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云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纵观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紧密贴近社会经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而,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就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方式。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增强自身办学活力,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
多年来,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突出技术教育”的方向,积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互助、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方式方法上,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实践、重能力、重适应”。学院成立经贸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找准学院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努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素质为核心,利用学院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实验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仿真的工作环境和科研开发等有机结合。
我们对于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探索,基于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对国内外产学研结合经验的学习及本院的办学基础。
我院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了“一个坚持、两个满足、三个结合、四个为本”的办学理念。“一个坚持”,即高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旗帜,坚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坚定不移地抓改革创新,促建设发展;“两个满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让每一个有志于学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保障学生充分就业;“三个结合”,即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个为本”,即学院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在此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将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放在首位,在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配备、专业设置与发展等重大问题上,都将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基本出发点,使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备高职教育特色。
纵观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其具体形式很多,其中“产”的实现既有以企业实际工作为主的,又有以学院自办产业为依托的。我院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对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将产学研结合的着眼点放在校内教学实践、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机结合上,力图寻找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学院内部教育资源和企业教育资源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依托,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仿真实训、实习为基础。
为加强院校和企业的联系与协作,发挥校企优势,创新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经贸职业教育质量,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贸人才,2010年1月,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由泉州职业院校、相关骨干企业、行业等单位组成的泉州经贸职业教育集团。
泉州经贸职业教育集团以“共享、互补、合作、共赢”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集团在人才、智力、技术、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打造泉州经贸职业教育品牌,提升经贸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在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经贸人才、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等方面更好地为泉州经贸发展服务,并实现成员之间的互惠共赢与和谐发展。
产学研结合的含义包含各个方面,其中产学结合是重点,研是发展、是提高。通过产学结合,学院可密切加强与企业、社会、政府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为学院培养人才提供服务。在多年的办学中,学院分别成立了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由高校教授、政府成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就业等各个方面工作均有企业的人员参与,努力使学院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与制定,是目前各院校中产学结合的最成功例子。来自企业、高校、政府的专家会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就业的角度,从专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向学院提出有益的、宝贵的建议,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科学、合理,切实体现我院“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培养要求。
泉州是全国的制衣、制鞋、树脂、包装制造中心,学院先后开设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服装设计、会计、国际商务等专业,与行业对接。实践证明,无论招生,还是就业,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院地处泉州高科技园和汽车营销城,学院通过广泛征求高科技园管委会领导和企业家的意见,适时开设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并将原有市场营销专业进行改造为市场营销(汽车方面)。
建设高质量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多年的办学,学院十分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稳定,每个专业都有稳定足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完善与建设,努力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三项技能、三项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集对内以学生实践教学训练为主,对外开展技术培训、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院对社会、对企业服务的一个窗口。
1.校内仿真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学院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教学条件。建立虚拟实验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物流、服装设计研发中心、电子应用技术、会计电算化等实验室,各教学实验实训中心都是按照企业实际设计和布置的,注重仿真、模拟的效果,并且在实训期间全部按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企业意识。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合作紧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也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之一。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学院一方面利用长期与企业联合办学、合作培训及输送人才所建立起来的协作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愿意为学院长期提供学生实习条件且具有较强行业特色的企业,通过谈判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为学院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参观,较好地保证了我院学生生产、经营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实践等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例如,学院先后与凤竹、恒安、九牧王、七匹狼、安踏等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3.对内实施“双证或多证书”教育。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双证书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教学训练条件,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多种与本专业技能有关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从而以制度的形式形成了我院高职教育的“双证或多证制”教育模式,同时也为专项技能训练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对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院一贯重视对社会、企业的开放教育培训,将对外开展教育培训作为产学研结合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院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各类教学培训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业务,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法规考试,网络教育,扩大学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受到了企业与社会的欢迎。
对高职院校来讲,研不是搞原始创新,而主要指对企业开展以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为主的科研活动。通过研,对外开展应用技术服务,提供应用技术培训,对内开展高新技术实训设备开发;通过研,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可更好地取得企业信任与支持;通过研,又可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学院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提供更多的空间、更新的内容。
学院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在研究项目的开发和推广的过程中,都吸纳了专业教师和大批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工作,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
作为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贴近市场、贴近企业是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为此,我院一直把市场导向、企业需求和岗位职业能力作为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依据。因此,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较强,在企业实习时就能顶岗工作,深受企业欢迎,学院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学院积极与省劳动厅联系,取得支持,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注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力。又与鲤城区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政、校、企联谊会,主题是政府搭台、校企联姻。参加的企业有100多家。企业与学院专业对应的系(部)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按照企业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实行“订单式”培养。
学院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工作。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学生就业有了充分的保障。
产学研结合办学,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后10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要通过改革,使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新的提高,办学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实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对高职院校来讲,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我们要端正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学研结合内涵,不断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7.
[4]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
[5]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