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荆州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病区,湖北荆州4341 00)
手足口病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CAl6)和肠道病毒71型 (EV71),近年来在儿童中常见散发或流行,尤其以3岁以下幼儿发病率最高[1],主要以手掌、足趾、口腔出现小的炎性水疱为特征[2],并可伴发脑膜炎、脑炎、肺炎及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3]。该病流行多见于3~10月,而以4~7月为流行高峰[4]。我院2010年4月至7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2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本组病例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1~9岁。5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37.5~38℃)16例,中等热 (38.1~39℃)25例,高热 (39.1~40℃)11例。所有患儿均有皮疹和口腔黏膜病变,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主要发生在手、足、口部,伴有臀部及肛周皮疹者8例;口腔黏膜病变几乎与皮疹同时出现,极少数出现在皮疹后24h内,初起为小水疱,1~2d后破溃成溃疡。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3~7d后,48例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另外4例在治疗2周内痊愈。全部病例未出现脑炎、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亦无大流行及院内感染。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传染病,传染性强。本病传染源为患儿和健康带病者,患儿的唾液、痰液、胃液、尿液、粪便等都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途径传播[5]。我院专门设置隔离病区。隔离病区选址远离儿科病房,建立专门通道,并有醒目肠道隔离标志,实施肠道隔离措施,切断粪—口传播途径。将患儿安置在空气流通病房内,每天定时用动态移动式的医用空气消毒机对病房消毒2次。每日用一次性扫床巾浸湿消毒液擦拭床头柜1次,用消毒液拖地2次,各病房拖把禁止交叉使用。用0.5%~1.0%氯胺溶液对患儿的日常用品、餐具等进行消毒处理;患儿衣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患儿床单送洗衣房单独清洗消毒。手足口病病区患儿的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后冲入厕所下水道。粪便收集容器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用。医护人员进入手足口病隔离病房诊查和护理患儿前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要戴一次性手套,一人一用,脱手套后立即用快速消毒液消毒双手。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禁止患儿外出,避免交叉感染。隔离时间以1周为宜。
患儿发热期间,护士应每4h测量体温一次,必要时每1~2h测1次。对体温<38.5℃的患儿,一般嘱家属给患儿多饮温开水、洗温水浴等;对体温>38.5℃的患儿,采用冷敷、冰袋、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同时可随遵医嘱使用退热药,以防高热惊厥。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及时补充水分,退热期出汗后要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着凉。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致胃口差、不愿进食,宜给予清淡、温凉、可口、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补充能量及水分,以冲淡毒素、减少口腔细菌繁殖、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防止因口腔溃疡而拒食拒饮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皮疹及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初期可用炉甘石洗剂搽患处,早晚各一次,待有疱疹形成或破溃时可涂0.5%碘伏,同时向患儿和家属讲解皮肤自护方法和皮肤破损的危险因素。为患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汗湿时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定期日光下暴晒;为患儿剪短指甲,以防因皮肤瘙痒而抓破皮肤引起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温水洗浴,禁用肥皂、沐浴液等刺激性化学用品。
患儿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安等,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在进食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对年龄较小者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口腔,以防感染,对较大患儿可用西瓜霜或抗病毒含片;对于口腔糜烂部位,可用碘甘油涂抹或维生素B2粉剂。涂抹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涂药时要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糜烂、溃疡及其演变情况,每次涂药后30min内避免进食或饮水,以保证药物充分吸收。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片。
手足口病是突发性传染病,容易引起社会恐慌,造成心理恐惧,因此我们应及时组织家属陪护,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心理疏导,努力消除恐慌。护理人员应体贴、爱护患儿,病房内可适当张贴一些动画图片,以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治疗时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同时,要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应与患儿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家长观察病情,教会其基本护理方法及饮食注意事项,医患双方共同配合,以利患儿更好地康复。
本病为婴幼儿期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传播性强,而且可再次感染,所以做好家长及患儿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加强宣教教育,利用墙报、小册子、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教教育,告知患儿家长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特点,如发病季节、传染途径、潜伏期及发病后的主要表现,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卫生保健工作,注意勤洗手、勤更衣、勤晒床单被子,室内勤通风,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帮助孩子养成多饮温开水的好习惯,加强营养,合理休息。本病流行时,应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一旦确诊,嘱家长2周内勿送患儿上幼儿园或到公共场所,以免造成暴发流行。
[1]杨智宏,朱启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埃可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
[2]Komatsu H,Shimizu Y,TaKeuchi Y,et al.Outbreak of severe neurolo-gy involvement associated with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J].Pediatr Neu-rol,1999,20(1):17-23.
[3]Peter M,Ivan S.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children during an outbreak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western Australia[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1,32:236-242.
[4]Chan L G,Umesh D.Parashar deaths of children during an outbreak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sarawak[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0,31:678-683.
[5]顾植山.从手足口病谈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义[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38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