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惠杰 崔淑英 王晓梅 蒋 蕊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130011)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多见于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以往临床多采用超声及诊断性刮宫术,误诊率、漏诊率高,近年来宫腔镜直视下的活检或诊刮成为诊断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1]。本文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应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符合率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的280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44±3.6)岁,月经血量过多58例,月经周期不规则94例,持续出血128例,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术前双合诊及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280例患者均行宫腔镜检查并行诊断性刮宫术,刮出子宫内膜送检病理。
月经干净后3~7d,对不规则出血患者在出血停止后或出血较少时检查,出血多时最好不作检查,如必须检查,应术前2d给予抗生素。术前查血常规、心电图。急性生殖道感染及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为宫腔镜检查的禁忌证,5%葡萄糖液作为膨宫液,膨宫压力13~15kPa,宫腔镜检查同时取子宫内膜活检。
参照夏恩兰主编的《妇科内镜学》。AUB的镜下诊断有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管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壁间肌瘤内突型、子宫内膜炎、官腔残留、萎缩性子宫内膜、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等[2]。
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详见表1。
表1 宫腔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本组198例患者经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经病理确诊共188例,诊断符合率95.0%,其中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128例,镜下呈现子宫内膜的厚度增加,黏膜表面呈波浪形,表面平滑不透明;单纯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局部伴复合型子宫内膜增生2例,外观呈黄白色或红色不透明的息肉状或台状突起,表面可见到异型血管及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腺管开口[1];58例为分泌期子宫内膜,镜下表现为内膜肥厚,颜色较淡,透明。因此,宫腔镜下有时难以将子宫内膜增生与分泌期内膜相区别,结合病理诊断能提高确诊率[3]。
子宫内膜息肉在本组研究中有一定意义。宫腔镜下见子宫内膜息肉单发或多发多为卵圆形,有蒂。诊断性刮宫虽有时可刮出典型息肉,但可能漏刮体形过大或过小的息肉,且一旦被刮匙刮碎后进行诊断[2]。宫腔镜提高了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率,进一步降低了因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率。
宫腔镜诊断粘膜下子宫肌瘤典型表现为圆形包块突出于宫腔内,质地较硬,表面可见扩张的血管网;但肌瘤有蒂时因无独特的外形,有时难于子宫内膜息肉相鉴别[4]。
宫腔镜是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的最好手段。节育器异位、正位扭曲、嵌顿变形等使子宫内膜受损出血,本组65例有宫内节育器,其中30例节育器移位导致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长期阴道出血逆行感染,且由于子宫内膜不能完全剥脱抵抗力差,形成慢性子宫内膜炎增加出血时间,在宫腔镜问世以前只能通过病理才可诊断。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炎镜下见内膜充血呈绛红或火红色,中间有小白点,血管网密集增多,有时表面有轻微皱褶,应用宫腔镜诊断可以免去诊断性刮宫[5]。
宫腔镜可以观察整个宫腔结构,直视下取材,避免了诊刮的盲目性。据报道,宫腔镜下定位活检的准确率高达94%[6]。
综上,宫腔镜检查是目前明确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原因的较好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出版社,2003:114.
[2]杨菁,徐望明,龙文.官腔镜诊断与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4.
[3]潘颖琳.宫腔镜协助诊断绝经后阴道流血223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8):493-494
[4]邱榕芳.宫腔镜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3):147-148.
[5]郑玮,徐燕.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136例的宫腔镜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09,5(8):669-671.
[6]付艳,李艺扬,文继红.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分析(医学版)[J].吉林大学学报,2004,30(6):97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