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啦吧唧”的三个平面分析

2011-03-20 11:10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词缀补语例句

谢 迪

(辽宁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东北方言作为基础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其本身已经十分接近普通话。尤其是词汇部分,绝大多数词的构词形式与普通话词汇是一致的。但是仍然存在方言色彩浓重的现象,这些词通常具有很高的能产性和鲜活性,“×啦吧唧”就是其中之一。

二、“×啦吧唧”的语法特征

(一)“×啦吧唧”的构词形式。

腻+啦吧唧 水+啦吧唧 滑+啦吧唧 傻+啦吧唧 软+啦吧唧 土+啦吧唧 短+啦吧唧 长+啦吧唧 聋+啦吧唧猴+啦吧唧 松+啦吧唧 黄+啦吧唧

“×啦吧唧”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但是也有其局限性。“×啦吧唧”只能位于词尾,其前面必须是单音节的形容词(傻、短、长、红等)或者是名词(水、猴、驴等),但一定不能是动词。另一方面,用在“×啦吧唧”前面的形容词不能是“好、美、高”等,具有褒义性质的形容词。

(二)“×啦吧唧”具有词缀的特点。

以往的研究将“×啦吧唧”定义为词组,我认为“×啦吧唧”更具词缀的特性。一般来说,我们把添加在词根之上的附着成分称为词缀。词缀通常是形态固定,具有能产性、定位性和黏着性。

1.“×啦吧唧”在构成词语时具有很强的能产性。东北方言中有很多以“×啦吧唧”结尾的词,这类词都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替换生成新词。而且,所替换的部分可以根据某种性质而聚合在一起。如“酸啦吧唧、甜啦吧唧、苦啦吧唧、咸啦吧唧、淡啦吧唧”,其中“酸、甜、苦、咸”具有共同的味觉性质。

2.“×啦吧唧”在构成词语时具有组合定位性。朱德熙(1982)明确指出了词缀的两个特征:“首先,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其次,真正的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①观察由“×啦吧唧”构成的众多词语,“×啦吧唧”总是定位于后面,位置不可移动,并且与前面的成分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从这方面看,“×啦吧唧”具有后缀的性质。

3.“×啦吧唧”在构成词语时具有黏着性。它不能单用,在功能上也不能与所附的成分发生句法结构关系。“×啦吧唧”本身没有实在的意义,需要黏着在其他成分上才可以表达一定的含义。它与其他成分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才具有语法功能。

(三)“×啦吧唧”的语法功能。

由“×啦吧唧”构成的词具有形容词的性质。在单音节形容词后面加上“×啦吧唧”之后,整体具有状态形容词的特征。形容词后面加上“×啦吧唧”之后,这个整体除了具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之外,还被赋予了新的语法功能。

1.状语

形容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但是“×啦吧唧”形式能够形象地表达出主语发出动作时的状态和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啦吧唧”相当于具有了副词的功能,用来修饰谓语动词,在句中作状语,后面加“地”,有时也可以省略。

例如:

1)他交的那两个朋友,对他除了蒙就是唬,一到关键时刻便黑着心算计他,而他傻啦吧唧地跟着那两个混混。

2)小丫头在幼儿园里不敢乱说乱动,回到家立即就疯啦吧唧地乱跑。

1.非典型症状。土鸡由于长期放养,体质强健,对球虫病抵抗力较强,感染球虫病后多表现为温和型、非典型化越来越多,多数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表现采食量降低、出栏时间延长、产蛋减少、抗病力较差、饲料报酬低,但不出现死亡,没有明显的血便症状。

例句1)中“傻啦吧唧”修饰谓语“跟”,形象地描绘了“跟”的状态。 例句2)中“疯啦吧唧”修饰动词“跑”,作状语,生动地展现了“跑”的状态。

2.补语

“×啦吧唧”作补语,修饰谓语动作呈现出来的状态。经常出现在“得”字之后,并且需要在词后面加上“的”字。

例如:

1)挺好的一个肘子,没炖到火候,弄得腻啦吧唧的,白瞎了。

2)小孩子就是淘气,天天玩得脏啦吧唧的。

例句1)中“腻啦吧唧”修饰“弄”作状态补语。例句2)中“脏啦吧唧”修饰“玩”这个动作,表明了“玩”的结果,作结果补语。

3.定语

例如:

1)一进村,只见矮啦吧唧的趴趴房,塑料布蒙在窗户上,就感到贫穷两个字的寒气迎面而来。

2)表面看他呆啦吧唧的,弄起小说来,他却把人物写得灵动鲜活。

例句1)中“矮啦吧唧”修饰“趴趴房”作定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房子”的特征。例句2)中“呆啦吧唧”修饰主语“他”,说明了“他”的人物特征。

三、“×啦吧唧”的语义特征

“×啦吧唧”作为词的后缀,其本身意义虚化,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因此,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它的语法意义,即“×啦吧唧”的语义指向问题。在东北方言中“×啦吧唧”语义指向的结构模式非常丰富。例如:

1)挺好的一个肘子没炖到火候,弄得腻啦吧唧的,白瞎了。

2)肥肉腻啦吧唧的很难吃。

3)你洗的衣服,还是脏啦吧唧的。

以上两个例句中,第一句中的“腻啦吧唧”作状态补语,语义指向谓语“弄”,说明由于谓语动作而呈现出来的状态。第二句中的“腻啦吧唧”作定语,语义指向主语“肥肉”,说明主语的特征。第三句中的“脏啦吧唧”还是作定语,但是语义指向不是主语,而是宾语“衣服”,用来描绘衣服的情况。在以上三个例句中,“×啦吧唧”结构分别作了不同的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有不同的侧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啦吧唧”在句中语义指向的灵活性,以及语义表达的鲜活性。

四、“×啦吧唧”的语用特征

(一)“×啦吧唧”的感情色彩。

形容词单独使用时,感情色彩的表达是单一的。可是,形容词后面加上“×啦吧唧”之后,就会有附加的感情色彩,进而改变原有的感情色彩。用来表达说话人不喜欢、反感、厌恶、抵触等消极情绪。如:“甜”单独使用时,可以表达出事物的某种属性,这种“甜”,对于说话者来讲,可以是褒义的,也可以是贬义的。但是变成“甜啦吧唧”之后,整个词除了描绘出“甜”的性质之外,还表达了说话人反感的感情色彩。

(二)生动、形象的使用风格。

单音节形容词后面加上“×啦吧唧”表示程度的变化,具有状态形容词的特征。以“酸啦吧唧”为例,在“酸”后面加上“×啦吧唧”表示“酸”的程度降低。这种“酸”是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同时有轻松随意调侃的风格。与普通的状态形容词相比,以“×啦吧唧”结尾的词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表达更为生动,能够生动地描绘人或物的状态和情貌特点,起到了亲切、轻松、随意的效果,容易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因此,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如:“苦啦吧唧”要比“苦”生动得多,形象得多。这种生动、形象还可以表现在语音上,由“×啦吧唧”粘合而成的词,更具语言的音乐感、节奏感。

综上所述,东北方言中的“×啦吧唧”具有鲜明的方言特色。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有利于今后更深层次地研究东北方言,推进汉藏语的研究。

注释:

①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2).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王光全.东北方言的几个语法问题[J].北华大学学报,1991,(2).

[4]庞壮国.啦吧唧:东北方言中以“×啦吧唧”为尾缀的词组[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5]蔡文婷.浅谈东北方言四字格的结构及修辞特点[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词缀补语例句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汉语补语应用浅析
释西夏语词缀wji2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