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条件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

2011-03-20 16:51高文堂
文教资料 2011年8期
关键词:轻工业郑州校区

高文堂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多校区条件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

高文堂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很多大学进入了多校区办学的发展阶段。作为大学重要内涵之一的校园文化,其建设和传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成为学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本文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从其在不同校区建设校园文化的实践出发,总结了其成功经验,探寻了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途径。在多校区条件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以师生为主体着力建设,而且要重视在校园文化精神不同校区的传播和互动。

多校区大学 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传播

1.缘起

郑州轻工业学院是一所有着30余年办学历史、以工科为特色的普通本科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高校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的背景下,郑州轻工业学院也面临着生均建筑面积等教学资源不足的巨大压力。为此,郑州轻工业学院2006年正式启动新校区建设,并于2008年投入使用,进入了两校区办学的阶段。课堂教学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但大学教育绝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它更加强调大学生的自学自修,因此校园文化对于一所大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科结构突出工科特色,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以“为之则易、不为则难”为代表的校园文化精神,在教职员工和历届学生中间有着广泛影响,成为该校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与近年来许多在多校区条件下办学的高等学校一样,郑州轻工业学院同样面临如何推动校园文化在新校区延续和创新的现实课题。本文尝试总结其成功做法,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多校区条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2.郑州轻工业学院两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2.1 在新校区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郑州轻工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很多特色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受益良多,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这些活动有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潮”等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实践活动,还有“名人名家素质教育系列活动”、“百名教授百场讲座”等特色学术活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高雅健康、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氛围,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和延伸。新校区启用以来,该校将这些活动在两校区同时开展,并结合新校区低年级学生集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吸引众多大学新鲜人参与其中,使他们体验丰富的校园文化,在参与活动中获取成长的“营养”。

2.2 将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创新成果运用于新校区。

郑州轻工业学院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创造性地推出了德育学分制,把传统的德育工作和学分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大学生德育实践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该校将实施德育学分制的成功经验运用于新校区学生工作中,激发了以“90后”为主的大学新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热情。由于德育学分制主要依据学生参与班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和日常行为等情况进行考评,因此其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两年多的实践表明,新校区学生总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文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2.3 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在推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时,郑州轻工业学院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代表性事件是,首批入住新校区的学生根据安排需要回迁老校区,他们在离开新校区之前自发捐款在新校区设立了一块上写“从这里开拓未来”的纪念石,献给了他们曾经挥洒青春、快乐成长的校园。这不仅表达了同学们对新校区的深厚感情,而且表现了渗透进他们内心的一种校园文化精神。

比如,艺术设计专业是该校的特色优势专业,老校区多处公共场所都悬挂有该专业学生的优秀绘画、设计作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素材和依据。有鉴于此,该校新校区投入使用以来,有意识地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动员和支持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从自身专业优势出发,参与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同学们创作的大型油画、优秀设计作品等,精心选址,悬挂在新校区崭新的教学大楼里,不仅使建筑物熠熠生辉,而且体现了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大学生的勃勃生机和创造活力。

3.多校区条件下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思考

许欣、查文中在《中国高等教育》上撰文认为,校园文化是校园这一特定空间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以文化的多领域、多学科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这一概念表述较为全面地说明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探讨多校区条件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可靠依据。结合郑州轻工业学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多校区条件下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有以下两个基本方面值得重视。

3.1 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学师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建设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创建和弘扬能够满足师生愿望要求、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不言而喻的价值,大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有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甚至可以说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天然的责任感。因此,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促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由于教师的居住区与教学区距离较远,多校区大学的教师在每个校区特别是交通不便的新校区逗留的时间并不长,造成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容易在师生之间产生生某种疏远感。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学校更应该鼓励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为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条件,减少他们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我国大学中普遍配备有学生辅导员,这些辅导员作为专职人员,主要职责是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提供服务,以及配合学校进行学生管理。他们是教师中间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是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发挥好这一支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作用,不仅要加强他们的育人意识,提高其在管理学生的同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能力,而且要畅通他们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渠道,协调两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步骤,等等,使两者共同的教育对象(大学生)从中受益。

3.2 善用校园媒体,凝练和传播优秀校园文化。

对于处在两校区甚至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大学来说,不同校区间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要特别重视融合。换句话说,一所大学不同校区的校园文化不能满足“1+1=2”的模式,而应追求“1+1>2”的效果,在传承、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实现校园文化精神的升华,进而为大学的未来发展有空间。空间上的距离无法避免,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更加重视现代媒体手段的运用,把现有的校园媒体资源用好用足,以期各个校区间的校园文化可以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精神,一方面得益于薪火相传并被全体教职工生认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这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媒体技术介入大学师生的日常生活,校园文化精神的形成过程越来越离不开校园媒体的传播和推动。多校区办学的大学,应该注重发挥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校园媒体和手机飞信、微博等私人媒体的功能和优势,加强校园文化软环境的建设,扩大校园文化主流价值理念的影响范围和深度。

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媒体的主要受众,他们常常透过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园网站等媒介,去了解校内各种学术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信息,以期扩大专业学习的视野、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他们还会通过阅读积极向上的校内新闻报道和校园文学作品,寻找身边的榜样,激发潜藏其心中的成长成才的力量。在多校区办学的条件下,一所大学如果善于运用校园媒体去建设和传播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创造喜闻乐见而又蕴含大学精神的各种文化产品,则收获的将不仅仅是无价的校园精神财富,还有一批又一批认同其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许欣,查文中.拓展型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14.

[2]潘文君,杨春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学习月刊,2010,8.

[3]于林林,王福霞.利用网络文化构建和谐大学校园[J].职业技术,2010,7.

[4]刘红明.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教育,2010,11.

[5]姚玉杰.传播视野中的网络虚拟社区文化形态透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8.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0年校级教改基金项目。

猜你喜欢
轻工业郑州校区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梦启郑州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