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陈新源 徐雪荣
精神药品主要用于镇静、催眠等疾病,临床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使用管理不当,则会使人体产生依赖性,危害身心健康,流入非法渠道则会产生严重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国家为进一步加强此类药品的管理力度,曾多次颁布相关法律条例,目的是严格管理,防止流弊,保证人民群众的治疗需要。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患者数量的增多,精神药品的用量也逐渐增加。加强精神药品的管理,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药师的任务和责任。为了解我院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促进其合理使用,笔者对我院2006~2010年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医院药库管理系统中2006~2010年各种精神药品的出库数据,包括药品名称、数量、剂型、规格、单价和销售金额等。
1.2 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1]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使用情况,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的总使用量与其DDD值的比值),并对此进行排序和分析。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因DDD值不同,故需分别计算DDDS后,所得DDDS相加即为该药的总DDDS。DDDS是衡量药物的使用频率,反映不同年度的药物利用动态和用药结构,其值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大。
限定日费用(DDDC)=药品销售总金额/该药品的DDDs,药品总体的DDDC代表着药品的总体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种(类)药的平均日费用。金额与DDDs排序的比值(B/A)=金额排序(B)/DDDs排序(A),此比值反映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当比值接近1.0时,表明同步性良好,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B/A比值大于1.0,说明药品的使用率高而价格相对较低;反之,若B/A比值小于1.0,则说明药品的使用率低而价格偏高。
2.1 各年度精神药品共有不同规格10个品种(其中吡唑坦片为2010年新增品种,用量不是很大,故在此不讨论),其中注射剂4个品种,片剂6个品种。5年来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除2010年呈负增长外,其余4年增长较快,2006、2007、2008、2009、2010年精神药品销售金额依从为:48856.60元、65349.34元、118792.20元、133889.50元、121883.00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3.76%、81.78%、12.71%和-8.97%。
2.2 各年度各种精神药品销售金额及排序和DDDs及排序统计 各年度各种精神药品销售金额及排序和DDDs及排序见表1。
2.3 各类精神药品的B/A统计 各年度各类精神药品的B/A及DDDC统计见表2。
5年来使用的精神药品(包括不同剂型)共10种,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艾司唑仑片、地西泮片、曲马多缓释片。从剂型上比较,片剂的DDDs高于针剂,说明目前精神药品的使用仍以口服药为主。
精神药品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多在我院神经内科和其他科室的失眠患者中使用。由表1显示苯二氮卓类药物占5个品种,用量较大,说明此类药物一方面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另外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失眠人数逐年上升有一定关系。其中以艾司唑仑片使用频率最高,其DDDs 5年来排序局首位,且逐年呈上升趋势。艾司唑仑为高效的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有较强的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焦虑作用,以及较弱的中枢性骨骼肌松弛作用,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地西泮是苯二氮卓类中典型的代表药,尽管苯二氮卓类不断有新产品进入市场,如艾司唑仑、咪达唑仑等,但地西泮片的DDDs稳居前4位,说明它在我院镇静、催眠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咪达唑仑为新一代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水溶性及半衰期短的特点[1],适应证范围较广,其用量虽逐年增加,但DDDs排序并不靠前。氯硝西泮半衰期较长,在改善睡眠、控制兴奋躁动,以及抗焦虑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癫痫,其用量及DDDs排序逐年递增。2010年新引进酒石酸唑吡坦片,其为第三代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抗焦虑药,能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催眠镇静作用,无抗惊厥、肌松及抗焦虑作用。其吸收快,作用时间短,安全性高,在国外临床广泛用于失眠症,是有效的催眠药[2]。但由于价格较贵,还不能取代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主导地位。
表1 各年度各种精神药品销售金额(元)及排序和DDDs(日)及排序统计
表2 各年度各类精神药品的B/A及DDDC统计
巴比妥为传统的镇静催眠药,由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大并易出现依赖性,且耐受性和成瘾性均较苯二氮卓类强,因此已不作为镇静、催眠的首选药物,但在麻醉前给药、抗惊厥和高胆红素患者治疗仍有重要地位,苯巴比妥还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发病率[3]。苯巴比妥片使用频率较注射液高,无创伤给药途径是患者易于接受的。苯巴比妥片的用量不稳定,苯巴比妥注射液DDDs排序后三年在第9位,临床使用基本合理。
曲马多为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其作用强度为吗啡的1/8~1/10,曲马多也可与阿片受体结合,但亲和力很弱[1]。主要用于中度和严重急慢性疼痛及外科手术、术后止痛等,但其镇痛效果远不及芬太尼和盐酸哌替啶。曲马多缓释片因作用平稳,DDDs排序居前2位。曲马多注射液从2008~2010年用量逐年下降,DDDs排序较后。
5年来除2010年销售金额年增长率呈负增长外,其余4年逐年递增,2010年的负增长与曲马多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用量下降有关。由表1可见,精神药品销售金额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咪达唑仑注射液、曲马多缓释片、曲马多注射液。2008~2010年曲马多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故销售金额也逐年下降。由表2显示,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注射液和氯硝西泮片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同步性良好,艾司唑仑片、地西泮片、苯巴比妥片的使用率高而价格相对较低,其DDDC低;咪达唑仑注射液、曲马多注射液的使用率低而价格偏高,其DDDC也高,表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单价较高的新型药品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次调查我院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但发现人们忽视精神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对其不良反应认识不足,致使临床产生依赖性不良反应病例增加。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用于镇静催眠、止痛等,长期连续、超剂量使用或滥用,可能产生耐受性、成瘾、依赖性等症状。如长期服用地西泮可引起耐受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可产生戒断症状[4];如曲马多使用不当可引起低钾麻痹、高血压危象、尿频、癫痫发作、成瘾、精神障碍等[5]、视幻觉[6]等;长期大量服用氯硝西泮可致抑郁、震颤、谵妄等依赖性戒断症状[7]。因此,按有关法规加强精神药品的监督管理,临床医师应规范临床用药,从源头上遏止精神药品的滥用。临床药师积极配合医师加强对精神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同时注重对患者的宣传教育,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安全、合理、合法的医疗需求。
[1] 蒋军,王莉英,范界宇,等.2004~2006年我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3(6):42.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173,427.
[3] 葛利.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3):2046.
[4] 刘玉才,张军.临床合理用药.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9-110.
[5] 尤美玲,许元.曲马多不良反应.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550.
[6] 孙凌.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导致视幻觉1例.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278.
[7] 吕晶.常见药物成瘾与滥用的分析及中毒救治要点.中国药业,2009,18(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