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燕群 王卫斌
(江西省瑞金市委农工部·瑞金·342500)
江西省瑞金市万田乡地处偏僻山区,远离城市中心,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任何优势产业、特色经济。村人因穷思变,纷纷外出经商、打工,造成田地、山林荒芜,集体经济“空壳”,村民没有脱贫。
该乡万田村村民袁小林也不例外,1991年,年仅16岁的他初中毕业后,追随着滚滚打工浪潮,离开家乡南下广东闯荡。这一干就是10年,他凭着农家子弟的精明、勤快,深受用工企业的信任和器重,成功地晋升上了白领阶层。2001年,他舍旧谋新辞职搞单干,跑起了长途货运,经过数年打拼,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2009年初,袁小林因一桩业务来到了著名的“茶叶之乡”福建安溪,只见当地农村茶园密布,洋楼林立,车水马龙,商贾云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恰似人间仙境。而当地茶农大多目不识丁,连最基本的普通话都听不懂,优越的物质与落后的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袁小林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心想同样是边远山区,人家也并无三头六臂、全智全能,却能够靠山吃山过上好日子,而我们竟舍本逐末守着金山银山讨饭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大多数父老乡亲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袁小林痛定思痛,不由得萌发了改行种茶、带头走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之路的念头。他想干就干,立即放弃运输业务返回家乡,从山上取了土壤样本送到有关部门检测,并走访、咨询了有关专家。结果令他欢欣鼓舞,原来万田乡13万亩山地,以万田河为界,北岸山地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难得的微量营养元素,空气和水质在瑞金、乃至赣州也属于最优,对促进茶树生长、改进茶叶品质非常有益。袁小林犹如吃了“定心丸”,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决心要充分利用家乡独特的自然资源,创建一个高标准有机茶生产基地,由此形成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但是,袁小林此举并未得到乡亲们的理解,都说从来只听“马达一响,黄金万两”,有谁听过“锄头一响,黄金万两”?认定他放下方向盘握锄头把,拿血本往山上扔,简直是脑袋打坏了!亲朋好友纷纷上前好言相劝,竭力阻止他改行种茶,他妻子更是又哭又闹要离婚,他父亲甚至以死相逼。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袁小林特地带着家人去了一趟福建安溪,在亲眼见证了当地茶农因茶致富后,他们眼界大开,态度大转变。有了家人支持,袁小林毅然投资50余万元,在万田河北岸租地两百亩,全家大小齐上阵,一心一意干开了。期间,他先后8次前往福建安溪,一住就是十多天,虚心拜当地茶农为师,学习他们的茶树种植、管理技术和茶园建设经验。
2010年3月,袁小林正式注册成立了尚园茶业有限公司,第一批茶叶也开始采摘了。由于管理得当,又未受到天气影响,天时地利人和,春茶获得了好收成。但是,俗话说:“茶叶好不好,关键在于炒。”炒茶是一门真功夫,也是种茶人的吃饭秘术,一般都不肯轻易传人。袁小林靠走马观花学到的那点皮毛,显然不得要领,硬是把好端端的茶青炒成了次品,100多公斤春茶半卖半送都没人要。
初战失利,袁小林意识到后道工序的极端重要性,他不惜重金引进了一套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并高薪聘请了一位林姓炒茶师傅,通过近距离观摩、承教,终于掌握了铁观音的全套制作技艺,产品质量和档次大为提升。福建安溪一位詹姓茶商品尝了他亲手炒制的茶叶后,赞不绝口,当场按市场最高价跟他签下了三年的购销合同,当年仅秋、冬两季成品茶就获利15万元,一举扭转了乾坤。
今年春节刚过,袁小林乘胜扩大战果,又新种了二百亩铁观音。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四百亩茶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预计成品茶产量将达到600公斤以上,实现产值50万元以上。那些习惯于离乡背井外出谋生的农民们,发现自己的家门口照样也能挣大钱,纷纷返乡加入到茶叶产业大军行列,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茶树葱茏,茶香飘逸,正在生长成绿色的“摇钱树”、经济的“大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