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颖,李晓陵,曹丹娜,韩庆春,王 丰,程为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大包穴为足太阴脾经之大络,在治疗时有确切的疗效[1]。大包穴位于腋中线与第6肋交点。该穴深部有肺脏,针刺过深易刺入胸腔,出现气胸,可危及生命。因此,研究大包穴的针刺安全深度,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人。年龄22~30岁之间,平均年龄(24.20±1.42)岁。应用 MRI(GES-igna0.5T超导永磁型)采用胸部线圈,进行 MRI扫描。扫描包含双侧大包穴体表标记点的层面,测量大包穴体表标记点到壁层胸膜的直刺危险深度。
将维生素E胶丸粘贴于大包穴体表定位点。取穴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MRI检查应用GEsigna0.5T超导永磁型扫描仪,使用胸部线圈,视野:23×23,矩阵:256×192,清晰度:NEX2,层间距:0.5 mm,层厚:5 mm,采用 T1 及 T2加权序列扫描。
在MRI仪上测量并保存图像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分析结果。求得针刺危险深度的平均值(±s),危险深度单位:毫米(mm),进行性别差异性、相关回归性比较。计算安全深度:安全深度≤平均危险深度×75%。
表1 直刺危险深度男女组间比较(±s,单位:mm)
表1 直刺危险深度男女组间比较(±s,单位:mm)
注:与男组比较,※P >0.05;与左危险深度比较,△P >0.05。
组别 n 左危险深度 右危险深度 左安全深度 右安全深度男 10 20.47 ±2.61 21.05 ±2.82△15.36 ±1.96 15.79 ±2.11女 10 18.33 ±3.27 ※ 18.92±4.64 ※△13.75 ±2.46 14.19 ±3.48
见表1。提示:危险深度双侧男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双侧直刺危险深度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
通过对大包穴针刺危险深度的研究,其解剖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第6肋间结构胸内筋膜。该穴深部有肺脏,针刺过深者易刺入胸腔,出现气胸,可危及生命。MRI图像组织分辨率高,能多方位显示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2],且MRI检查无辐射危险,不存在骨伪影[3],与采用尸体解剖、X线及CT测量穴位深度的研究方法相比较,MRI是更安全、精确的检查手段,为腧穴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笔者通过测量20例志愿者MRI图像的大包穴危险深度,应用杨松堤等[4]计算针刺安全深度的公式:安全深度≤危险深度×75%,得出结果:①大包穴男组危险深度:左侧(20.47±2.61)mm、右侧(21.05 ±2.82)mm,安全深度:左侧(15.36 ±1.96)mm、右侧(15.79 ±2.11)mm;女组危险深度:左侧(18.33 ±3.27)mm、右侧(18.92 ±4.64)mm,安全深度:左侧(13.75±2.46)mm、右侧(14.19 ±3.48)mm。大包穴针刺深度:危险深度:左侧(19.40±2.98)mm、右侧(19.98 ±3.89)mm;安全深度:左侧(14.55 ±2.31)mm、右侧(14.98±2.93)mm。②针刺危险深度性别差异性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左右侧差异性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
笔者希望通过应用MRI技术测量大包穴针刺深度的研究,为针灸临床的规范操作提供支持,使针灸治疗成为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李复峰,张晓光.针灸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9
[2] 吴恩惠.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8
[3]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5
[4] 杨松堤,李亚东,姜国华,等.应用CT测量风府针刺深度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8,28(1):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