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王悦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外耳道异物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因配置制式助听器取耳印模过程失败导致异物穿透鼓膜进入中耳,上鼓室沿听骨链周围进入鼓窦,乳突腔极为罕见。我科于2009年10月28日收治1例患者在配助听器取耳印模时,耳印模材料穿透鼓膜进入中耳,后经全麻手术取出异物。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者,女,71岁,入院前20天在外院配助听器取左耳印模过程中,出现左耳剧疼,曾给予抗炎滴耳治疗无好转,后就诊我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精神紧张,表情痛苦,查体合作,左耳廓牵拉痛,耳屏压痛,左耳甲腔皮肤红肿,左耳道深部可见黄色异物,质硬,表面欠光滑,与外耳道皮肤紧密结合。患者拒绝提供取耳印模之前的听力图。查颞骨CT:左外耳道,中耳软组织密度影。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显微镜下外耳道异物取出术。术中见外耳道充满黄色异物,异物有弹性,易碎。外耳道皮肤糜烂有破损。鼓膜紧张部大穿孔。上、中、后鼓室也可见异物。清除耳道内上、中鼓室内部分异物,但后鼓室内异物无法取出。故择日行全麻下左乳突根治耳异物取出术。手术顺利,患者术后给予静脉抗炎治疗,无面瘫,无眩晕,耳部疼痛缓解。术后7天拆线,14天抽出耳内纱条,20天出院。随访2个月后于我科配置耳背式助听器。
2.1 心理护理 本例患者由于病情特殊,加之本身左耳听力障碍,入院后患者沉默寡言,不愿与医护人员交谈,并拒绝提供以前的听力检查报告。对治疗和检查反复询问,不配合,表现出焦虑紧张、沮丧、多疑、抱怨和不安全感。针对诸多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理解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2.1.1 建立有效沟通 护士主动与患者接触,对患者深表理解和同情,利用每次晨晚间护理、测体温、输液、发药的机会与患者沟通,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操作后询问患者的感觉及交待必要注意事项,使每次护理操作成为护患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生活上给予细致周到的服务,勤巡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留陪护让患者得到家人的照顾与关怀。在与其交谈时,尽量靠近患者听力好的一侧,适度放慢语速并提高音量。态度诚恳、语言亲切。通过多次交谈使患者逐渐消除了紧张焦虑和不安,对医护产生信任感。
2.1.2 提供倾诉空间 在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的基础上,抓住机会,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减轻内心的痛苦。通过交谈了解到患者除了对这次意外事件的不满和抱怨之外,还有经济上的担心。护士以耐心的态度倾听、亲切的语言安慰,不断消除患者的抱怨不满,逆转不良心境,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创伤。并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 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及自我心理疏导 如转移注意力、读书看报,欣赏音乐等,启发乐观情绪;同时鼓励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从而减少患者因为病情变化引起的负面情绪。
2.1.4 做好家属工作 主动交谈,讲明患者目前的情况及治疗护理的方向,取得家属的合作,让家属在生活中和经济上扮演支持者的角色,给予患者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使患者最终消除了沮丧和抱怨情绪,以积极态度面对治疗。
2.2 疼痛护理 患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其焦虑情绪会降低痛阈,使疼痛加重,持续性痛觉又加重心理失衡,出现失眠烦躁。护士应用肢体语言安慰患者,陪患者聊天以转移注意力,引导患者减轻疼痛,消除烦躁情绪。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给予消炎止痛药,并积极配合医师祛除病因。夜间患者表现为间断入睡,轻微的声响都会被惊醒,而且入睡困难,这也导致了患者白天精神萎靡,无故发怒。针对这种情况,遵医嘱睡前给予适量止痛药和镇静剂,使患者能安静入睡。
2.3 术后护理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监测至清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情况来判断是否有颅内感染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平卧或健侧卧,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敷料有无松脱。术耳敷料每天更换1次,术后7天拆线,14天抽出外耳道内填塞纱条,观察术腔引流情况。饮食上给予半流质饮食,再过渡到软食,普食,以营养成分高、清淡为宜,避免进刺激性强及过硬的食物。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周围性面瘫、脑脊液耳漏、出血、迷路炎、眩晕等并发症出现。本例患者术后耳部疼痛缓解,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本例意外事件给患者身心都带来极大痛苦。由于外耳道皮下组织少,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紧密相贴,故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剧痛〔1〕。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采取止痛措施。身体上的痛苦容易解决,而心理上的创伤却是难以平复,所以心理护理做为重点贯穿于整个护理之中,护士通过多次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耐心的倾听、适时的疏导,终于使患者摆脱了焦虑沮丧不安等不良情绪,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1〕 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6
(2010-07-05收稿,2010-12-23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