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敏, 张立红, 李凤侠, 王晓成, 阎泽君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近年来,各种血液分析仪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检测,对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问题也一直引起关注和讨论。我们在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过程中发现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钾作为抗凝剂对血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但会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目前,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钾抗凝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应用EDTA盐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14例检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检测对象: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仪器血小板计数<70×109L-1患者3621例,其中经手工镜检复核证实为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14例。女4例,男10例,年龄1d至-82岁。标本来源:骨伤科2例,男性;骨一科2例,男性;神经外科2例,男性;消化科2例,女性;妇科2例,女性;循环内科1例,女性;神经内科2例,男性;儿科1例,女性。
1.2 仪器和试剂
1.2.1 HDORIBA ABX 120 RETIC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原装进口配套试剂。
1.2.2 OLYMPUS光学显微镜。
1.2.3 瑞氏-姬姆萨染液购自贝索公司。
1.3 检测方法:标本经血液分析仪检测后,筛选出血小板计数<70×109L-1的标本推制血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于镜下观察血小板有无聚集。对有血小板聚集的标本分别用EDTA-K2抗凝剂和枸橼酸钠抗凝剂二管同时重新抽血马上送检。
血小板计数<70×109L-1的标本3621例,经涂片镜下观察有血小板聚集14例。神经外科2例均为同一患者,此患者住院期间共化验9次血细胞分析,2次有聚集现象,其他几次无血小板聚集现象。消化科2例均为同一患者,此患者住院期间的几次化验有2次聚集现象,其他几次无发现血小板聚集现象。此现象可排除单一由EDTA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说明引起血小板聚集尚有其他机制的存在。14例血小板假性减少要求重新抽血,立即送检,有2例应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钾抗凝仪器检测血小板计数仍减少,应用枸橼酸钠抗凝标本仪器检测血小板计数正常,其发生率14.3%。14例血小板假性减少两种抗凝剂PLT检验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14例血小板假性减少不同抗凝剂的比较
EDTA-K2抗凝剂与枸橼酸钠抗凝剂检测血小板结果有明显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于EDTA盐对血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计数影响很小,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使用EDTA-K2做为血细胞分析用抗凝剂,但在抗凝血涂片检查中发现,部分血片中出现大量血小板聚集现象,一般为3个-5个血小板聚集一起,或10-20个血小板聚集一起,更大的聚集可有50-60个以上,这样就会影响血小板的数量,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而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血涂片,PLT呈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曾有报道EDTA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也有报道认为与血小板表面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及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的滴度有关,血细胞分析仪对凝集体的结构不能确认而使血小板假性减少[2],也有文献报道可能由于EDTA盐启动了机体免疫应答而导致血小板聚集,为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假性血细胞增多[3]。
血小板聚集成团现象可能会造成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和/或WBC计数的升高,这些血小板团块可以激发仪器L1、LL、LL1报警标记,此时必须分别用EDTAK2抗凝剂和枸橼酸钠抗凝剂二管同时重新抽血马上送检,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剂样本只针对血小板计数进行再分析。14例血小板假性减少标本,重新采血,立即送检,血小板聚集的发生率比较低,说明送检时间以及采血方法是影响血小板计数的重要环节。血小板计数干扰因素有很多,如: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白细胞碎片,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大小分布出现交迭,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不可靠,总之,致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原因复杂,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的标本均应手工涂片复检,观察血小板形态以及有无聚集,及时与临床沟通,避免不必要的误诊发生。
[1] 罗春丽.临床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
[2] 郭建,孙蔡英,孙滨.抗凝剂选择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1998,16(5):311.
[3] 宓庆梅,施巍宇,郝婉莹,等.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0):719-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