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会明
(淮阴师范学院 招生与就业处,江苏 淮安 223300)
对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提高学生工作绩效的思考
任会明
(淮阴师范学院 招生与就业处,江苏 淮安 223300)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是高校深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新体制运行过程中,学生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入手,从提高学生工作绩效的原则出发,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学生工作水平。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 学生工作绩效基本原则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了很大的突破,其明显标志之一是相当数量的高校实行了资源共享、合作、联合,并且大多数以合并为途径实现了高校及其系、室的优化重组。许多高校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为了进一步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施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校院两级管理是一种不同于过去二级行政机构的新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使学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使高校能主动适应社会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确立和调整学校与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使二级学院通过相对的自主办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与老体制相比,校院两级管理变化比较大,势必会引发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因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我仅从学生工作方面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减少了管理层级,调动了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增强了办学活力。对于学生工作来说,总体上看是适应了简洁、精干、高效的体制要求,具有明显的效益优势,但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和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在新老管理体制转变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1.体制改革不彻底、不到位,校院两级的工作职能划分不够明晰,不尽合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可以适当调整管理幅度和层次,让每一管理层都能职责到位,管得有效。同时由二级学院来考虑自身的特殊性,学校则负责对具有共性的事务进行管理,能做到分工明确。但许多高校在改革的实践中,仍然将相当部分的过程管理留在学校管理层面,集中在职能部门,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造成学校会议多、职能部门下达任务多、学院请示多的现象。对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职责,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责大权小,责、权、利不统一的现实影响了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2.从事学生工作人员管理观念的更新不能适应新体制的要求。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必然会引起学生管理观念的重大变化,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许多学生管理人员还没有摆脱原有体制下管理体制的束缚,在如何适应新的管理体制的要求,打破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明显的不足,在学生管理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或多或少还保留原有工作体制的特点,学生管理新途径的探索缺乏力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工作绩效的提高。
3.规范的两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亟待建立。大多数高校普遍重视对教职工岗位的业绩考核,但缺乏对职能部门包括学生工作部门的考核评估,没有打破以往的管理定势。已有的目标考核制度,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或不够科学合理,或奖罚不明,或责权利不统一,结果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
绩效是指一系列可见、可感的具体行为,并通过这些行为而产生的成绩或效果。所谓高校学生工作绩效,是指针对高校学生所开展的工作及其取得的成绩与效果,它从总体上反映学生工作的水平。要解决在新老管理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的绩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明确目标,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明确学校学生工作总体目标,明晰分级管理层次,实行学校目标管理、学院过程管理,使学校职能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规章制度、履行服务职责、加强目标检查、监督和调查研究上来,逐步实现学校的管理模式由过程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要根据学校学生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院学生的特点、专业的特色和学生工作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院实际的学生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校层面的学生工作应侧重于宏观指导,切不可事无巨细,干预太多,否则既会影响校级的宏观控制,又会挫伤院级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理顺校院两级管理的关系,明确工作的目标,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权、利是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权无责,必滥用职权;有责无权,必难尽其责。只有学生工作者拥有的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当,才能达到所期望的工作目标。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现行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非常庞杂,而管理层级分工不清,权责不一致,导致学生工作者每日陷于事务堆中,疲于应付,很难有精力去研究学生工作规律,总结学生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使学生工作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学生工作绩效的提高。随着二级管理逐步推进和校院责权利的重新划分,学校要进一步明晰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的管理和工作职责,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心切实下移,做到职能、责任与权利相一致。要加强校院两级学生工作制度建设,要把下放的责任和权利体现在制度中,以便于落实与操作。
3.强化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的原则。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效率,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但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重视对教职工岗位的绩效考核,缺乏对学生工作绩效的考核和评价,而已有的目标管理制度,缺乏个体的目标考核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使学生工作者找不到期望目标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强化工作绩效考核,实施目标管理。学校确立学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各二级学院要根据自身特点,确立二级管理子目标。学校要制定目标考核细则和责任追究制度,考核指标能科学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不能科学量化的,则要有具体的定性分析,以体现公平与公正。要将考核的结果与晋级、评优、培训和奖金分配等挂钩。
1.转变学生工作管理观念,建立适应校院两级管理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新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给了二级学院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期习惯于服从学校安排和领导的二级学院来说,如何用学校所赋予的权利进行有效的管理,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如何明确发展目标,充分认识分级管理的实质,逐步确立独立管理的意识,都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对于学生工作来说,当务之急是转变和重新确立学生工作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校内学生工作的组织机构,形成以学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专职辅导员为主体,全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的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格局。此外,为提高学生工作绩效,必须端正学生工作队伍的指导思想,强化精品意识和责任荣誉意识。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应树立“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工作理念,重过程、重评价,充分发挥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从而建立一个内外协调一致、纵横交错的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工作新机制,这对于提高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构建以指导、服务为主的服务型学生工作新模式,提升学生工作水平。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是以 “以人为本”为工作理念,以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以促进全员教育和突出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始终,以为广大学生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型学生工作模式。当前,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该如何以学生为本,做好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如何加大对贫困生的帮困、助学力度,等等,都成了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应更多地采取指导与服务的方式,将工作中心调整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发展的需要上来,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合理需求,为学生创造成长、成才的有利条件,通过系统的服务体系、规范的服务管理、专业的服务队伍、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个性并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努力形成尊重教育对象、研究教育对象、服务教育对象、发展教育对象的良好局面。
3.建立学生工作绩效考评体系,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高校学生工作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实际上是对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管理过程和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与评价,通过绩效考评,可以全面了解和衡量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现状,是学校评定二级学院学生工作优劣并据此奖惩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提高学生工作绩效的必要手段,也是衡量二级管理成效的重要指标。为保证考评的客观和公正,考评指标体系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定性是对人和事进行质的鉴别,定量是通过一定数量关系显示人和事物的变化程度和差异程度。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单独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都不尽完善,有些因素难以用量来衡量和测定,需要从性质上给予分析判断,即定性考评。同时,为提高考评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应尽量构建定量考评指标,对于一些必须定性考评的内容也应尽量作出量化处理,使定性与定量考评有机结合。二是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由于被考评对象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进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原有的工作状况与工作进程会随着内外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调整,因此,对学生工作进行考评时,一要考评学生工作的现状;二要重视造成现状的原因和过程,考评时应动态分析,综合其在历学年的表现,分析其发展的轨迹。三要过程考评与效果考评相结合。过程考评是对学生工作的决策过程、制订工作方案过程、具体实施过程、督促检查过程等方面的全过程考评,而效果考评是对通过工作所取得的实际工作成效的考评。两者缺一不可,不能只重效果而忽视过程,更不能只看过程而不见效果。因此,既要考评工作过程和工作态度,又要考评实际取得的工作效果,以效果为主,同时又不忽视过程考评,这样才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学生工作的全貌。
4.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仅仅对学生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而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考评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对学生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后,应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运用精神和物质奖励的手段,做到将考核结果与晋级、评优、奖金分配等挂钩,可设立“优秀工作奖”、“特色工作奖”等奖项对学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与个人进行奖励。相反,对学生工作绩效不明显甚至落后的学院,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扣除奖金、不给予年度考核优秀指标等。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创先争优意识,提升工作水平。
[1]沈兴全.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9).
[2]何慧星.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
[3]李春灿.高校基层学生工作考评体系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
[4]范桂荣.对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3,(3).
[5]黄映芳.高校学生工作绩效分析与提高对策[J].江苏高教,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