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娇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引发的问题
王 娇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现阶段,我国实行多元化的城乡医疗保险模式,公民参与医疗保险的方式及途径呈现多样化,并且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参保水平与程度差异较大,这一差异除了受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影响。基于社会公正理论视角,根据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引发的问题。
社会公正;社会发展;医疗资源;医疗资源配置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医疗资源的配置由原先政府单方配置逐步转向政府与市场双方共同配置,且在配置过程中,允许社会第三部门的介入。配置完善优质的医疗资源是保障全体社会公民身心健康的基础,更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城乡发展差异大,实现医疗资源在城乡、区域间相对公平有效的配置是关系社会公正感培养的重要问题。
我国目前的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各领域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中的重要层面。本文基于社会公正理论视角,分析研究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的相关问题。
1. 社会公正理论
社会公正理论认为:“社会公正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发展必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公正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根本动力和最佳状态。任何一项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最终都反映在社会公正上,以及由此带动的社会发展。”[1,p34]社会公正的目的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有效配置,达到相对公正。
按照社会公正理论的解释,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对平等的权利去获得别人也拥有的社会资源,如果某类社会资源没有配置给社会上某一部分群体,那么这类资源也就不能配置给其他群体,这样才是社会公正。医疗资源的配置也应如此,享有公平合理的医疗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必须无条件予以满足。
2. 公平与效率
在经济建设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绝对的公平会导致经济衰退,过分强调效率会加大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城乡发展差距。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2]。公平与效率,何者优先,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在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上,由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属于自上而下的配置方式,造成医疗资源配置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农村医疗资源配置匮乏,农民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城镇地区拥有过多的医疗资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相对公平以及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值得深思。
3. 医疗资源及医疗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医疗资源是包括医疗所需的人、财、物、技术与信息等各类要素的总和。医疗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是指为了统筹城乡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距,而实行的打破现有卫生资源配置格局,在保证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前提下,让城市医疗资源向农村辐射、延伸、转移,使得医务人才、医疗器械以及医疗机构设置在城乡间的配置差距逐渐缩小,从而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的城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公平[3]。
医疗资源是保障城乡居民医疗需求及各级医疗机构良性运行的前提,是构建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医疗资源公平有效配置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作为社会经济资源,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在配置过程中都应遵循公平原则,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值。我国从1979年开始医疗制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配置。2010年是农村医疗改革承上启下的一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国农村,定点医疗机构与诊所、医务人员、医疗所需设备与技术等医疗资源在农村地区广泛配置。相比农村地区,城镇医疗资源配置更加优越。然而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实现城市化建设的影响下,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虽然覆盖范围广,但是配置比例城乡差异大,医疗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城乡健康状况差异明显,城乡医疗资源总量偏低,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且政府财政投入有偏失,医疗资源的配置权力更是高度集中在国家极个别的部门和个人手里。在这一大前提下,医疗资源在区域、城乡配置过程中带有严重的不公平倾向,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高度集中于城市地区,大城市集中程度更高,大城市医疗资源的供给与城乡居民医疗需求出现严重不协调问题;而医疗资源在农村地区配置较少,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疗资源在城乡配置中出现与城乡人口比例严重不协调的问题,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与低效率并存的局面;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差异大,城镇医疗保险制度较为完善,居民可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统筹大病,且统筹疾病种类较少,农民享受医疗资源的机会与城镇居民相比少了许多,社会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医疗信息城乡不对称以及医疗市场不规范,城市医院依靠其优势,垄断行业技术,提高药品价格,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费用畸高和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出现社会贫困群体和低收入人员享受医疗资源机会少的现象,从而造成城乡居民享受医疗资源无选择的困境。
总的来说,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医疗政策与财政投入方向、医疗费用以及城乡居民医疗需求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的整体现状是资源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区域配置不均衡,城乡配置差异大,欠发达农村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率极其低下,医疗资源整体配置效率低且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配置的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无法充分体现,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层出不穷,成为社会良性运行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社会资源配置的公正与公平是相对的,目的是使得资源在合理的配置下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医疗资源作为政府控制的和保障全民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资源,其公平有效的配置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城乡配置严重不均衡,其配置的相对公正与公平无法体现,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1.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致使就医人群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现象
我国70%的医疗资源配置在城市,城市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配置相对齐全,处于医疗市场的垄断地位,高层级医院凭借着政府的干预形成雄厚实力,影响着患者的预期和就医选择,高昂医药费用使多数患者望钱止步,无法就医,形成“高不成”局面;与此相反,高层级医院把基层或社区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收归旗下,造成农村、乡镇和社区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医疗设施落后,医务人员水平低下,无法提供患者所需医疗服务,患者就医无选择性,无法得到及时、全面的医疗,于是农村、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低不就”局面。“高不成,低不就”的就医现象反映出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高度集中,医疗资源集中于城市,且向大城市集中。在这种就医环境影响下,城乡居民就医大都涌向城市,城市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达不到居民的需求,即供给小于需求,致使“看病难”现象愈演愈烈。
2.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支出型贫困群体出现
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是东部快于西部、城镇高于农村。现阶段,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发展水平较为适应,能够保证城镇职工有医可就,但城镇职工只是城镇居民的一个子群体,就城市整体而言,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仍然很低,就医时,居民个人需要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在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整体偏低,且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在生存、就业、教育及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压力下,高昂的医疗费用给农民造成过重的负担。我国财政对国民医疗的投入更多的是投资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补偿上,没有直接投入到国民医疗保障领域里,直接惠及于民,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预期下,现行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对于补偿城乡居民就医花费的能力不足,城乡居民整体消费支出不佳,形成支出型贫困群体。
3.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致使城乡居民社会不公平感上升
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属于结构性矛盾,即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而形成的,农民享受医疗资源少是因为户籍限制,无法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试设想,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那么农民能够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资源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即便是取消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也无法改变,城市还是城市,农村依旧是农村,在经济基础结构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医疗资源仍然被垄断在城市医疗机构,而农民户籍性质的改变,反而使农民有可能失去原先享有的社会福利,这一制度的改变在没有为农民带来福利的情况下,反而增加了农业家庭的负担,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来为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做借口,错误的归因使城乡居民社会不公平感不断上升。
4.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致使社会居民归属感降低,社会稳定与和谐受到影响
我国已步入“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相对公平有效的配置社会资源非常重要。社会分层将一个社会的所有公民分成高低不同的社会群体,处于高层次的群体凭借其权利和地位往往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并且将某些稀有资源处于垄断地位,使得社会其他群体无法或较少获得社会资源,社会不公正现象由此而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医疗资源的配置高度的集中在极个别部门和个人的手里,医疗资源的使用更是集中由一个政府的行政部门和几个决策者说了算,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不公正的配置,使得农民群体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无法或较少得到应有的医疗资源,会引起这些群体的不满,降低城乡居民的社会归属感,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隐患。
医疗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已成为一种社会失调现象,影响社会多数成员的社会生活,引起社会多数成员注意[4]。无论是从医疗资源城乡配置的整体层面看,还是从由其引发的各类不公正现象层面看,它已经成为一个急需合理解决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理论强调一类社会资源的配置,必须覆盖所有社会群体,除非其他群体没有被配置这类资源,资源的公平配置是必须覆盖全体社会公民,达到相对公平。所以,基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的现状,要实现医疗资源城乡配置的合理公正,不仅要从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第三部门等方面入手,还要健全这一领域的法律制度及社会监督机制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实现医疗领域内的社会公正,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1] 景天魁,等.社会公正理论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 倪盟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回顾与思考[J].武汉学刊,2009,(4).
[3] 尹奋勤.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丛,2008,(4).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59.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The Problem of Uneven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ANG Jiao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China)
China adopted a wide range of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model at present. The ways and methods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insurance show diversity. The level and extent of insurance are differ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is difference is caused by our country's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neven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uneven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medical allocation situation in China.
social justice; social development;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2011-06-03
王娇(1987-),女,陕西渭南人,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与非营利组织。
C913.4
A
1009-9115(2011)06-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