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你,更有学生——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学细节

2011-03-20 19:37
文教资料 2011年27期
关键词:阳光习惯语文

黄 锦

(徐州市铜山区沿湖学校,江苏 徐州 22116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这一理念。注重沟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关注的对象,一堂课充溢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积累,这才是当前所需要的课堂。

一、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的语文课堂中,老师提问多,学生问题少;老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老师解答多,学生回答少;始终将学生置于被问的地位,导致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受到抑制。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师的“教”来进行,教师将课堂当作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将知识拷贝给学生”为己任,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陪衬,成了储藏知识的“木桶”,课堂的主人仍是老师,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日益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已不满足于做老师的影子,对老师的包办代替开始有所抵触,对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开始反感甚至厌恶,这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关注语文教学细节

教师应把更广阔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呢?我认为从小处入手是关键,关注语文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说让学生能听懂的话

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不理解,有的讲过几遍了学生还是会问:“老师,您再给我讲讲这个地方,我还是没明白。”有时问题提出了学生没有反应,不得不换个方式提问。我想,这肯定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老师说的话学生没听懂。

现在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还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平,对于一些过于抽象艰涩的知识由于受理解能力所限而不明所以,这就需要老师不要说一些艰深的语言,尽量说学生能听懂的话,用更加浅显易懂的比喻和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现象的事例加以解释,才能让教学更加有效。

我们更要重视话语方式,加强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有的老师备课认真,教学设计紧凑,结构严密,一节课下来,自己认为这堂课任务完成了,而学生却很累,谈不上有什么收获。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在备课的同时备学生,了解学生的水平、学习状况,一开始不要说太多的专业术语,让学生稀里糊涂、似是而非,要深入浅出,让学生在不自觉中了解新知,而不是反复强调死记硬背。同样的教案不同的教师来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

(二)教师心中要有阳光

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从小事着手,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候,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关心,一个赞赏的目光,甚至一个笑脸都会使学生心里阳光一片。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阳光”。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教师心中没有阳光,学生的心灵就有可能添上一份阴暗,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的情绪是非常影响学生的,老师的心中总是充斥阴霾,老师的脸上总是看不见任何的笑容,即使看上去纪律很好,学习很认真,效果也不会很好,时间长了,学生也会自然而然感到压抑,讨厌这样的教师,自然也讨厌他的课,所以不要带着情绪上课。

只有阳光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的学生,教师心中有阳光,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也会受到影响,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心中有阳光,眼中就有阳光,要把和学生相处看做是一件美好的事,而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要融入学生当中,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煎熬。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的教师才会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工作,才会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三)优秀的教师有耐心

一个人的成长,要很多年,教师要有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学生是一个慢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不要急于求成,要静等学生的变化,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成长、变化。

假如一个老师连基本的耐心倾听的素质都没有的话,那么学生的表现可想而知。教师应该懂得,耐心不是浪费时间,只要运用恰当,不但对学生的文化成绩有提高,对学生身心发展也是有益的,这实际上是必要的。其实,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往往在于细节。我相信耐心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是对学生的关注,给了他们自信和对成功的期待,更为其他同学做了表率,让他们知道认真地、友好地、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这也是一种修养。教师的耐心引导,往往能让学生更自信、勇敢地把答案说出来,有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不想说,不敢说,等一等,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不经意”地鼓励

语文这一学科要求老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

有时候,即便很简单的问题,还是那几个人举手,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同学缺少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就应该鼓励激发这种动力,让他们尝试自己去回答,把机会留给所有的学生,而不是一部分人。

现代教学课堂离不开老师的鼓励,尤其在初中学阶段表现得尤为重要。这一时期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老师在表扬学生时应当出自内心、真心而为,实实在在地给学生鼓励,给学生鞭策,使学生明白所应努力的方向。

(五)好的习惯来自学生时代

强化过程,淡化结果,这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基础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要以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重在学习的过程,做事的过程。试想一个人他的行为习惯好了,肯定会在感兴趣的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良好的习惯一经养成,以后的学习肯定会受益匪浅。

好的习惯来自老师细心地引导。读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巩固的习惯,做题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有的同学在老师领着做题时做得很好,差异也很小,自己都感到很有成就感,但单独做时,即使很简单的也不知从何答起。课堂上的接受和反应差别不大,检查时却存在天壤之别,什么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漫无目的地学习。学生时期的习惯将会陪伴一生,受用无穷。

(六)用不同标准衡量学生

学生程度不一,基础不一,接受能力不一,作业批改、评价的标准也要因人而异,只要尺度把握得当,就能够激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重视,有民主平等的活水,学生自然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现实教学中一些老师只是给优生设定了评价的标准,忽视了其他同学,这样每次的回答都不能得到肯定,渐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了前进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多元的、有层次的,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兼顾个体差异,给每个人积极的评价,要让学生在接受中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愿意上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阳光习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