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途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出血最为常见,在上消化道出血中所占比例大约占所有病因的50%、病情重、死亡率高[1]。对消化性溃疡造成上消化道出血,除了抗休克基础外尽早抑酸、止血是治疗关键之一。为了能够了解双倍剂量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救治中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汇报如下:
1.1 入选标准 明确的消化性溃疡伴24 h内呕血或暗红色血便,总量达1 000 ml以上丧失循环血量20%以上,常伴有循环失代偿现象。
1.2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56例,男106例,女50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5.6岁。其中胃溃疡4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1例,复合型溃疡9例。
1.3 方法
1.3.1 分组 将156例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76例,大剂量组8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无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3.2 治疗方法
1.3.2.1 常规治疗组 积极进行输液、输血扩容,纠正低循环血量,抗休克治疗。同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8rag加入100 ml冰生理盐水中,15~30 ml/次口服,1次/2 h,病情好转后减量。注意服药后改变体位,使药物均匀分布于胃、肠黏膜。生长抑素(商品名:乙己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规格:3 mg支),立即静脉注射0.25 mg作为负荷剂量,而后立即进行0.25 mg/h 1的静脉持续泵入给药。静脉滴注泮托拉唑(辽宁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为40 mg支)泮托拉唑40 mg静脉注射,12 h1次。
1.3.2.2 大剂量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首剂泮托拉唑80 mg静脉推注后,以8 mg/h静脉滴注维持72 h。
1.3.3 临床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用药24 h出血停止无继续出血现象;有效:用药24~72 h出血停止无继续出血现象;无效:用药72 h仍有活动性出血,血压、脉搏不稳定,需要继续抢救。以显效+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出血停止标准:呕血、便血停止,大便转黄或变为成形黑便;血压、脉搏平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无继续下降,尿素氮无继续升高。
两组病例经积极扩容、止血等综合治疗在72 h内常规剂量组明显疗效66例,大剂量组明显疗效77例,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n,%)
凝血机制及血小板聚集、胃蛋白酶活性均呈高度pH依赖性,血小板在pH>6.0时才能聚集,血凝块才具稳定性,胃蛋白酶在pH 4~6时失活,pH>6.0时被破坏,所以体液和血小板诱导的止血作用只有在pH>6.0时才能发挥出来;而当pH<5.0时。新形成的凝血块迅速被消化;pH<3.0时,血小板凝集效应丧失[3]。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内酸性环境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止血是不利的,抑制胃酸分泌、有效地提高胃内pH值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重点。
泮托拉唑是继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之后新开发出来的质子泵抑制剂,亦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分子中的吡啶环与苯并咪唑借亚砜键相连,氟原子位于咪唑环侧链上;呈弱碱性,在体内吸收后浓集于壁细胞的分泌小管,在高酸环境中与H+/K+-ATP酶作用,强烈抑制基础及刺激性胃酸分泌[3];泮托拉唑在弱酸性环境下也更稳定,泮托拉唑较奥美拉唑稳定,其生物利用度比奥美拉唑提高7倍,对细胞色素450依赖酶的抑制作用非常弱,对其他相关药物代谢影响小。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抑制胃酸的作用与奥美拉唑相似,且有别于奥美拉唑的不是诱导或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不影响其他药物的体内代谢,药物间相互利用少,对肝、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使用,无须调整剂量,安全范围广[4]。
通过对两组病例观察,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6.25%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总有效率86.84%,在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救治中早期大量应用泮托拉唑可以明显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下降,有助于血小板聚集及凝血过程进行;并减轻胃酸对出血面的侵蚀,从而达到尽快止血目的[5]。
[1]芮庄生,甘结友.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及临床应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28(3):270-271.
[2]张东力,邵圃园,张筱琴.等.泮托拉唑与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对比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402.
[3]赵酷,刘晶.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天津药学,2008,20(3):38-39.
[4]陈文激.沙卫红,聂玉强,等.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疗效·费用分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14.
[5]桑冉,石庆平,邓子煜.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 Meta分析 .安徽医药,2006,10(7):49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