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文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邳州 221300)
听课是教师间的一种互动,是教师之间心灵的沟通,是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碰撞与整合。经常听课有利于吸收授课教师好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让平时忙于教学的一线教师有机会听到更多更好的公开课,我校有关部门想出多种方法。其中,每学期都开设四课(青年教师达标课(工作不满三年)、青年教师评优课(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研讨课、名特优教师(含聘请校外的)示范课)。为方便教师听课,教学管理部门在开学初就制定出了本学期“四课”一览表,定人员、定课题、定时间、定地点,并制成表格下发到各组室,让每位教师一目了然。为促进教师多听课,校领导提出了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的要求。由于组织严密,方法得当,我校出现了教师踊跃听课的好局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老师听课具有盲目性、应付性。下面一例可作佐证。有次校研讨课,上课铃声已经响过,还有几位老师慢悠悠走来,其中一位悄悄问旁边的听课者:“这节课上什么内容?”“哈哈,我也刚到,还不太清楚。”显然他们听今天的研讨课是随意的、无准备的,其听课效果可想而知。公开课、研讨课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活跃学术气氛的一种好形式,教师在听课前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教师听课前应做哪些准备呢?
听课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我们要争取机会多听课,但并不是听的课越多越好。每位教师最好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教学特长及个人成长计划,选择合适的课,拟订好自己本学期的听课计划。学校开学初所列的公开课一览表是针对全校教师的,有些公开课和自己专业非常对口,这当然是自己的首选,如每学期我校开设的数学教学研讨课,我都是一定要听的。其次,我会选自己比较薄弱的又是迫切想提高的课,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再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如历史等。另外,我会选择听那些上课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课,听课时细细揣摩他们的教学风格,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而对于自己很难听懂的课(如英语),我会最后考虑。总之,开学初就要拟订好自己一学期的听课计划,听哪些老师的课,听哪些类型的课,何时去听,听课时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都要作出较周密的考虑和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避免听课的随意性、盲目性,进一步提高听课效率。
任何教师的研讨课都不会尽善尽美,即使是最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憾,所以听课者应怀着“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以学习者的身份来听课,做到诚恳、平等、交流,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以检查者的身份用挑剔的眼光去寻找授课教师课堂上的缺憾。当然,我们要避免目前评课中只道喜不说忧的和事佬做法,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在交流中学习,在争论中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各领域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教研成果,包括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因此听课者应根据研究课的类型、内容选取课标中相关内容进行研读,然后翻阅有关书刊中的相关教改经验和论文,获取新的信息,了解掌握该学科教改的最新教研成果。这样不仅能提高听课的品位,使听课者站在应有的高度上,而且可以敏锐准确地发现授课教师授课的优缺点。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领悟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
2.明确这节课教学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了解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听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有条件的最好到网上搜寻相关的教案或课件,初步了解其他同行是怎么上的。
5.多参阅其他版本教材相关内容的处理,比较异同点,找出优缺点。
6.了解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所要听的这节课有一个大致的定性。
教师平时课务多,教学管理任务重,常会出现无法分身前往听课的情形,这就要求我们事先做好安排,及时和教学管理部门沟通,保证按时前往听课。同时,听课时要提前几分钟到班级,提前的时间依听课者的多少及课堂的空间大小等决定。一般来说,提前5分钟较为适宜。听课者在走进教室后,可做如下几件事。
1.观察学生的状态。观察学生在课下的活动状况,用以对比其课上表现及行为。例如,若注意到学生在课下生龙活虎,而在课上却无精打采,就可以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是不是教师过多地支配了课堂,没有给学生活动的余地,或者是学生课下消耗的体力太大了,以致上课时注意力都不能集中,如此等等。
2.与任教教师攀谈,了解有关情况。这段时间也可以用于和任教教师聊天,一方面可以消除任教教师紧张的心理,另一方面可以初步了解他是如何看待这次教学的,这次教学的准备情况如何,等等。
3.与学生攀谈,了解其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及其他情况。这段时间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将要上的这堂课的兴趣、准备情况,对任教教师的看法,学习的态度,等等。
4.选择自己要坐的位置。走进教室后,要注意观察教室的空间布局,尽量选择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坐下,这样可以尽量少地进入任教教师及学生的视线,以便能观察到更真实的课堂。
听课前,一定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如听课用的教材、听课本、钢笔等。特别强调的是,许多教师听课没有带教材的习惯,这一方面是手头没有,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虽然有但嫌带教材麻烦。对前者情形,需要管理部门提供帮助,对后者只有大家提高认识了。
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对所任教学科进行听课,所以对学科自身了解较为充分,对任教教师的情况如教师的教龄、学历、职称、业务水平等比较了解,但有时开课教师是聘请的校外专家,这样我们在听课前,就应该对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及教学特色作初步了解。这样,听课时才能重点突出,才能听出门道,才能有更大的收益。
学生现有的水平,该班级在同年级中的状况,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习惯等,如条件允许,听课者也需要事先作了解。这样,听课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才能得出一些初步的解释,才能对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及教法选择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教师听课前要尽量做些准备,杜绝出现听无准备的课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让听课这种基本教研活动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