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
新闻背景材料从广义上来说,是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而从狭义上来说,新闻背景就是与该新闻事件有直接关联的历史和环境的材料,又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现在我们通常说的新闻背景大多是指其狭义方面。
新闻不但要叙述已经发生的事实,还需要适当穿插背景材料,背景材料在很多新闻里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利用好新闻背景,不仅能使新闻主题得到深化,同时交代好新闻背景也是对受众负责的表现,体现出新闻的服务性,使新闻质量得到提升。例如:湟中县优秀无手教师马复兴,虽然是残疾人,却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记者在写新闻稿时,首先要交代他童年被烧伤的经历,要写出他面对磨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受众。
在普通新闻报道里,适量使用新闻背景可以突出主题,有助于说明事实,还可以给读者更多的知识,充实新闻的内容。背景材料有烘托性的,有解释性的,有对比性的。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可以起烘托的作用,有助于新闻主题思想的阐述和发挥。重要新闻的背景纵如经线,横如纬线,纵横交错,增强新闻的客观效果。
在深度报道里,有学者指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应该包括新闻背景、事件、前景、过程、新闻分析、新闻预测、主管感性、建议以及图片说明等具体指标的部分或者全部。在西方国家,美国报纸专栏作家罗斯科·德拉蒙德更详细地指出:“深度报道,就是以今日的事件对照昨日的背景,从而明白明日的意义。”在中国,它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的形式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一种报道方式。可以看出,背景资料对深度报道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新闻事实上面,凡是与新闻有关的细节还有情节都要收集好,在原因和经过方面,不仅要说清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还要分析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及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及其影响。
新闻背景材料就像是衬托新闻事件的绿叶,虽然不是每条新闻消息、通讯都要运用背景材料,但是作为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者环境,交代好新闻背景能让新闻更加通俗易懂,更能唤起社会的关注,让受众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更加了解新闻事件,同时有的新闻背景材料是种“科普”,让读者在读新闻的过程中学到新知识,更具趣味性,在增加新闻可读性的同时还表达出了一些不便表达的“言外之意”。由此可见,新闻背景材料对新闻报道尤其是深度报道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深度报道是离不开新闻背景的,只有使用背景材料,深度报道才会完整。其作用有:
(一)介绍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二)背景材料使受众深入了解新闻价值;
(三)发人深省,让受众起连锁反应,对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体现出此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之处;
(五)体现作者情感倾向;
(六)对专有名词、术语起解释作用。
(一)哪些材料可以充当背景材料
1、时代背景;
2、地理背景;
3、人物背景;
4、社会背景;
5、知识水平背景。
(二)深度报道里怎样选好背景材料
在新闻背景材料里面,除了一些专用名词,例如“期货”等,大多都是事实,所以供给大家选择的大多也是事实。这些事实和新闻事件息息相关,但是什么样的事件是我们该选择的呢?
1、了解读者想知道什么,找出重点
新闻背景材料有补充说明新闻事实的作用,但是我们要了解哪些东西、哪些事实是受众想要了解的,是受众兴趣所在。只有充分揣摩出受众所传递出来的意思,才能明确背景材料解释说明的重点在哪里。只有那些读者感兴趣而不加上背景材料又难以解释清楚的事件或者是专有名词等,才是新闻背景材料的内容,才能使得深度报道丰满,才是真正的深度报道。背景材料的运用本来是为表达新闻事实服务,要能证明消息是真实可靠、有理有据的,使消息变得容易理解和面目清晰,以突出消息主题。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便是累赘。引用背景意在显示新闻价值,这是交代背景的宗旨,不应为交代背景而交代背景。
2、不拘一格写出背景材料
就内容而言,背景材料既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也不会受到事物类别的束缚。只要是对新闻事实有用的,新闻事实需要的,即使是古今中外,都可以用。在写作方式上可以是五花八门,可以是歌词、诗歌、顺口溜、打油诗、文献资料、数字、史籍典故……都可以用。这些多姿多彩的表现方式、表达手法既增添了新闻事件的深度,同时也使新闻事件更有趣味性、可读性。
3、从新闻价值标准选出背景材料
在深度报道里,新闻背景不是新闻事实,但却是新闻事件不可或缺的元素,没有新闻背景就不能称之为深度报道,因为没有来龙去脉的报道是没有价值的。所以,针对新闻价值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做背景的材料。
(三)记者在工作过程中运用背景资料应该怎样做
新闻背景材料在新闻事件尤其是深度报道的新闻事件里位置很重要,这就要求记者加大采访,无论是哪种采访方式,其采访量都是很大的。记者想在深度报道里有所建树,要注意以下几点:
1、勤于积累
作为一个好记者应该是个通才,尤其是一个做深度报道的记者。记者面对的不是一个受众,也不只是一件新闻事件,形形色色的人、纷繁复杂的事都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不断迎接挑战,不断地去接触新鲜的事物,所以,记者应该勤于积累。只有生活阅历达到一定的高度,你才能有丰富的生活认知,才能去“开启”受众的眼界,解答受众心里的疑惑,才能写出深的、好的新闻报道。
2、重视专长
上一条说记者应该是通才,实际上,记者不仅是通才,还要是专才。受众需求的如果是一棵树,记者该给受众看见一片森林,甚至森林后的世界。也就是说,记者不但要满足受众的需求,还应该让受众了解更多,把更深层次的东西展示给受众。如果记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么他所报道的事件就更具有说服力。
3、重视交流
记者的每一次采访都是人和人的交流,记者的沟通能力是其工作的重要条件,如果要写出一篇好的深度报道,采访任务就很重,很多线索、很多压力甚至阻碍就在你的面前,所以一个不会沟通、交流的记者是不可能写出好报道来的。只有充分和采访对象或者与新闻事件相关的人沟通,才能找到突破口、新闻点,从而得到好素材、信息,写出好的报道,报道也才能深刻。
4、重视运用
事件有主次之分,深度报道也有主次之分,在运用新闻素材的时候,记者要知道新闻的主次。新闻背景不会是新闻事件的主要方面,所以一定别让这绿叶掩盖了红花的艳丽,颠倒了主次。
(四)新闻背景材料该如何置入
新闻背景的写作没有固定格式,因人因事而异。有学者认为,“天女散花”式的穿插是其基本特点。在消息中,背景材料多是跳跃式的,往往是哪里需要出现在哪里,不受事件先后顺序制约。新闻背景的置入有以下几点:
1、导语插入式
开门见山,既可以吸引读者为新闻事实“说话”,如果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里出现的人或者事件,可以给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而且还能在导语中形成对比,激起读者兴趣。
例如:[美国《洛杉矶时报》1984年5月1日报道]35年前,沈阳最后一位领事被中国共产党俘虏。35年后,美国昨天重新开设了它在满洲的总领事馆,这是朝着加强北京同华盛顿的关系迈出的又一步。
(《美国在沈阳开设领事馆》)
这条消息,一开始就设立了两个鲜明的对比,受众被立刻吸引住,对新闻起了很大的帮助。
2、第二段的插入
大多数第二段都是导语后的背景段,很多记者都会在这里穿插背景段,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思路在可以创新的情况下还是避免。背景材料最好是散落到文章之中,既不会乏味也不会因为背景段过长而喧宾夺主。但是既然有很多人运用,那就有其道理。有的因为导语引出的信息需要及时补充,有的因为文章过渡的需要。因为很多导语都会设悬念,既然读者想要知道答案,于是就在导语之后给以解答。
3、“天女散花式”落入主体中
在深度报道里落入主体里的背景资料,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独立段,或者几个段连续在一起;另一种就是“揉”在新闻事件里去了的,有的甚至不好区分。作为独立背景段,作为主角的新闻事实和配角的新闻背景资料分工明确,相辅相成,阅读的时候脉络清晰,读者容易把握;至于“揉”在新闻主体中去了的那些背景材料,就像精灵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它们突出了新闻事实本身,让新闻的现场感更为逼真。但是,新闻写作的句子不易于太长,太长的话,受众容易读不懂或是误解,所以这种一句子的成分穿插背景的方式,能免还是免,不宜滥用。
新闻的背景材料是深度报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缺乏背景材料的新闻称不上完整的新闻报道,更别说是深度报道。合理地选择新闻背景材料能增添报道的深度,同时对新闻事实起解释说明、增加新闻的价值、表达作者不便表达的情感倾向等作用,在增加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的同时,更能影响人们将来的生活方式或者态度。
[1]于靖权.现代应用写作丛书新闻[M].吉林教育出版社.
[2]杜荣进等.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
[3]施大鹏.新闻写作浅谈[M].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刘明华等.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