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美
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可见,学习方式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是意味着用一种学习方式代替另一种学习方式,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是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学习转向广义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合中学、游中学、画中学、说中学、演中学,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经过教改实验探索,我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从下面五个方面努力。
要想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备课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在现实教学中备课存在着“备书不备人”、“备讲不备练”、“备教不备学”的误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面对新课程,在备课中就要把学生成长过程中蕴涵的东西备出来;要精选与传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经验;要备学习过程与方法,改变只关注学习结果的现象;要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备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的方法。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可以采取语言创设、语音视频创设、表演、游戏等形式创设,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孝敬父母》一课中,在播放阎维文的歌曲《父亲》和《母亲》后,由学生讲述几个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故事。通过几个学生讲述的故事,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非常感人,并让学生在争论、比较中主动积极地学会了新知识。
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而且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口讲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与同学、与老师交流讨论。因为个人的思考虽然有独到之处,但难免有不足和偏见,虚心听取别人具有亮点的观点,是进步的开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人相互交流,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体悟到成功的喜悦,对思想品德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强,觉得思想品德不再枯燥、乏味,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几乎是清一色的标准答案,没有问题就是最好的教学。新课程强调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算是成功的课。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在教学中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需要教师紧密联系实际,提起学生的兴趣,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不但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和体验提出问题,一改传统教学中问只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只注重问学生的现象,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视提出问题的质量。在这方面,“杜郎口模式”的确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地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把学生参与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让学生当老师的助手,对同学的回答作简单的评价。在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中,对于主观题的练习题,我会先让学生写答案(也会让他上黑板板书)、读答案,再由学生评答案、改答案,最后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后有针对性地注意。这样,教师可以从学生反馈来的信息中了解到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矫正,提高教学效率,促使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
课堂小结,归纳课堂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师生的小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参与质量。例如在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网络——一把双刃剑”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发现,去思考。我以帮助上网成瘾而成绩下降的同学走出困境为线,以教材为中心分析其病因,诊断病情,使同学们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在课堂小结时,全班同学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些同学开方治病(出谋划策),并向那些沉迷网络的同学发出呼吁:为了我们的将来请抵制网络的诱惑。这种创新教学设计把学生带进自己的生活世界,让他们感到亲切,产重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到知识的魅力和获取的甘甜,提高学生的参与实效性。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前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练习的布置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思想品德作业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布置作业要注意三个“优化”。首先,优化作业设计。思想品德课作业的优化设计就是拓宽作业设计的视野,不仅仅局限在配套的练习册上,还设计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作业,如自己设计问题、归纳一课或一单元所学内容等。其次,优化作业评语。可以结合作业的批改,增添一些“用心就会成功!”、“解得真巧、方法真妙!”、“你是个好孩子,如果把字写好点,那就更好了”……最后,优化作业分析。作业分析可以多元化,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析,提升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也可以同学间相互评改,进行评析,用若干个小星星来给与评价,或作出分析。
新课改特点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是影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能促进学生参与思想品德教学。因此,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的因素,寻找实践的切入点,拓展学生课外参与。如:通过“走出去”式采访调查,结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学生采访革命前辈,身边的老人讲述过去,查阅资料,学习历史,感受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结合环境保护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危害,提出解决策略。学生在调查中参与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教材中的知识点。又如:通过“请进来”进行报告、座谈。请从事公安、检察机关的法制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讲一些典型案例,讲少数学生因意志薄弱,经不住金钱、生活享受、色情、毒品等诱惑,而荒废学业逃学、偷窃,甚至走向抢劫、吸毒的犯罪深渊。
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今天,储存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如何寻求和获取知识将更为重要、更有意义。如果教师能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理念,在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仔细推敲、认真琢磨,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转化,就一定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有所收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刘芳总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改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