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鹏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论勃拉姆斯双重性格影响下的艺术歌曲创作
董 鹏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德国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继承古典主义传统的音乐大师。艺术歌曲在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勃拉姆斯所生活的社会现实和艺术环境使得他具有严肃、内敛和温柔、风趣并存的双重性格。勃拉姆斯优秀的艺术歌曲充分展示出其双重性格的完美融合。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双重性格
德国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继承古典主义传统的音乐大师。艺术歌曲在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歌曲的写作,从1853年创作的《爱的忠诚》开始,到1896年最后一部作品《四首严肃的歌》为止,他一生共创作300余首艺术歌曲。这些精彩的艺术性抒情歌曲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传统,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结构清晰,声乐和钢琴伴奏部分结合完美。勃拉姆斯所钟爱的主题是爱情、大自然和死亡。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中质朴的、哲理性的音乐风格与温柔、风趣的音乐风格交相呼应,浪漫的情感主题与古典式的音乐结构表现得均衡、协调,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音乐家的双重性格。
一个时代在政治、道德和社会风气上的巨大变化,也会在这个时代的艺术中表现出来。勃拉姆斯的创作生活是在资本主义革命失败到德国统一后的一段时间度过的,时代给他带来极其复杂的矛盾。19世纪60年代德国在残酷的反动统治之下,社会民主思想遭到压制,知识分子表现了彷徨的情绪,勃拉姆斯也不例外。他一方面对祖国寄予希望;另一方面又退缩到小我的天地里。1871年德国统一,勃拉姆斯表示出热烈的祝贺,可是俾斯麦的反动统治又逐渐引起了他的不安。勃拉姆斯感到失望,因为祖国的社会现实,在“统一”后更残酷了。勃拉姆斯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状态,在他七八十年代的创作里交错地表现出来。
勃拉姆斯一生十分简朴,衣着极不讲究,一嘴胡须刚好遮住敞开的衣领,随着年岁日增,愈加不修边幅。勃拉姆斯生活疏忽大意,有时言语流露粗鲁,但在艺术上却是一丝不苟,甚至有一种过分的精致、稳重的表现。他不善于社会活动,甚至讨厌社交,所居寡言,厌恶轻浮。勃拉姆斯热爱德国民间音乐和古老的音乐传统,他关心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统一。他创作态度严肃,音乐语言恪守原则,充满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这种固守古典主义的保守行为招来评论界的攻击,最尖刻、最轻蔑的当属另一位擅长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雨果·沃尔夫,他把勃拉姆斯形容为“中世纪的古物,没有一点时代潮流的活力”。
我们要去理解勃拉姆斯的音乐,就必须记住他真正的个性。我们不能因为他过独身生活便认为他没有浪漫情感,与克拉拉·舒曼多年的友情一直是勃拉姆斯感情生活中最强烈的部分。1862年勃拉姆斯离开德国,迁居维也纳,此后35年这个地方一直是他的活动中心,维也纳的欢乐气氛似乎更合乎他的审美观,南方优美宜人的环境使他那北方式的严肃音乐变得优雅精美。他羡慕他的朋友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曾在约翰·施特劳斯夫人的扇子上写上《蓝色多瑙河》的曲谱,并写到“可惜不是约翰尼斯·勃拉姆斯所作”。勃拉姆斯在排练《创世纪》时,对参加排练的一些上了年纪的女士说:“你们干嘛拖得这么慢,在海顿指挥下你们肯定比这会儿快得多。”[1]由此,勃拉姆斯开朗、风趣的性格可见一斑。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与他的双重性格密切相关,同许多浪漫派艺术家一样,勃拉姆斯的性格是复杂而且矛盾的:一方面他敏感、严肃、内省;另一方面他恬静、内向、风趣,他“时而心情沉重,时而精神痛苦,时而怡然自得,时而寂寞忧伤,时而充满生活喜悦,时而隐退,时而振奋……”。[2]因此,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既有深沉严肃也不乏轻松幽默,既有粗犷的刚硬也不乏梦幻般的柔和,既有古典主义的严谨结构又有浪漫主义的情调,既有严肃、苦涩的来自北方的音乐风格,或多或少也感染了南方悠闲绚丽的色彩,使得他的作品更为精致优雅”。[3]
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勃拉姆斯敏感、严肃的性格使得他一部分艺术歌曲具有阴郁的情绪。在这些作品里,音乐表现内容上偏重于对痛苦、孤寂和死亡的描写,勃拉姆斯以细致的情感深刻地把音乐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在一起,内在感情表现得深刻又有所克制。
这些特点在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要是我知道回头路该有多好》中表现的较为充分。这首歌曲共有四段,歌词是勃拉姆斯的朋友克劳斯·格罗特的一首诗,诗中为失去童年的幸福而抱憾,童年的幸福与现实的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勃拉姆斯谱写了这首诗,袒露出他内心的疲倦与伤感和对人生的无奈,真挚地抒发了他对童年和故乡的无比眷恋之情。
这首艺术歌曲采用分节歌的形式,旋律朴实,具有歌唱性,速度稍慢,钢琴伴奏的和声织体丰富,人声与钢琴处于同等的地位。一连串流动的琶音作为引子引出了声乐旋律,第一段最后一句“为什么我老要寻求幸福离开母亲的怀抱”音乐扩展了,使“母亲”这个词格外突出。第二段速度略快,力度渐强,情绪更加突出。第三段重复着第二段的音乐,在“我又回到了童年”一句上建立了高潮。第四段“要是我知道回头路该有多好,那通向童年的路很美妙,我寻找幸福都是徒劳,我的周围,是一片荒芜悲怆”回到了第一段的音乐。歌曲的最后一句“一片荒芜悲怆”的处理是非常动人的,简短的尾奏再现了引子旋律,音乐渐渐地消失。这首作品既是作曲家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又表达波澜起伏的不平心境,感情深刻而内在,因此,演唱者要运用适中的共鸣、柔和的音色演唱悠长动人的旋律,演绎出音乐的内在情绪,开。(姑娘):我的大门关的紧紧,我不会让你走进,我不会让你走进!我听妈妈说,要是让你随心所欲,我会后悔这一天,后悔这一天,我会后悔这一天……
如此可爱有趣的歌词,来自下莱茵地区的一首民歌,勃拉姆斯从中选出了四段歌词。常年沉浸于民间音乐的研究和探索,享受着民间音乐沃土的养育,致使勃拉姆斯也具有了外向、直爽、略带一丝粗鲁幽默的取乐的性格,这首《徒劳小夜曲》充分体现了勃拉姆斯性格中的另一面。勃拉姆斯采用变化分节歌的形式,旋律以常见的三和弦音程展开,节拍为活跃的6/4拍,使这首歌曲更接近于德国民间舞蹈歌曲的质朴风格,衬托着歌词中男女双方风趣的对话,创造了轻松、幽默的气氛。演唱这首歌曲时,演唱者要在音色运用和表情上与歌中的人物性格刻画相对应,小伙子音色淳厚,心情略为激动,迫切渴望,姑娘音色稍加明亮,表情坦然而略为无奈。演唱者运用风趣、幽默、稍加夸张的手法予以明确表现则能更好地增加歌曲的感染力。当唱到第三段,小伙子恳求道“夜晚多么寒冷,刺骨寒风阵阵”时,旋律转为哀怨的曲调,这时演唱者的音色要稍微暗淡,要表现出小伙子失望、沮丧的心情。这段音乐色彩的突然变化异常迷人,轻盈的钢琴伴奏一段比一段复杂,为活泼的对话创造了极美妙的气氛。
勃拉姆斯是19世纪欧洲乐坛的一颗闪耀的巨星,然而勃拉姆斯是独特的,他甘愿忍受孤独与寂寞,远离尘世的喧嚣和一切虚伪的粉饰,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始终如一的体现着质朴与内敛的气质。同时,在貌似粗鲁的外表下,隐藏着温柔的心,从他的音乐中和他对孩子的爱里表现出了这样的温柔,严肃的外表下不时表露出风趣与幽默。勃拉姆斯双重性格的完美融合,创作出了绝世的音乐作品。他的音乐艺术“蕴藏着独特的双重性格:一方面深深地扎根过去;另一方面又站在时代的高度孕育着未来。这也是勃拉姆斯的音乐之所以至今尚能活在人们心中的奥秘”。[4]
[1]约瑟夫·马克利斯.西方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20.
[2]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274.
[3]陈艳梅.古典精致中的浪漫主义情怀——略论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J].广播歌选,2009,(4).
[4]万木.外国音乐史[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68.
【责任编辑:刘 强】
J652.5
A
1673-7725(2011)02-0038-03
2011-01-18
董鹏(1982-),男,辽宁盘锦人,助教,主要从事声乐演唱及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