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新式”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2011-03-20 19:37侯克健
文教资料 2011年27期
关键词:大前提超级大国新式

侯克健

(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江苏 徐州 221100)

我最近在南京和苏州的调研试卷中遇到了两道“新式”材料型选择题,这两道题以材料为情境,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比较新颖灵活,难度比较大,而且近来在各地特别是苏南调研试卷中频频出现,颇为引人注意。我将它命名为“判断评价型”选择题,因为它不同于传统的材料型选择题,后者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结论,如“反映了、说明了、是因为、理解正确的是”等问题。这种新式选择题在题干中既给出了材料,又给出了结论,史论结合,让学生判断材料充分与否、理解正确与否、结论是否合理,更多的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学生很容易被绕进去。

两道选择题如下:

例1.(2010年江苏南京调研二第5题)《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此题正确答案是A。

分析:材料主要意思是学习西方,发展中国交通事业,鼓励发明创造。虽涉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东西,但不足以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理解准确只能是根据材料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结论也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再结合所学知识才能得出,仅从材料看结论不正确,再结合所学知识看是正确的。我的疑问就在于此: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结论就应该从材料里面分析得出,该题的结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例2.(2010苏州调研一第19题)基辛格在1993年的一次谈话中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又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能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根据上面内容,小张同学认为“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主宰着当今世界”,由此得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都离不开美国参与”的结论,该判断(%)。

A.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B.理解不准确,结论合理

C.理解得准确,结论不合理%%%%D.理解得准确,结论合理

此题答案是A。

分析:“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主宰着当今世界”的理解为何不准确?很明显,因为材料中说“世界新秩序不由大国主宰”,所以尽管美国仍然算是一个超级大国,但不能主宰世界。结论为什么不合理?原因就复杂了。第一种解释是理解不准确,前提已经错了,结论肯定不合理。第二种解释是材料中得不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都离不开美国参与”的结论。第三种解释是结论本身就存在错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离不开美国参与”明显是错误的。我的疑问是出题者到底出于哪一种原因判断结论是不合理的?评价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2008年广东单考第4题也是这种类型的题目,但是答案和解析却有不同的见解。

例3.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当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分析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论结合、据史推论的能力,材料不够充分,有以偏概全之嫌。材料强调的是农业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只能看成是重农政策出台的必要性,而非说明重农政策是精耕细作的农业产生的条件,混淆了因果关系,思维判断错误,结论错误。精耕细作的农业取决于生产者的技能与生产工具的改进,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正确答案选D。

另一位老师这样解释的:这只能在B、D中选,而在这两项中,又以材料不充分为佳。这个结论只是依据一个材料,孤证不立,只有一个材料,所以说“材料不充分”。材料虽然在分析国家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没有涉及和精耕农业的关系,所以理解不准确。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早在原始社会后期,而专制国家的出现最早要到首先出现国家的夏朝,所以结论也是不合理的。

还有一位老师认为应该是“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合理”,但没有这个选项。大多数老师都认为挑来挑去,C算是最合适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专家给的答案是D,而且绝大多数考生都选错了。

同一个题目,答案和解析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分歧竟然会那么大,甚至选相同答案的老师理由也明显不一致。原因在哪里?我认为有老师们理解不同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评价“是否充分准确合理”的标准不明确,不统一。

综合以上例题的分析,我认为:材料是否充分的标准是“能否足以推出结论”,理解是否准确的标准是“是否准确理解材料含义并找到材料和结论之间的联系”,结论是否合理有两个必要的标准——一要看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要看材料与结论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做这一类型的选择题,关键是抓住结论和材料。

还有两道类似的选择题,请同学们试着分析一下,看能否掌握解题技巧。

例4.(2009年珠海市高三第二次调研卷)某班同学从图书馆搜集到以下资料: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

他们由此得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实行了全新的外交政策,那就是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材料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B.材料不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

C.材料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

此题正确答案是D。

例5.(1999年上海卷)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这三段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此题正确答案是B。

这一类题目频频出现,这提醒我们,学习历史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要学以致用,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一些材料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求实、求是、求真,论从史出,史料结合。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与复习中,应该适当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研究历史,分析利用史料,提高基本的历史素养。

猜你喜欢
大前提超级大国新式
新式汽车
哲学主观题三段论的解题技巧
《宽容、狭隘与帝国兴亡》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中国对不结盟运动的态度及其变化(1961—1991)
Cartoons
新式可伸缩性布朗式架的改良及应用
2014.3新高考高二数学配送练习参考答案“推理与证明、复数”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