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雅敏
(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1)
赏识教育就是把父母教孩子走路时这种心态运用到教育过程中去。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在欣赏的环境中成长。多鼓励学生:“你现在失败了,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你能行。”赏识教育就是要创设一种教育上的合适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使教师口中的“你能行”转变为学生心中的“我能行”,促使他们在学业、品行和个性方面主动、健康发展。
赏识机制之一:个体行为与其结果互为因果。一定的行为引起相应的结果,而结果的反馈则可影响以后的行为。这种反馈作用以情感因素为中介。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是情感性因素,如期望水平、自信心、成败体验等。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引起某种情绪的主要不是环境或事件本身,而是人对环境的或事件的评价。对于一个分数,如果给予消极性的评价,则会引起学习者消极性的情感体验。由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在有目的的状态下运动的,人在潜意识中对成功或是失败的预期,往往左右着人的行为,因此消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个体对行为的调控不由自主地指向失败,于是又导致不良的结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同一分数,如果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学习者就会激发起自尊、自信、自强等情感,促进追求成功的行为。因此,教师要考虑:一要创造使学生成功的环境或事件;二要引导学生对环境或事件作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学生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良性循环。
赏识机制之二:学生、教师、家长的情感性因素交互作用,并影响到各自的行为。学生的活动不仅处于自身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之中,还处于与教师、家长交互作用的更为复杂的系统之中。其中情感性因素的交互作用尤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三者情感的依赖性上。学生对进步的向往、对成功的喜悦、对自我的欣赏,依赖于教师、家长对其抱有的赞赏、期望、鼓励等积极性的情感态度;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诚、对教育对象的挚爱、对教育成果的欣赏,既有赖于学生对学习的热忱、对教师的信赖、对自身的尊重,又有赖于家长对教师的理解、尊重和赞赏;而家长对子女的喜爱、欣赏和对教师的信赖、感激,则有赖于其子女和教师有如上述的积极情感。三者相互激起的某种情感会反复交互作用而越来越强烈,形成情感共振状态。上述的积极情感所形成的是良性共振。当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互相失望、互相埋怨、互不顺眼时,教育的力量就变得不和谐、不协调了:而一旦三者失去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教育就失去了获得成功的支柱。
因此,要注意从形成积极情感良性共振入手,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氛围。
赏识教育的核心是以成功为价值定向的教育评价的改革。无论是作为教育目标的成功,还是作为教育本身的成功,或者是学生主体的成功,都显示出突出的肯定的价值倾向。这个原理以正确发现、认识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和潜能作为整个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以长扬长”,实施鼓励性评价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的过程。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就是这种正效价值论生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对智力内涵的理解,一直是见仁见智,智力二因论认为,人类智力的内涵包括两种因素,即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智力的一般因素,表现在一般性的活动上,智力的特殊因素表现在特殊性的活动上。加德纳指出:人的智力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多种智力,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且每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形式是不一样的。从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我们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学生评价应对学生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以往的考试评价只侧重八种智力的前两种,而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这就必然使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实现这一愿望,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发展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每个学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都有很大的发展潜能;第二,营造每一种智力都是同等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种才能,并获得自信;第三,积极主动地探索对各类智力的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和积极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智力特性进行有效教学,为所有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第四,无论在评价的哪个环节上,都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放在评价工作的首要位置。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组合,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弱项,有与此相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使他们的优势智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再将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进而使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善于运用评价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是我们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中获得的第二个启示。客观地说,现实中我们所实施的评价多用来找出学生的弱点和不足,而非长处和优势;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利用手段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弥补漏洞。因而我们实施的评价无非是仅仅体现了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毋庸置疑,这样做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业不良的所谓“差生”更是如此,评价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是沉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而不是向上的动力。屡战屡败的经历容易使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而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是很难走向成功的。所以,评价应该在多发现学生优势智能方面有所作为,使多种多样的评价活动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蓬勃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更有能力、更充满自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是构建赏识教育评价体系应具有的基本理念。
按照旧的教育观:因为“你不行”,所以“你失败”。学生本质中存在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的价值似乎根本就不存在。而赏识教育的正效价值论则肯定学生潜伏着的积极性方面:“你不行,仅仅在某个方面,然而你在总体上是行的,因此你一定能成功。”这个结论是通过发现、认识学生的潜在能力而实现的。赏识教育的正效价值论就是要将原本就存在的,只是被不当教育压制或忽略并归之“不曾有过的东西”揭示出来,通过以长扬长与对点滴进步的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信心和聪明才智都得以展示并获得实事求是的评价。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追求成功是学生的精神需求,教师的责任是运用激励手段,促使学生产生内驱力,形成正强化,逐步实现成功,并引导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成功,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外界的刺激就是教师创设成功的机会,驱动的内力就是自信心。实行赏识教育,就要重视教育者在自主或自由活动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主动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目标,从而获得自主发展的成功。这其中不仅包括“期望—机会—评价”的第一循环,还包括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力机制的第二循环,即“教师期望—学生自我期望”的循环,这正是教育期望在赏识教育中的真正含义。
说到底,赏识教育还是个因材施教的问题。我认为,实施赏识教育对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而言有着更大的研究价值,希望赏识教育在这一方面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