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2011-03-20 16:51王璐玚
文教资料 2011年8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王璐玚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关于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王璐玚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累,然而当代学生却对其比较陌生,因此重视民族音乐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教学来扩大中国民族的影响力,真正将民族精髓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同时也需要将民族音乐多元化,不断创新,让中华民族积累下来的艺术精髓更好地传承下去。

民族音乐 教育 创新

中国民族音乐是各族人民历经几千年共同创造、积累下来的结果,它在形式、风格上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中国传统音乐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其中每一类又有着庞大的体系,由于民族、地区、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它们在风格和形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也有很多家喻户晓的艺术精品,例如江苏民歌《茉莉花》,如今,它不但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更成为了中国民歌的代表走向了世界。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还将《茉莉花》的曲调作为其代表作——歌剧《图兰多》中的音乐主题来贯穿全剧,并在剧中的一段女声合唱中将其完整再现,使作品蕴含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与色彩。尽管民族音乐有着如此的魅力,但它仍然容易被当代学生所忽视,例如由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基础素质较差,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了一部分民族音乐中的经典名曲,却因系统性不强而很难留下完整的印象,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课程建设和传承已迫在眉睫。

飞速发展的社会越来越需要文化底蕴深厚、富有创新进取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具备全面的艺术审美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努力将中华民族积累下来的艺术精髓渗透到祖国下一代的心中。

结合大学生现状,我们要先选择一些大家所熟悉的经典曲目,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体裁的民歌的风格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感受歌中的节奏和旋律特征,感受这些民歌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音像资料等一些多媒体技术,将资料直观、形象、活泼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反复聆听、观看、细心揣摩,从而获得较深刻的感受,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能够有一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也初步对中国音乐史中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产生一定的印象。说唱与戏曲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人们接触这类艺术形式的机会少了,因此在这方面教师比较难与学生沟通。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帮助学生了解说唱、戏曲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它们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他们真正懂得继承祖国悠久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在民族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用音乐来滋养浸润大学生的心灵,真正达到用艺术育人的目的,同时,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也为民族音乐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真正达到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①钢琴家尼可拉说:“为了一个学生成长锻炼为范围广阔而艺术成就卓越者,必须具备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仅仅天才,实在太可怜了。除了天才更需要智慧,高远的见解,艰巨的劳动和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如果缺少其中之一,或有而不足,那么最后虽然有成就也是不丰满的。”

仅在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力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当那些眼花缭乱的潮流音乐迎面而来的时候,一些民族音乐工作者开始左顾右盼起来,这毋庸置疑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更何况祖国的下一代有多少能真正静下心来仔细揣摩民族音乐,在音乐厅里,严肃音乐的演出,门庭冷落,能正襟危坐,听到终场的观众,为数甚寡。因此,在大力发扬民族音乐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音乐文化教育与国际音乐教育的差距,推崇“世界多元文化观”,从而将我国音乐水平推到更高的层次上去。多元文化观并不是让我们遗弃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而是要重视与包容世界各民族的艺术瑰宝,拓宽眼界,彻底摒除“一元论”观念。教师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实施者,对于他们来说,多元化教育是将丰富的、多样化的文化观点和知识技能融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个过程,它不仅表现为用历史的眼光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尊重各个时期中世界各国和我国的璀璨的民族音乐文化,而且表现在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身边快速发展的生活中的各种音乐表现形式: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生活、音乐与艺术、音乐与非音乐等。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把握与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②

如今,使观念印象深刻的中国民族音乐的依然是《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保留曲目,其他很多艺术价值很高的曲目因为观众不熟悉,所以很少搬到舞台上,我们提供给观众的曲目既狭窄又老化,虽然这些保留曲目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我们不能总在这里停滞不前,否则会离观众越来越远。因此,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同时,我们必须反对那种浮躁、粗糙、短视等急功近利的不健康心态和“一锤子买卖”的作风。对待学术理论,演奏、继承、借鉴、创作及改编等,均应具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观念。具体来说,就是要“改革不变向,出新不变味”。对于民族音乐来说,出新不是一味标新立异或另起炉灶。否定了基本特征,丢弃了基本要素,改变了特有韵味,就会丧失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需要音乐工作者不断创新。然而,有些“创新”在实践中行不通,是因为背离了艺术规律。事实上,创新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在吃透实情,把握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新思路、新办法。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创新作品,才能成为流传下去的艺术精品。③

在当前的历史环境下,我们要更加珍惜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不断地出新、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进步,批判性地继承历史遗产,这样才能让民族文化时刻充满活力。马克思说:“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也就是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里的民族不是指民族的“形式”,而是民族的“内容”,即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通过音乐传承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④。另外,还要批判性地吸收外来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崇“世界多元文化观”,将我们的音乐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让祖国的下一代接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

注释:

①宋正.对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9月第12卷第5期,第111页.

②高峰.创新为民乐教育增添活力.中国艺术报(艺术教育专刊),2007年11月9日,第001版.

③管小宝.继承 创新 促进民族音乐发展.中国文化报,2007年9月29日,第003版理论评论.

④曾明,于淦.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教育.音乐——美与时代,2003年第10期下,第17页.

[1]宋正.对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

[2]高峰.创新为民乐教育增添活力.

[3]管小宝.继承 创新 促进民族音乐发展.

[4]曾明,于淦.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教育.

[5]陆炜.论民族音乐素质教育.

[6]董巍.弘扬·借鉴·融合——民族音乐与多元文化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贯彻实施.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