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特质及其表现

2011-03-19 02:52朱荣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朱荣英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哲学经济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特质及其表现

朱荣英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系统,这集中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等五种基本特征上,表明它的一切内容和特点都致力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代表并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的一切创新与探索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内在灵魂的,它的每一步发展与跃迁都是对当代实践的科学总结与理性提升。

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它系统总结了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并对这种宝贵实践经验作了理论提升和系统表达。它紧紧围绕决定当代中国发展的三大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总体的精神指向,以毛泽东思想体系作为行动指南,对这三大主题进行了系统论证和科学建构。对这种系统性特征,学界同仁从不同层面展开了深入论证,有的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上进行论证[1],有的则从“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主题上进行说明[2],还有的从“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上加以阐述等[3]。本文则从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五个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鲜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地位和灵魂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而发展建构起来的科学体系。

1. 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首先表现在它们在阶级立场上是一脉相承的。这种一脉相承性或继承性,具体体现于它们都具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即公开亮明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其一切理论都是以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都从理论深处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参与者和完成者,他们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未来走向。而当代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也自觉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基本愿望和要求。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切内容和特征,都致力于从最根本意义上代表并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阶级基础,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阶级立场的鲜明体现。

2.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人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开辟前进道路,同时又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毛泽东思想体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自身的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重大思想成就重新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体系的许多重要内容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相关,具有相通之处,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同的阶段,既继承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又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为基础,进行验证、丰富并发展了这些思想,它既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思想精髓、科学内涵,又生动而具体地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赋予它以新的内容和思想能量[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体现在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理论新思想上。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新经验、借鉴新成果、开拓新视野、做出新概括、进入新境界的探索过程。

1.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关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最初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基本特点出发而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现了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是在更深刻地把握了特殊的中国国情基础上,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所以,它极具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性的根本标志之一[5]。

2. 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建国以来一直到1978年改革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单纯靠计划手段为发展生产力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我们党在逐步摆脱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新的认识,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人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它突破了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主义传统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力地指导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从根本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性特征。

3. 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它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有这些都表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前进的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的本质特征[6]。这集中体现在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它以毛泽东思想为直接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坚持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并且将这些理论和思想应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实践中,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1.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要求人们对它顶礼膜拜的“终极真理”,而是从发展着的世界中不断丰富自身并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阐发出新的原理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前提。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失去正确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灵魂。

2. 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通过对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清理,对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对工人运动实践经验的总结,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走过了160多年的风雨历程。我们党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3. 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改革、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能够领导人民群众不断前进,就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奋斗。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

实践性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体系,就是指它是发展着、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单纯的学理,而是有着很强的实践性[7]。

1. 伟大的实践精神来自于它雄厚的科学基础

根据变化着的实践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理论或那个理论置于首位并加以强调,甚至将它作为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没有损害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完备性,相反而是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脉相承性和历史连贯性。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做出了最恰当的诠释和确证,并在许多重大的方面都实现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可见,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随着历史的变化、时代的变迁而有不同的提法,其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伟大的实践精神。这种选择,一方面表现了我们党在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上的连续性,也表明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上不断走向成熟,无论在理论上抑或在实践上,都成功地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更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这种“结合”不是依靠书本上的现成教条,而是要善于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内外矛盾等基本内容,不断总结新经验、发展新观念、做出新概括、进入新境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一道前进。历史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是内在关联在一起的。它的“中国化”事业顺利与否,既直接决定着它在当代中国能否得到繁荣和发展,其本质精神和核心理念能否得以最新表述和最新展示,也直接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其综合国力能否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壮大。

2. 实践性来源于人民群众实践的首创精神

无论是从基本内容,还是从其形成和发展的轨迹,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依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并根据这种变化和要求不断创造性地拓展自己的理论主题和把握方式,丰富和发展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8]。实践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体现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的人类进步事业带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民族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又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界历史走向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及其理论成果,不仅将赢得并见重于当代中国和人民,更将赢得并见重于全世界和全人类,它的建构、丰富和发展。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正是它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也只有坚持开放性特点,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高度的开放性是科学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体系,开放性更是其不断获得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条件。

1. 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几乎在每一个特定的时代,实践主体就会选择一种最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特定的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其它理论体系相比,被选择出来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体系,对时代及其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对解决当前社会变革及其所引发的时代课题保持着高度的参与热情。因此,能够更敏锐、更深刻、更科学、更准确地从理论深处表达该时代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能够更集中地体现该时代的时代内容及其本质特征,所以能够作为指导思想发挥伟大的旗帜作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从来不自我封闭,从不保守僵化,而是敢于和善于在开放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9]。

2. 源于自身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的要求

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适时、适度的改革开放,就会使生产力获得解放,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反之,就不能体现其优越性和先进性。当今的时代主题已经由和平与发展取代了战争与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来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发展壮大自己。高度的开放性是科学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体系,开放性更是其不断获得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主要表现是:对历史的开放,也就这个理论体系能够不断地通过反思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吸取智慧,从而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对实践的开放,也就是指理论体系在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根据实践环境的变化以及实践的变化,不断吐故纳新,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及时根据实践的变化修正与实践脱节或者与实践不相符的理论,扬弃过时的部分,生发新的内容。对于指导社会实践的社会理论,对实践的开放尤为重要;对时代的开放,也就是这个理论体系能够紧紧抓住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特征,以开阔的胸怀,大胆借鉴同时代的所有文明成果,在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创造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对人们的理论武装作用和对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

[1] 黄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命力”源溯和解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0,(5):153-156.

[2] 韩海涛,刘长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几个误区[J].长白学刊,2010,(5):20-24.

[3] 江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维”脉络思考[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1):60-63.

[4] 王明初.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2):52-55.

[5] 苏星海,赵丽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39-41.

[6] 郭红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新探[J]. 理论月刊,2010,(2):30-32.

[7] 吴细玲,叶良茂.社会时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郑州大学学报,2010,(2):12-14.

[8] 包心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解读[J]. 山东社会科学,2008,(1):5-10.

[9] 张瑞生.从科学形态上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理论导刊,2008,(1):9-11.

[10] 朱荣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创新[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4.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The Syst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U Rong-ying

(College of Marxism,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scientific theory with its inheritance, innovative, scientific, practical, and open characteristics. It indicates that it’s all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evoted to the most fundamental sense from representing and achiev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people. All its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treats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as the inner soul. Every step of the development and warp is the scientific summary of the contemporary practice with rational ascension.

inheritance; innovative; scientific; practical; open

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开放性研究中心资助课题(GK10-11)

2011-06-04

朱荣英(1963-),男,河南开封人,博士,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610

A

1009-9115(2011)06-0091-04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