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建构探析

2011-03-20 16:54范赟
文教资料 2011年31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导师研究生

范赟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建构探析

范赟

(南京大学 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近年来,研究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辅导员承担研究生职业规划辅导课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就思路而言,要紧扣研究生特征,与研究生导师密切配合,致力于促进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教育相沟通、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群体性引导与个性化辅导相统一、学生工作与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相协调。

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实施 必要性 思路实施途径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原本作为高学历象征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亦不断扩大,逐步由高学历、稀缺性的 “市场宠儿”,转而不得不接受残酷的市场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①这种现状的形成原因包括,研究生就业心态与现实状况之间存在冲突,研究生培养的专业设置、招生人数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研究生个人能力单一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积极推行研究生职业规划,并使其向课程化方向发展。

一、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在当前形势下,虽然研究生就业已经出现了很大困难,但与之相对应的完善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目前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大多停留在政策指导、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统一化、标准化的指导上”。②不仅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对研究生就业问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研究生群体本身也存在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积极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因此,促进研究生职业规划的课程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职能包括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随着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变化,目前已日益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就业服务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长远发展目标的设计和途径的选择,需要在充分研究学生特征的前提下,由传统的单项信息传递转向提供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其纳入正式大课程体系,提出必需的学分要求,又不限于仅在课堂内的将作报告形式完成教学,以促进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学习和实践动力,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二、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实施的主要思路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构建适合研究生的职业规划的课程,需要密切结合研究生群体的特征来开展工作。主要思路包括以下几点。

(一)充分理解研究生就业心态的同时,引导他们客观认识当前就业市场形势和需求。

如前所述,绝大多数的研究生有较高的心理期望,学习成本的增加必然使他们在心理上对就业单位、岗位较为挑剔,这表现在他们对工作稳定性、工作岗位层次、薪水待遇等方面的较高要求。而这种要求的本质是精英身份确证和认同的需要,如果单纯否定这种意识就很难令他们接受。因此,在充分尊重研究生渴望得到认同的心理欲求的同时,应通过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到当前就业市场的客观形势,使他们自觉降低心理预期。同时,使他们意识到这种相对降低的就业愿望一旦实现,便是其精英身份的体现。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市场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消除传统就业思路的局限性,培养“海阔凭鱼跃”的胸襟,拓宽视野,多角度、多渠道地谋求价值实现途径。

(二)充分肯定研究生理论研究特长,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理论研究水平更高,他们在这一方面付出的努力应该受到充分肯定。如果因此忽视综合能力的锻造和培养,在就业竞争中就会成为劣势。据不完全调查,不少单位尤其是大型企业、外企招聘时特别青睐本科生。在他们看来,研究生理论素养有余、动手能力不足,再加上思维已近成熟,因此后天改造的可能性非常小。根本原因是研究生实践经验的缺乏和综合能力的薄弱。结合研究生的专业性特征,应努力促进他们从专业领域出发寻求专业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结合点,并围绕此职业方向锻炼相关能力,提高研究生人才在市场上的适配度。

(三)充分尊重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并致力于动员他们共同促进研究生就业。

研究生导师制度是研究生与本科生的重要区别之一。本科阶段,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指导、就业服务等诸多环节主要由学生工作者引导完成,学生对辅导员的依赖程度相当高,就业指导与服务也主要由学生工作者来完成。而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导师承担了研究生专业学习、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指导任务,由于他们的学术影响力,研究生普遍非常尊重和信赖自己的导师。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相对于辅导员而言更具针对性,研究生与导师的接触最多,导师很大程度上成为研究生的人生导师。因此,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不仅与学生能否正常毕业关系密切,而且对研究生的价值判断和职业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工作致力于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据此开展适合研究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必须赢得导师的认同和支持。事实表明,研究生一旦从导师那里获取激励,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转化成为战胜困难、积极就业的信心和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何调动导师参与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热情,吸引导师积极将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落到实处,③是帮助研究生走出学业负担和就业压力双重困境的重要推动力。

三、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实施的途径

目前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缺乏统一规划,研究生个体对职业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立足于研究生专业性、学术性的优势。由辅导员承担的研究生职业课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全程指导,与研究生培养相统一,促进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教育相沟通。

对研究生而言,专业性的学习和研究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为了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有必要帮助研究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引导他们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职业规划,将职业教育渗透于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辅导员可从研究生不同阶段的特征出发,设计一套职业规划教育模式。1.在研究生新生初进校时,采用心理学工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并设计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2.在一学期时,开设职业规划专题讲座,要求学生以标准格式撰写职业规划书,初步形成明确的职业方向,制定初步的行动方案。并邀请专家帮助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鼓励他们以自己适合的角色为出发点,分类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3.二年级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发展路径制订详细的行动方案,指导他们如何制作和包装简历、开展模拟面试提高展示度等。4.在研三上学期,明确就业工作时间表、分析就业政策和当年就业状况,引导学生笑对职场、轻松应战。

(二)搭建平台,促进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科学研究获得不竭动力的源泉,但不少学生却乐于躲进书斋。应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专业研究兴趣,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挖掘自身潜力,提高锻造实践技能。事实表明,研究生愿意选择与专业研究课题相关的实践项目,或能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一展所长。例如大气专业研究生组织的气象服务团、医学专业研究生组织的医疗卫生服务团、环境学专业研究生组织的环境整治服务团等。而在非应用性的基础学科中,更需要强调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确保他们的专业研究价值。

(三)以人为本,促进群体性引导与个性化辅导相统一,帮助个体确立职业发展路径。

在开展群体性职业规划教育的同时,还应密切关注个体的身心特征,并给予必要的针对性辅导和心理疏导。首先,通过研读学生职业规划书全面把握学生的职业理想,对那些职业方向不明确、行动方案不实际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刻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必要的心理学工作方法和他们一起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其次,通过多种渠道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等特征,特别关注那些性格内向、家庭贫困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寻找就业信息,鼓励他们应对挑战。对这些学生,尤其要追踪他们的就业心理状态,竭力避免他们因害怕失败而封闭自己,或因缺乏社会资本而怨天尤人,引导他们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改变和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四)全员育人,凸显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作用,将其纳入职业规划课程的育人队伍。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居于重要地位,对研究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也拥有相对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本。除运用绩效考核等行政手段促使研究生导师关心和促进学生就业之外,更重要的是探索一套有利于导师发挥作用的就业指导体系。辅导员积极主动加强与导师的联系,与其分享学生管理中的心得,通过沟通打破导师关于研究生培养与学生管理各司其职的观念。可在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之后,将他们的职业理想与导师分享,使导师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利于导师根据学生的职业理想制订教学科研计划,特别是对于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学生可尽早引导其进入课题研究。而在学生进行较为明确的职业定位后,导师可为学生制订更为详细周全的行动方案,并根据需要推荐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实习和科研训练。在学生就业周期中,导师则可帮助学生协调就业压力与论文答辩的关系,促使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五)改变心态,促进被动应对向自我服务的转化,引导学生全方位获取就业信息获取。

在动员和利用各方资源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为重要。职业辅导须致力于改变学生“等、靠、要”的心态,缓解学生过于沉重的精神负担。通过实施研究生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熟悉市场;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首先需要培养他们搜索和掌握信息的能力。鼓励和引导低年级学生在非就业周期参与就业信息搜索和发布,既为高年级同学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学生之间自我服务,又使他们较早地熟悉本学科、本专业就业信息渠道,对就业市场状况形成初步认识,为其之后的职业选择增添砝码。

尽管高校并不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首要任务,但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培养的社会成本更大,因此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不仅是解决当前研究生就业的关键,而且是研究生培养应尽的社会责任。

注释:

①根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7年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开展的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80%。

②戴雪飞.研究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教育探索,2009,(9):138.

③李春根等.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28-32.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10JDSZ3053)。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V eraW an g
导师榜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