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珠
儿童钢琴教学中师生关系感悟
杨玉珠
福州市群众艺术馆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归根到底是老师如何掌握孩子心理的一门学问。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的活动,而感情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充分发挥人的情感潜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形成师生互动的环境。师生情感的培养不是靠单一的理性认识,而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具备高超的教学工作艺术和渊博的业务知识,进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促进儿童钢琴教学工作取得应有的进步,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儿童钢琴教学 师生关系 情感融入
笔者从事儿童钢琴教学多年,绝大多数的教学对象是从儿童开始起步的,对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有了一些感想和体会,总结如下:
儿童钢琴教学属于社会艺术教育范畴,是提高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部分的孩子初学钢琴,都是父母的意志,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钢琴,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从而提高孩子在音乐方面的素质。也有的家长让孩子来学钢琴,是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孩子天性是好动、贪玩、喜欢合群的,只是因为父母才来学琴,学习变得很被动。所以,钢琴教学过程中的纯技术训练往往会使儿童产生畏惧感和厌学情绪,甚至使一部分孩子最后放弃了对钢琴、乃至对音乐的学习。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钢琴音乐演奏技能,认识一定的艺术规律,而且应当在学习技能和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学钢琴过程中接受音乐并创造音乐文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顺利实现儿童钢琴教学目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键。MRr
首先,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老师要了解、掌握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信息,而性格、习惯、家庭环境等问题是不可能很快就可以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的仔细观察,才能掌握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比如,有一个学生,他第一次上课时一进教室,眼睛就盯住他感兴趣的东西,不停地动这动那,我便知道这孩子一定属于父母比较娇惯,孩子在家里生活习惯比较自由那一类型。通过与家长的谈话,应验了这些情况。当他动到钢琴时,我趁机告诉他钢琴的结构,钢琴的声音是从哪发出来的,并且让他告诉我钢琴上有几个黑键、几个白键等等。很快,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钢琴上。这样在开始教学前,我就对孩子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可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使他能够集中精力上好课。有了细致的观察,就有了心理的准备,面对不同的孩子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真诚相对,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由于钢琴教学是一对一授课,孩子们上课时,自然就会感觉到紧张。虽然有家长在旁听,但仍然不能表现出自然的状态。比如,有一个学生,每上新曲目的课,遇到难点的内容总是紧张得两手无法协调配合。我就耐心地给他讲解、示范双手不同节奏型的演奏方法,并且与他“分工、合作”,同时在同一小节或同一乐句,他弹右手的,我弹左手的。然后反过来,他弹左手的,我弹右手的。这样反复几次,再让他双手合起弹奏,很快双手配合不协调、学习新课难点的情绪紧张问题就解决了。孩子们对钢琴这种乐器的先天喜好还是极少的,多数孩子学钢琴是家长们的想法,在这种大前提下,老师就应该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感,不能靠威严、训斥的方法,应该用分析、参与、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孩子在很轻松、很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老师的教导。
有些孩子自尊心特别强,他们学习成绩很好,在全年段名列前茅。因此他们上钢琴课时就表现得很自信。在纠正某些错误时,就不愿意接受。我就用错误与正确的两种方法反复对比着为他范奏,让他自己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并说出哪种更好听。当他接受了好听声音,也就接受了正确的技法。这样经过多次的磨合,他就会主动地向老师靠近,进步自然快了许多。如果总是训斥他“弹得不对”、“读谱不认真”等等,势必会打击他们的学习情绪,适得其反。
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买了很多教学范奏盘、音乐会的光盘,孩子们对其模仿得十分认真。结果在弹琴时,孩子的“形体动作”特别夸张,时而高高扬臂,时而晃头低头,时而身体前后起伏,对孩子的心理来说,这是正确的,很美的,钢琴家、钢琴演奏者都是这样的。这时我就会给他们讲清楚大师们这么做的原因:因为钢琴演奏家在弹奏作品时,不仅要完成作品本身的结构,还要有自身的艺术创作、情感的流露,钢琴演奏者首先是通过声音来展示才华,其次才是行为上的表现。这就像你开始学写字,不管这个字多么简单,老师一定要求你横、竖、撇、捺、弯、勾先写好一样,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以后的字才能写得漂亮。现在我们练习的课程,就是要打好基本功,要严谨遵守乐谱,这样才能弹更多、更大的作品。等你弹到作品了,就可以有一些适当的,并且是自然的身体表现。孩子明白了道理,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如果训斥他,类似“不要乱动”、“弹琴不是跳舞”的话,孩子就可能产生疑虑,大师能做,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即使学生上课不乱动了,回家后练琴照样乱动,基础没打牢,反而添加了许多问题。真诚的沟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可亲和道理的可信,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的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的源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不断地发现,兴趣对孩子们的学习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的魅力可能会比其它学科让孩子更感兴趣,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时间长短是相对的,那么应该怎样提高孩子们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将学习的积极性延伸得长久呢?寓教于乐,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指法、技巧课程练习难以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求。教师可以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轶事趣闻、作品珍闻、音乐与名人、音乐欣赏故事、音乐历史小故事、音乐世界趣谈、成语中的音乐故事等等常识融入到教学中,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迎合各种不同的兴趣面,让孩子们带着兴趣完成作业。比如,我在给孩子们上莫扎特的作品课时,除了介绍莫扎特生平外,不妨让孩子们算一算音乐家莫扎特的年龄(1756~1791),他们会兴奋地争先算出来,惊诧地问道:为什么他只活了35岁?这时孩子聚精会神的状态就呈现在老师面前。当讲述:3岁的莫扎特听完姐姐弹琴后,爬上了琴凳,用小手在琴键上敲打,敲来敲去竟然把姐姐刚弹的一段曲子奏了出来后,孩子们会不甘示弱地表示也让我也试试!我会即时弹奏一段该学生当日课程里的主题旋律,让他给背下来。这样,既具知识性,又具趣味性,引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带着各种兴奋点学习新课内容,可以使他们的兴趣能够延续下去。
在向程度较高、年龄稍大些的孩子讲解作品时,除了课程技法、作品结构分析、创作背景及作者简历等必要的知识外,还可提示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乐曲配一个故事画面,让一个个画面在头脑中闪现出来,并用手指通过音符将画面完整地描述给老师。这样就会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提升他们的表现欲望。
赞扬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催化剂,是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又一个法宝。在教学中,除了平时正常回课检查对孩子加以褒奖之外,还可以利用学生寒暑假期间开习奏会来鼓励学生。在教室或音乐厅里,让孩子们在钢琴上依次展示他们的风采,在他们演奏结束后,赞扬、鼓励他们的优点,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位同学哪一首或哪一段弹得较好,好在哪儿,哪一首或哪一段弹得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练习、改进。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和家长们可以看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进步,在互相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差距,提高钢琴演奏的技能,同时也激发出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另外,我给他们设立了“最佳表现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基本功奖”等多个奖项。孩子们在家长的掌声中领取奖状,也极大激发了学琴的兴趣。还有,用观摩的形式,请钢琴成绩较好、程度较高的同学上台为其他同学表演,这样也可以促进进步比较慢的同学发奋努力,向他们学习。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展示才艺,就会愿意与老师多接触、多亲近,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越走越快。
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感悟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归根到底是老师如何掌握孩子心理的一门学问。解惑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的活动,而感情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情感潜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形成师生互动的环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因此,儿童钢琴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提高认识,并自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1] 约·霍夫曼. 李素心,译. 论钢琴演奏(附问题解答)[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2] 邬德光. 为孩子们讲点音乐故事[J]. 音乐生活, 19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