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相关策略

2011-03-20 17:43王海安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幼儿教师素养

王海安

(广德县职业教育中心,安徽 广德 2422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为学前教育的规范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和开展学前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到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重视,对即将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从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就业反馈信息来看,虽然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用人单位对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满意度仍然不高。究其原因,受知识结构、教育层次、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职业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与职业发展不相适应等情况,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对文化理论的掌握不够扎实全面,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的需求,不但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社会适应性,而且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更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压力。

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阶段,其专业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随着我国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市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是时代与社会的必然需求。此外,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有着充沛的精力,渴望学习知识,这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在参入省级课题 《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过程中,深深感到,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要依靠幼儿科学教育,学前教育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的职业或者中专学校,其所培养的“准幼儿教师们”的科学素养又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因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渠道、教育层次、政府扶持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着手,形成培养合力。

一、合理设置学科课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科课程设置是学校通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发展需求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在符合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对该专业课程进行设立和安排的行为,包括课程的选定、衔接,以及在各年级阶段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文化素养是学生成长的厚重根基,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综合体现。具体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但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而且要强调学生对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学习,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此外,课程的设置除了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外,还应具有前瞻性,促进学生从业后的可持续发展,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和监督者,其自身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发展。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师德培训。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从业趋向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学校须对教师进行规范化的师德培训,使全体教师以身作则,充分体现“为人师表”的涵义。其次,加强专业培训。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力量,使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最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双师型”教师或者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薄弱之处,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拓展教学培养渠道,注重和提升综合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但就职业教育而言,课堂的时空限制给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限制。拓展教学培养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资源,组建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共享文献资料和课程素材,构建信息化的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讨活动,在与同行和专家的交流中接受新的理论和思想,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注重学生的特长发展,提升艺术和审美能力,促进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等。

四、提升学前教育层次,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当前,高等教育呈大众化发展趋势,而且随着学前教育需求变化和教师体制改革的推进,学前教育也在保证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同时,逐步探索尝试步入高等教育层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学生进入职高或者中专后,采用电大开放教育、奥鹏教育的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这是快速地、便捷地取得专科学位的方式之一。同时,根据办学条件,可以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办包括“3+2”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两种模式的大专班,培养专科层次人才;将中等教育学校合并为高等专科院校,培养实质性的专科生。国家还可以在本科院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数量,招收有志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和工作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指标,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具有大专层次学历的在职在岗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培养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等。此外,诸多高校也开始招收学前教育管理方向的研究生,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规范学前教育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前教育问题受到广泛的重视,不少省市制订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已将三年学前教育列入普及教育范畴。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和监督力度,将学前教育水平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资金和政策投入,提升学前教育的地位。如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把握扶持重点,突破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加强幼教队伍管理,采取持证上岗等形式;推行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免费就读制度,等等。

六、兼顾学前教育的职业性,建立“园校对接”模式

学前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职业性。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测性的教学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受生源等因素影响,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十分有限,学校可以建立教育基地或与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等形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较早地接触将要从事的职业,了解学前教育的工作特点和教师职责,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在今后的理论课程学习中不断改进。

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其目的在于将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在更高的起点上,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承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的广大同仁,在这项公益性和普惠性的事业中,要切实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前教育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1]陈滨汝.谈幼师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几种能力[J].科教文汇,2007,(3).

[2]王新艳.幼儿师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幼儿教师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