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敏
(长乐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长乐 350200)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经验的历史教师都很注重对自己语言能力的培养,努力使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但是一些教学经验欠缺的教师,不太重视语言基本功的练习,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好教材内容,就能把历史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结果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语言表现力差,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影响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目前各学校主要还是运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讲授法是教师通过教学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可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讲授缺乏启发性,语言缺乏生动性,就会使学生心不在焉,兴趣索然,消极被动地学习。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让语言表达运用得当呢?下面我结合教学体会,谈谈这一问题。
语言表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哪种表达的形式更好,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这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喜好来定。方法在历史教学中都是经常使用的,历史教师应该学会灵活地运用。
1.讲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叙述或描绘历史相关知识。这是一种很实用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历史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征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来展现历史事物内在的联系。
2.讲解法,教师向学生说明、证实或论证历史知识。例如,我在讲维新变法的失败和意义时告诉学生,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另外,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这样的讲解就是要告诉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多角度地看问题,不要全盘肯定,也不要全盘否定。讲解法能帮助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3.讲读法,这是有讲、有读、有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说、讲解。教师可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课外阅读,举行历史讨论会、演讲会,撰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阅读和表达能力。
4.讲演法,或称讲座法。教师不仅向学生描述历史事实,而且深入分析,大量举例,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讲演(讲座)法跟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以演说、报告的形式出现,形式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5.讲谈法,即谈话法,是一种相对比较轻松和自由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进行。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对所有谈话的问题首先有个准备,在跟学生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尊重双方的思考和表达,最后形成对历史知识的共识。此方法应用得当,能很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在谈话过程中暴露的历史知识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补充,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同时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
6.讲问法,即讲课中和课后的提问。这种方法是一种被大多数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教师的提问就是鼓励学生对历史知识展开积极的自我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自己的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对历史知识边学习边思考,并在课堂中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问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形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所举的例子都应该是准确的,有历史依据的,不能凭空捏造。同时注意历史发展之间的相关联系和规律,教给学生一种对历史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总之,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成为培养学生进行严密思维的范例。
历史的直观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结合学校的设备环境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通过模型、地图、多媒体进行演示。还可将图片、照片、幻灯、录像等结合起来,直观地再现历史客观现象,从而弥补感官的不足,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视野和感知的深度、广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直观教具的演示不等于抛弃了老师的讲解,两者必须相结合。教师在进行直观教学时,应在一开始就对学生讲明观察的目的,提出观察的要求,指导观察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必须仔细观察的内容上,并且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帮助他们认识人类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由于一些学校条件比较差,加之直观教具的演示过程必须结合教师的讲解,因此,教学中的语言直观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用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能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引起想象,最后形成表象,起到很直观的作用。语言直观与实物直观相比有它的特点,只要学生具备必要的感性认识就可以运用,不受实物直观所需要的时间、地点、设备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直观语言,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特殊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师传达教学理念和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学语言欠佳的历史课堂一定是失败的历史课。所以历史教师的语言应该准确、简洁、生动、形象,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不知疲倦,享受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
所谓准确,就是教师对历史知识的传达必须符合历史的真实,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的表述和解释,要做到语言精确,不模棱两可,不让学生产生异议或误解,更不能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产生认知上的混乱。准确地表达还要求教师不表达过激、过于绝对的观点,更不能夸夸其谈,讲一些与教材毫不相干的东西,让学生讨厌。
所谓简洁,就是对教材知识的讲解表达越简单越好。当然前提是要把内容说明白、说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要使用学生听不懂的语言,还要注意的就是在表达的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的重复和啰唆,因为没有学生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对这节课的要点知识、重难点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教学过程中的取舍,什么该讲,什么不需要讲,要很清楚,并能贯彻始终,不要给学生造成教师讲课有喧宾夺主的感觉。
所谓生动、形象,就是教师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要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表达的内容也要有意思,能打动学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多应用各种比喻,还可引用格言和名人名句,穿插历史传说,等等,使学生形象地接受历史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语言表达,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实践中认真地锻炼,才能得到不断提高,达到一定的水平。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告诉我们,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的最高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来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措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到位,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真诚地希望每个历史教师都能狠下工夫,达到历史教学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
[1]冯克诚,田晓娜主编.教师基本功全书.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4,第一版.
[2]赵恒烈.历史教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