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利用谐音双关创作的标题具有幽默、俏皮甚至是滑稽的语言风格,值得再三玩味。
例2:Clone Ewe,but not You克隆羊,但不克隆你
这是Practice English高级下册中一篇课文的标题,文章介绍了英国胚胎学家Ian Wilmut通过克隆技术使得小羊Dolly得以问世。该实验引发了激烈争议:能否将克隆人也变为现实?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找,因为它正是文章的标题:(我们)克隆羊,但不克隆你。作者在标题里巧妙地嵌入一对谐音字ewe(母羊)—you(你)。一方面使得标题读来和谐悦耳,别有趣味;另一方面在俏皮幽默之中充分暗示了Ian Wilmut向世人保证自己“绝不克隆人”时的坚决态度。这般诙谐有趣的语言,能使文章连同这一标题一起久久地印在读者记忆里。
语法双关是指以扩展或省略结构、使某词或词组同时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手段来创造双关语。
例3:Getting Pounded(Time Jun.20,2004)感受英镑
题中的pound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初读标题,pound似乎作动词解,相当于“重击”,标题的意思是作者遭受某种巨大打击;但在语言的深层,作者的真正用意却把pound视作名词即“英镑”,言外之意就是:伦敦的物价如此之高,英镑等货币严重贬值。由于pound一语双关,读者产生了由表及里的联想,标题的幽默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用“扩展”等语法手段也能形成语法双关。这里所说的扩展即给句子增添额外的语义内容,以此来形成“歧义”。下面是《泰晤士报》上的一则新闻标题:
例4: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这个标题的亮点在于“kick off”这个词,从字面意义看,它是个习语,意思是“(足球)开踢”,但作者随后即添上了一个介词短评with violence,这么一来,这一踢就非同寻常了:不仅踢球,而且踢人。作者利用双关法,使标题风趣别致,而且仅用五个字就把“足球赛一开场就动手打架斗殴”这件事含蓄婉转地表达了出来。
语境双关是表达者有意识地利用某词语本身的语言义与它在特定的交际环境(语言外语境,包括时间、场合、氛围、话题以及前提、交际主体与交际对象等非语言因素)下突发的情境义,来传递表里双重含义。这里所说的情境义指的是话语与某种特定的交际情景发生联系,临时产生新的不同于语言系统的意义。
例5:China’s Golden Oldies(The Economist Feb.24,2005)中国的黄金老人
这则标题中Golden Oldie一词有多重语境,如作词组解,可解释为“曾风靡一时的作品(歌曲、唱片、电视剧等)”或“昔日的风云人物”;如理解为两个独立的单词,golden有“黄金般的,大受欢迎的”之意,而oldie可指“老人”。所以标题究竟何意,读了报道后我们了解到,据估计到2024年中国将有58%的人步入老年,而这些人眼下正年富力强,在中国社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经过多年积累,届时他们将拥有绝大部分的经济购买力。因此消费品制造商十分看好中国的老年人市场。因此这里作者故意糅合Golden Oldie本身语言义与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情景义,构成表里双关性话语即语境双关,体现了标题语言的艺术性,更使标题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标题在兼备信息性和可读性的要求下,形成了简约、醒目、生动等特点。因其独特的文体要求,要译好一则标题本来就难,加上双关修辞的运用,翻译更是难上加难。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标题双关语的翻译十分有益。该理论指出:译文与原文虽然在形式上很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但译文与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包括主要精神、具体事实、意境气氛,这就叫等效或基本等效[3,4]。
鉴于标题双关语的目的在于增强标题语言表达效果,翻译时译者应首先确保译文对读者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其次才考虑如何再现原双关语的特点和创意目的。也就是说,翻译带有双关的标题时不强调译文与原文要如何“对等”,实现功能对等、效果良好才是关键。下面主要探讨其翻译过程中的几种模式。
双关辞格的优势是能够一语表达双重含义,但也正因如此,在进行双关语的翻译时,很难在译入语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做到既照顾词义又顾及形式。但“有些双关语也不是绝对不可译。双语偶合,是可能的”[5]。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译法可同时表达出双关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完美地再现原标题的形式和内容。请看下例:
例6:Tick,Tock,Tick…Talk(Time August 10,1998)滴,答,滴…答吧。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上一篇文章的题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为和莱温斯基传出性丑闻,面临国会弹劾,然而接受调查时他总是闪烁其词。该标题最后一个词采用语音双关:tock和talk发音相同,但一个是时钟声的拟声词,一个意为“谈话”,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仿佛在暗示民众正焦急地等待着总统快说真话。同样,译文模仿时钟行走时的声音,给人一种紧迫感;而句末“滴…答”既是拟声又被有意拆分以传达“答”的本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备了与原文一样的双关效果。
再如例5,题中“Golden Oldie”具有多重语境,译文中“黄金老人”一词也有双关含义。“黄金”让人联想起“金钱、财富”,说明这些老人身价不菲;同时“黄金”在汉语中也可做形容词解,表示“美好的、昌盛的”之意(如黄金分割、黄金年代等),用于此处暗示这些老人当年风光无限。因此,原题可直译为“中国的黄金老人”,既传递了Golden Oldie的双重含义,又维持原标题的精练风格。
大多数情况下,双关语,尤其是语音双关,因为双语表层(音、形)不存在信息转换通道而存在可译性限度问题,这时可以考虑“采取变通手法,将双关语义剥开,拆成两层来表达”[5]。
例7:Sole Survivor(Time Nov.8,2004)足下掘金,唯我独存
文章报道新百伦鞋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努力创新又坚持本色,最终在全美创下排名第三的骄人成绩。标题中“sole”本身具有“唯一的”和“鞋底”两个含义,用于此处显然要表达两层意思:一是“新百伦是唯一还在国内制鞋且没有聘请形象代表的厂家”,二是“新百伦是靠做脚底生意发财的人”。可惜汉语中找不到合适的双关词语来表达,译者只好将双重含义拆开来译,对双关所表达的明、暗两层意思进行分别表述,较完整地传达了原作意图,而且由于采用了两个成语来表达,标题还是比较简洁、明快的。
例8:Microsoft opens a new window(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Feb.26,2001)微软又开新窗,XP进军市场
本题乍一看来,不过是个暗喻,即把微软开发新产品这一行为比喻成“开新窗”。不管是单词window,还是词组open a new window,单独提出都不能创造任何双关效果,但当我们了解到该产品恰好是Window XP时,该标题就产生了不同于原语言义的情境义,形成别致又耐人寻味的语境双关。对这一标题,如果直译为:微软开新窗,那么整句话的隐含意义就没有表达出来,而且标题显得那么平淡无奇,而当译者添上“XP进军市场”,整个标题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内容更加明确详细,双重含义也得以保留,但遗憾的是,原文言简意赅、幽默机智的风格却受到了损害。
采用前两种方法翻译标题,多少能够做到形神兼顾,但有时限于篇幅或文化差异,不得不采取侧重译法,即对标题中双关语的双重乃至多重意义进行取舍。[6]
例9:A smoke ring?That’ll cost you MYM280 billion(The Economist Sept.16,2004)
读者第一眼看到此标题时,往往会本能地认为题中的smoke ring用的是本义,并把标题理解为“吸烟者将为了一个烟圈而花费2 800亿美元”,并因其出语惊人而萌生细读以了解究竟的兴趣。一旦读之,会了解到联邦政府打算对美国主要香烟制造商罚款2 800亿美元。然而,如果制造商们真的败诉而不得不接受处罚,那么他们必将把这笔损失转嫁给消费者。这时再看标题,发现它已摇身一变,成了“美国主要香烟制造商将受罚 2 800亿美元”!为什么呢?答案是:smoke ring有双重含义。“ring”的本义是“环,圈”,和其他单词结合后,很可能拥有其他解释。如在drug ring(毒品买卖集团)、price ring(价格控制集团)、piracy ring(盗版集团)、smuggling ring (走私集团)、international prostitution ring(国际卖淫集团)这些词组中,ring都作贬义词“集团”解。运用歧义双关手法,题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如果将两重意思都翻译出来,会使标题过于冗长而且前后矛盾,因此,这时只能放弃其双重表达,仅译出其概念意义“美国主要香烟制造商将受罚2 800亿美元”而牺牲其形式意义。
同样,例3中“pound”的双关含义增强了标题的语言魅力,但汉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同时表达其双重意义,若勉强译成英文,则会失去这种表达效果和特有的文化意象。鉴于两层意思中,“英镑贬值”为主要内容,“遭受重击”只是渲染声势,因此译出前者也基本保住原文的精髓了。
采用侧重译法,原文“一箭双雕”之妙丧失殆尽,可谓是翻译中的一大损失,但关键内容仍在,新闻传播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侧重译法一般用于标题双关语的双重(或多重)语境有主次之分的情况下,但有时双关语的几层意义几乎同样重要,却无法同时译出,这时不妨使用增补法来弥补。增补法包括直接对标题添加词语和增加注解等方法。
例10:Strait-Jacket(The Atlantic Dec.2004)“海峡紧身衣”
本题仅含一词却饱含深意:首先,strait-jacket本身是个常见单词,意为“约束衣,紧身衣”;其次,“strait”单用可表示“海峡”,这里特指“台湾海峡”。文章报道,当时的台湾当局一心要搞“台独”,使得美国的外交政策陷入两难的窘境。作者有意借用了标题中的“strait”词形,一语双关,揶揄美国一贯采取的对台政策好比一件紧身衣,把美国束手捆脚,不得动弹。鉴于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双关词语,我们只能译出其语言义,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海峡”两字以凸显原题所隐含的情景义,力求保全原文的双关色彩。
再如例2中利用ewe(母羊)和you(你)音同意不同,营造出独特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令人叫绝。可惜的是,如此妙语在汉语却找不到对应体,无法采用形式对形式的译法。因此直译其字面意思后,还需加注解释两者的谐音关系以使读者明了。
翻译实质上是语言的转换,但这种转换只能是在某些范围内、某种程度上有实现的可能。当语言内容体现在语言文字结构上(或文字形体成为修辞手段)时,语际之间进行转换就会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因此如何处理标题双关语往往是译员面临的难题。[7]“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认为内容重于形式,在汉译标题中双关语能够帮助解决翻译中因语言文化差异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可以有效地加以运用。具体而言,译者应在充分领会原作者意图的基础上,以保障原文信息的传递为出发点,辨证地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来营造与原文相同的社会效果并尽量保持其双关的特色。
[1]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丁柏铨,夏文蓉,周斌.当代广告文案写作[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奈达.翻译科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NIDA E A,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Brill,1969.
[5]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曹顺发,黄健年.浅谈“双关语”的习译性.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7]林艳.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标题中双关语的认知阐释.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科),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