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现代河北方言分区的对比

2011-03-19 02:52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晋语官话县市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语言学研究

西汉与现代河北方言分区的对比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可分为五区。现在河北方言分为四区七片,通过古今比较,发现河北南部方言古今都是分为三区,北部两区的格局变化比较大,而这个变化有深层的人文历史原因,尤其是地理因素和经济文化因素起着很重的作用。

河北方言;分区;对比

一、西汉河北方言的分区

西汉扬雄的《方言》所记地名有一百多个,通过考查地名的单独出现和并举出现,可以考查相互之间的亲疏关系,从而可以拟测西汉时期的方言分区。

我们认为,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分为五个区:齐、卫、赵、燕代、北燕。五个区对应今天的位置,齐方言区对应河北东南部(沧州东南部、衡水东南部),卫方言区对应河北南部一小块区域(邯郸南部),赵方言区对应河北西南部(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西北部),燕代方言区对应河北中北部(保定、廊坊、张家口,加承德、唐山一部分),北燕方言区对应河北东部(秦皇岛,加承德、唐山一部分)[1]。

二、现代河北方言的分区

《河北方言概况》第一次对河北(当时包括天津,今予以去除)方言进行分区,把河北方言分为七个区:第一区9县市,分布在今承德、秦皇岛,第二区15县市,分布在今唐山、秦皇岛和廊坊,第三区25县市,分布在今保定、廊坊和张家口,第四区17县市,分布在今沧州、衡水和邢台,第五区41县市,分布在今石家庄、邢台、衡水、沧州,第六区22县市,分布在今邯郸、石家庄、邢台,第七区15县市,分布在今张家口[2]。

贺巍等把河北方言的北京官话区和北方官话区分为两区四片:北京官话区的怀承片13县市,分布在承德、廊坊;北方官话区分为保唐片、石济片和沧惠片,保唐片45县市,分布在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和张家口,石济片44县市,分布在石家庄、邢台、衡水、沧州,沧惠片17县市,分布在沧州[3]。侯精一把河北的晋语区分为两片:张呼片和邯新片,张呼片18县市,分布在张家口和石家庄,邯新片17县市,分布在邯郸和邢台[4]。贺巍把河北的大名、魏县中东部归为中原官话区[5]。

《中国语言地图集》把河北方言分为四区七片。四区是北京官话区、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和晋语区。北京官话区是怀承片;北方官话区分为保唐片、石济片和沧惠片;中原官话区是郑曹片。晋语区分为邯新片和张呼片[6]。

《河北省志·方言志》把河北省的方言分为四区九片。四区是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和晋语区。北京官话区未分片,有14个县市,分布在承德、廊坊和保定;冀鲁官话区有101个县市,分为秦唐片、保霸片、石衡片、沧州片,秦唐片17个县市,分布在秦皇岛、唐山和承德,保霸片27个县市,分布在保定、廊坊和张家口,石衡片50个县市,分布在石家庄、衡水、邢台和沧州,沧州片7个县市,分布在沧州;中原官话区2个县,分布在邯郸的大名和魏县;晋语区32县市,分为张宣片、鹿元片和邯邢片;张宣片13县市,全在在张家口,鹿元片6县市,全在石家庄,邯邢片14县市,分布在邯郸和邢台。比《中国语言地图集》增加秦唐片和鹿元片[7]。

熊正辉等对《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方言分区进行了调整:北京官话区的怀承片与京师片合并,称为京承片;把冀鲁官话石济片邢衡小片的南和县划入晋语;把原属晋语的临城县(城关以西)、内丘县(城关以西)全部划入邢衡小片。对河北方言分区的调整幅度不大[8]。

考虑到《河北省志·方言志》属于志书,对河北方言以描写为主,因此,对于河北方言的分区,我们仍然采用《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观点,即分为四区七片。

三、对比的结果及原因

河北方言的分区,从西汉的五区到现在的四区七片,需要注意的是分区标准,古代的分区标准是词汇标准,现代的主要是语音标准,两者不同。

1. 从齐方言区到冀鲁官话区

历史上,齐国疆域包括今河北东南部,所以齐方言能够在河北占据一个位置。齐和燕之间没有地理障碍,两国交战往往能深入对方,齐宣王曾派兵占领燕国,燕昭王用乐毅攻打齐国,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没被占领。齐和燕在文化上也很接近,两国都面临渤海,都有求仙的方士,《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派人入海求仙,后来秦始皇、汉武帝信任的方士也是燕齐人。

元代以来,新开大运河经过山东,山东西部与河北中南部交往密切,又有历史上的交往,所以两地的方言逐渐融合,最后形成冀鲁官话,冀鲁官话覆盖了河北原齐方言区的全部、燕方言区的中南部、赵方言区的中东部。

2. 从卫方言区到中原官话区

卫国面积不大,但是在方言上独具特色,这是由于“卫(方言)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倾向于抗拒外来影响的方言。这与这一地区很早就得到开发,人口众多,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9],所以卫方言也在河北占据一角。

在卫国故地的大名和魏县,从隋代开始,都属于同一个行政单位,并且都与它们南部今河南的一些地区划在一起,隋是武阳郡,唐是魏州,北宋和金是大名府路,元是大名路,明清是大名府,元明清三代的大名府(或路),除大名和魏县,其余部分都在河南,最南到黄河,距开封很近。由于历史上大名和魏县一直与河南联系紧密,所以到现在还属于中原官话区,受中原官话影响大,没有变成冀鲁官话区。

3. 从赵方言区到晋语邯新片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都城邯郸,赵方言占据河北西南部。现在,赵方言区故地没有变成官话区,而是变成了晋语区,发生同样变化的还有魏方言区,《方言》里赵魏组成一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晋语邯新片,只是赵魏方言区的面积要更大一些。邯新片与晋语其它小片之间隔着太行山,与中原官话、冀鲁官话之间没有地理障碍,这就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只有赵魏方言区会变成晋语区,而它两侧的韩方言区和燕方言区没有变成晋语区?二是为什么赵魏方言区会变成晋语区,而没有变成官话区?

先看第一个问题,韩与赵魏都是从晋分出来的,但是韩与赵魏的关系并不密切,《方言》里韩出现10次,与赵并举1次,与魏并举 3次,《方言》里还有一个大方言区,周郑韩方言区,周郑关系密切,周平王东迁,郑国出力很大,又由于周郑处在韩与赵魏之间,因此,尽管韩也是三晋之一,方言上与周郑靠近,而没有与赵魏靠近。东汉之后,周方言故地的洛阳方言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天下通语的基础,韩方言区故地接近洛阳,后来与洛阳一起变成官话方言区,没有变成晋语区。燕与晋隔着代和太行山,代变成了晋语区,燕没有。

再看第二个问题,赵魏方言区变成晋语区,是移民的结果。明清以来,山西向河南、河北移民很多,比如“邯郸县地名普查中全县20个乡镇,250个村,一半以上是从洪洞迁来的”[10,p45]。造成当地的方言变成晋语,比如,“现在的豫北方言就是在山西泽潞二州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也夹杂着当地土著的成份”[10,p47]。现在邯郸和豫北就是晋语邯新片的所在地。

邯新片的产生也有语言内部的原因。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11]根据有入声的特点,把晋语从官话中分出来,又根据古入声字的今读,把官话方言分为七区,其中,清音入声、次浊入声、全浊入声在北方官话(按:即冀鲁官话)里分别变成阴平、去声、阳平。侯精一《晋语的分区(稿)》[4]根据古四声在今音的演变,把晋语分为八片,其中六片是古入声今全读去声,例外的两片是邯新片和志延片,邯新片的特点是清音入声、次浊入声今多读入声,全浊入声今多读阳平。可以看出,从晋语六片的古入声今全读入声,到邯新片的清音入声、次浊入声今多读入声,全浊入声今多读阳平,再到北方官话的没有入声,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从入声区到无入声区,邯新片是一个过渡区。

4. 从燕代方言区变成晋语张呼片和冀鲁官话区、北京官话区

在西汉河北的五个方言里面,燕代方言自身的特色不明显,不但出现次数少,还多与其它并举。到现在,燕代方言区发生的变化最大,首先是燕方言和代方言分开,其次是分开后各有不同的发展。先看燕方言,燕与齐的关系很密切,元代以后,燕地大部分地区变成冀鲁官话区,小部分地域由于首都的原因变成北京官话区。

再看代方言,代除了与燕关系密切,并举6次,再就是与赵并举3次,战国时期赵灭代,但代距燕近,距赵远,所以并举次数不同。在《方言》里,代仅与晋并举1次,双方联系不多。南北朝以后,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常常从代入晋,比如鲜卑族进入山西以后建立北魏,后世也有山西民众从代出晋,代与晋地理环境相似,最终使位于代方言区故地的张家口成为晋语张呼片。

5. 北燕方言区消失

北燕方言与河北其它方言的联系很少,即便和燕接壤也没有联系。冀鲁官话和北京官话兴起,占据了河北境内的原北燕方言区,占据河北之外的原北燕方言区的是东北官话和胶辽官话。

6. 北京官话区产生

北京官话是新兴的方言,从辽代开始不断有移民迁到今北京来,形成各种语言和汉语方言聚集的局面,经过最终形成北京官话[12]。康熙四十二年在承德建立避暑山庄,此后清帝常来此避暑,还常到木兰围场打猎,承德与北京的交往频繁,最终变成北京官话区。

四、余论

对比扬雄《方言》的分区和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发现山东河北方言格局变化不大,《方言》把山东方言分为四片:齐(山东北部、西北部)、鲁(山东西南部)、东齐(山东半岛)、海岱(从黄海到泰山的区域)[9,13,14],现在山东方言分为四片:西齐片、西鲁片、东莱片和东潍片[15]。不变的是:四片的格局不变;四片中有三片的位置基本不变,西齐片大致相当于齐方言区,西鲁片大致相当于鲁方言区,东莱片比东齐方言区往东缩小了一点(空出来的位置是东潍片,并且东莱片和东潍片都属于胶辽官话)。变化的是:海岱方言消失,新增东潍片,西齐片和西鲁片分属不同官话,西齐片属于冀鲁官话,西鲁片属于中原官话。

河北方言在《方言》里分为五区,现在还是五区,是变与不变结合在一起。时隔两千年,为什么山东河北的方言分区会出现这种变化?

两汉之后,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包括北方人民南下和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各地的语言和方言发生多次替换,但是山东河北的方言分区还维持了许多不变的因素,这些古今不变的成分,必定有其古今不变的原因。原因应该比较多,我们认为至少以下两种是比较确定的。

地理因素。比如山东,山东半岛以丘陵为主,半岛与内陆距离比较远,容易形成独立区域,山东内陆中部是泰山、沂蒙山等山脉,把鲁西南和鲁北隔开,所以山东半岛、鲁北和鲁西南在古代和现代都是单独的方言区。再看河北,赵地处于太行山东南麓,远离其它文化中心,燕地远离中原,两地在古代和现代都能维持独特方言。

经济文化因素。齐、鲁、赵、燕所在地一直都有经济文化中心并且有一定独立性,所以古今都能够形成单独的方言片。至于导致分区发生变化的原因,就比较多了,比如移民、经济文化交流、行政区划改变等,我们不再展开。

[1] 高光新.从《方言》看西汉时期的河北方言[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14-17.

[2] 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语文研究所.河北方言概况[M].天津:河北人民出版社,1961:6-8.

[3] 贺巍,钱曾怡,陈淑静.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4):241-252.

[4] 侯精一.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6,(4):253-261.

[5] 贺巍.冀鲁豫三省毗连地区方言的分界[J].方言,1986,(1):48.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Z].香港: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8:B7.

[7]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河北省志·方言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1-2.

[8] 熊正辉,张振兴.汉语方言的分区[J].中国语文,2008, (2):102.

[9] 刘君惠,李恕豪,杨钢,华学诚.扬雄方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2:184.

[10] 乔全生.晋方言向外的几次扩张[J].语文研究,2008,(1):45-48.

[11]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中国语文,1985,(1):2-5.

[12] 林焘.北京官话溯源[J].中国语文,1987,(3):161-169.

[13] 林语堂.前汉方音区域考[A].语言学论丛[C].上海:开明书店,1933:16-44.

[14] 吴永焕.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J].文史哲,2000,(6):66-71.

[15] 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1:20-22.

(责任编辑、校对:宋春淑)

Comparison of Dialect Partition of Hebei Between Xihan Dynasty and Modern Times

GAO Guang-x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We find that there are five districts of Hebei dialect in Xihan Dynasty. Now Hebei dialect has four districts, we also find that the southern Hebei dialect has three districts is unchanged, but northern Hebei dialect has two districts is changed. The result has many reasons, but geography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play a heavy role.

Hebei dialect; district; comparison

2011-09-10

高光新(1979-),男,山东五莲人,博士,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训诂学、词汇学。

H171

A

1009-9115(2011)06-0026-03

猜你喜欢
晋语官话县市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反映的地域文化
晋语“圪”词语研究
《官话指南》及其四种方言对译本的价值
民生新闻报道与县市报读者的接受度
县市报加强草根典型报道浅议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