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实验中学 梁 维
朗读是英语学科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朗读教学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渐渐进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从而收到审美教育的效果,同时,发掘了知识瑰宝,陶冶了精神情操,提高了鉴赏与说、写能力。因此,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锻炼思维、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一,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一种语言学和文学修养,是通过长期的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一般说来,听与读的训练量必须几十倍于说与写的量才能较自如地在口头和书面上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我们学习汉语讲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吟诵、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英语课文,文章的精妙之处和语言表达的规律自然了然于心,语感能力从而得到加强。当然,英语朗读不能流于形式,它必须语音准确、流利、有感情,对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形成深层感受。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细心揣摩规范语言的特点和用法,正确理解和掌握语境语义,这是培养语感的最基础的训练。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都坚持让学生背诵部分课文或是优秀的范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通过朗读教学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在语言教学中是最基本又是较常见的方法。其心理过程特点是:视觉中心—语言中心—说话中心—听觉中心—阅读中心。这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多种感官通道被利用起来。朗读的熟练程度,常决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朗读能使学生正确划分意群、安排停顿,促使文字的形、音、义紧密结合;朗读能把理解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反映到大脑,加深理解,促进记忆。如果学生能将一个句子读正确,语音、语调到位,那么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差不多掌握了,理解这个句子的结构也一定是“不攻自破”,自然解决了很多语法难点。这时教师完全不必大讲特讲语法结构,而是通过学生朗读的信息反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三,通过朗读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朗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这一特性让朗读水平较突出的学生领读或示范朗读,这样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参与意识,形成竞相朗读的学习氛围。教师的鼓励和适度表扬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信心、成功感,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我们在课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读、讲、译及语法的综合训练,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仔细揣摩、深挖课文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演示原汁原味的英语朗读。这些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纯正的语音,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原文的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得以体现,得到升华,使学生的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实践证明,经常朗读课文的学生明显感到自己说英语时语速加快,应变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一个大量朗读英语文章的学生,即使对句子不做语法分析,在解决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型时,准确率也往往较高。熟能生巧,语感正是他们准确捕捉信息的巧妙感受的体现,这种特殊感受正来源于朗读和背诵的积累。
总之,朗读是一项综合性语言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英语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提高对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坚持朗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