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虹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由机体对各种刺激产生的一种炎症反应,继续失控恶化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因此SIRS也是儿科临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肝素具有抗凝、抗炎、增强T细胞增殖反应提高机体细胞免疫、保护脓毒症动物、患者的脏器功能等多种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小剂量肝素早期干预SIRS患儿56例,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炎性因子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ICU科住院的SIRS危重患儿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11(4.56±3.09)岁。人选病例符合1996年第二届世界儿科ICU大会制定的儿科SIRS诊断标准中的2项或2项以上,1995年中华儿科学会急诊组及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组制定的小儿危重病例(pediatric severity of illness,PSI)评分法[1]。56 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危重患儿原发病及保护主要脏器功能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剂量为5~10 u/kg,每日3次,连用3 d。全部患儿均于入院当天及治疗3 d后抽取外周静脉血3~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分析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此外,观察两组SIRS持续时间、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SIRS持续时间和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2.2 两组CRP,TNF-α及IL-6水平的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28)
表2 两组CRP,TNF-α及IL-6水平的比较(n=28)(±s)
表2 两组CRP,TNF-α及IL-6水平的比较(n=28)(±s)
注:与治疗前比,*P<0.01;与对照组比,#P<0.01
对照组 治疗组治疗前27.51±11.38 30.36±15.17 CRP(mg/L) 治疗后 21.04±13.44* 16.47±8.75*差值 8.24±3.77 17.42±10.04#治疗前 66.57±17.86 70.08±16.22 TNF-α(ug/L) 治疗后 34.21±4.65* 18.38±5.41*差值 37.94±13.05 61.49±19.78#治疗前 279.57±50.51 280.56±66.41 IL-6(pg/L) 治疗后 245.24±32.82* 101.07±33.73*差值47.27±21.46 178.64±47.55#
研究证实,SIRS患者血浆中炎症介质浓度明显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被血液中高浓度的炎症介质所活化,导致嗜中性粒细胞向全身其他重要脏器集聚。通过嗜中性粒细胞产生弹性蛋白酶、氧自由基、炎症介质等引发器官功能损伤,向MODS发展。CRP是人体抵抗病原体时参与急性时相反应的重要物质,已作为炎症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和非感染炎症、损伤过程的判断和监测,SIRS患儿产生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可诱导产生CRP和其他急性相蛋白[2]。近年的研究表明,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产生的TNF-α是SIRS过程中介导内毒素损伤效应的关键介质之一。此外,IL-6被认为与SIRS的严重程度和致死率有着密切关系,它可诱导急性期蛋白的合成,催化和放大炎性反应和毒性作用,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3]。总之,如何有效控制炎症是提高SIRS治愈率的关键。
肝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凝、阻止微血栓形成、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活性、抑制补体系统及血细胞活性、中和多种致炎因子及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等作用,故应用肝素治疗SIRS并阻止其发展成为MODS是临床上SIRS治疗方法的新探索。廖志勤等[4]的研究显示,小剂量肝素早期干预治疗可使SIRS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缩短,MODS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病死率有所下降,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CRP水平明显降低,并显著改善预后。对危重儿伴SIRS,均在给予治疗原发病及保护重要脏器的基础上,治疗组另加用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5~10 U/kg,治疗前后比较,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MODS发生率有明显降低,SIRS的持续时间缩短,死亡率也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加用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后(5~10 U/kg,3次/d,连用3 d),CRP,TNF-α 及 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肝素可下调促炎因子,在机体炎症反应过程中较早地控制病情;此外,治疗组加用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后SIRS持续时间及MODS发生率显著下降,提示小剂量肝素可有效阻断SIRS向MODS发展,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因此,SIRS危重症患儿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对减少全身的炎症反应及进一步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1]耿荣,陈贤楠.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7,24(5):237.
[2]曾其毅,杨镒宇,曹华松,等.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早期敏感炎症因子的研究.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2):147.
[3]周卓康,李鲁浙.肝素在儿科的应用.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3):188.
[4]廖志勤,杨少芬,和强,等.小剂量肝素对危重新生儿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早期干预作用.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5(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