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红(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试论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史
孙艳红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词的女性化特征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历程。笔者先对南宋词史链条上的每一个代表性词人的风格进行个案梳理,然后用史学模式和史学思维重新构建南宋词女性化特征演进史的整体框架。文中主要对易安词(附朱淑真词)、稼轩词、白石词、梦窗词等进行个案研究,目的在于梳理出南宋代表性词人之间在词风上互相传承的关系,以此归结出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史。
南宋词,女性化特征,演进史
笔者在本文中提到的词的“女性化”特征这一概念,不是指从生物学角度定义的区别于男性的女性倾向的性别概念,而是一个文学范畴的概念,它是指包括男性在内的带有女性人格气质的文学风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谈到:“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1]也就是说词对于诗来说,更适合表达人类内心深处曲折幽微,难以言表的情感。所谓“诗庄词媚”之“媚”,是词与生俱来的本色。从性别文化的视角来说,“诗庄”代表的男人的形象,“词媚”则是女人的气质。所以说,词的女性化审美特质是词体自身“富有意味的形式”。因此我们在研究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史时,不仅包括各个时期女性词人自己所写的具有女性风格的词,还包括男性词人以男性视角所写的具有女性风格的词,也包括男性词人以女性口吻所写的男子作闺音之词。
从史学角度研究唐宋词的成果层出不穷。叶嘉莹先生很早以前就将词体的孕育产生、不断成长的过程,视为一种“生命”之流,注重在词“史”的发展流变中,探寻词的美感特质,区别出词体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同样立足于史学的视角,笔者试图梳理出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史,其研究视野既包括宋代女性词中自然存在的女性化特征,也包括男性词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化风格。关于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问题,参见拙文《论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史》,承接此文笔者在此侧重论述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问题。
词发展到南宋,不仅仅是男性词人的天下,还产生了不少著名的女性词人,像李清照、朱淑真等,这使词本体所涵纳的女性化特征再度彰显出来。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之所以非常鲜明,这和南宋时期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低下,心态上非常凄清苍凉。尤其是到了南宋末期,文人士大夫之族已不再是慷慨愤激,斗志昂扬,他们只能在无望和衰败中低声浅唱,这更加促成了词的女性化特征。词至易安,得天独厚的女性身份,及其写作对象和性别视角,无疑使词的女性化特征表现得更为酣畅淋漓。朱淑真继之而起,《断肠词》中凝聚着女性的血与泪,女性的烙印极其鲜明,自然而然地保持了词的女性化特征。辛弃疾的词悲壮而沉郁顿挫,表面上看呈现出极具男性化的特质,但在以豪放著称的稼轩词中,竟然处处能看到女性化的影子。稼轩词中的大量景物的选取、典故的运用形成了词的幽深隐约之美,加之女性题材与女性语言的使用,使稼轩词不得不染上了女性化的审美特征。而姜夔、吴文英等人的词,细腻纤弱,以一种女性的敏感思维来感伤国事,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女性化的意味,又杂入柳词风貌,少游情怀,呈现出一种回归词本体的女性化特质,是唐宋词体发展到末期的集大成。
1.易安词(兼及朱淑真词)。词自产生以来,其为艳科,其女性化特征已成为不争之论,但这种女性化的特征却是由男性词人代女性立言,以所谓“男子而作闺音”的形式来完成的。到了李清照、朱淑真等女性词人,她们以其独特的性别特征尽情地演绎着词的当行本色。女性词人的创作虽然因为客观因素创作题材比较狭窄,但她们在这狭窄的天地里能够深透专注地倾听自己内心世界每一个细小真切的声音,展现出来的是女性真正的情感世界。李清照堪称是最为杰出的一个!这一点沈谦《填词杂说》有过评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叶嘉莹在《迦陵论词丛稿》中也曾经说到:“清照以女性之作者,使用女性语言和女性化文体,来叙写女性自己之情思,自然应该可以在其纯乎纯者之女性方面,达到一种过人成就。”[2]男性词作中的女性形象,只是男性词人通过猜测假想描摹出来的,而易安以其细腻的女性心灵去感受生活,去写诗填词,以一种女性的自我叙写或者叙写自我,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个性独具的女性形象,尽情地摹写出了女性的真实生活。易安与其它女性词人不同的是,她同时还能够以女性视角去展现南宋的士大夫生活。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是这样评价的:“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从淮海、大晟来,则铸语则多生造。”[3]的确,易安词诚如少游词一样,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词作中,只不过易安的不幸要远远超过少游,因为她经历了丧夫之痛、孀居之苦,再嫁之辱,亡国之哀。贯穿易安词“始终的是那忧郁伤感的情怀,或是夫妻离别相思之苦,或是无辜受株连的愤懑之情,或是漂泊无依的孤独之感,或是家国沦丧的切肤之痛,总之,这种终其一生的伤感情绪,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女性审美意识。……易安在咏花词中唤回了女性自己真实的生命,把有着丰富多彩的感情的健全的女性人格展示给了我们,真正呈现了从礼教的禁锢中获得解放的人性魅力。”[4]易安直承美成的是艺术化地使事用典,了然无痕,却运用得贴切自然,增加了词的含蓄朦胧之态。易安还经常以平常白话语填词,多少又杂有着柳词的特色,但又明显略胜柳词一筹。因为易安有着惊人的语言创造力和表现力,她的平常白话语极为纯净,而且清新如洗,不仅抛开了当时词坛流行的淫词丽语,还剔除了下层民众口语中的俚语鄙词,真正做到了化俗为雅,扭转了自柳永形成的“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域,而词语尘下”的俗艳词风。以上种种,使原本就是女性词人创作的易安词更为婉约,形成了极富女性风格的“易安体”,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婉约词宗的地位。王士禛《花草蒙拾》评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李清照的确受之无愧,同时对词本体的女性化特征更是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南宋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女性词人还有朱淑真。正如清代陈廷焯所言:“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一生幽居,一生孤独寂寞,有《断肠词》传世。综合来看,朱淑真的词以情胜,在风格上呈现出清空婉约,蕴藉含情的特点。朱淑真由于生活遭际与李清照不同,因此《断肠词》的女性化特征更为鲜明。首先,从创作题材看,朱淑真的词大多数局限在个人生活天地里,视野狭窄,题材单调,反映的都是闺阁生活,抒发相思离别、伤春悲愁之情,调子低沉,感情柔弱,颇有晚唐五代和北宋词之遗风,女性化倾向比较明显。朱淑真在词的创作上又深受李清照的影响,经常能够化用易安词中的名句。像李清照《醉花阴》中有“人比黄花瘦”,朱淑真则在《菩萨蛮》中化用借鉴写出了“花不知人瘦”。李清照在《浣溪沙》中有“眼波才动被人猜”,朱淑真则在《清平乐》中说“娇痴不怕人猜”等等,可以看出朱淑真深得易安词之精髓。其次,从写作视角看,朱淑真以一种鲜明的女性视角,倾情地塑造了一个洒脱开朗、自由欢乐、无拘无束的女性自我形象,以其天真烂漫的个性体现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体现出对女性人性的复原。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朱淑真极具个性,也颇有傲骨。她敢于蔑视封建礼教,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去追求个人幸福,毫无遮掩地倾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宁死不屈,把满腔愤闷、忧愁全部融入诗词创作之中。她的词尽管缠绵悱恻,可读者感受到的是词人自立、平等、坦然的心态。她对她的那份爱情充满了自信,她的相思之情几乎是单向的情感表述和宣泄,绵绵不绝,汹涌喷发,可以说是对封建时代女性的含蓄内敛的抒情方式及内在心理特征的一种反叛。在她的《断肠词》里,作者突破了中国传统男女两性关系的文化编码,超越了男权世界的形象群体、话语体系和话语模式,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写出了女人眼中真实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展示了女人内心被历史和秩序所遮蔽的真实,传达了女性觉醒和妇女解放的呼唤。[5]朱淑真作为一个女性词人,用女性的语言来反映女性生命深层的意蕴、独特的心理,进一步发展了词的当行本色,铸就了词的女性化特征。
2.稼轩词。稼轩词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之于词的女性化特征而言,也是最为难以阐释的一个词人。关于稼轩词的风格,历来有豪放说、非豪放说、豪放婉约说等。近年又有学者提出了“悲壮沉郁”说,这“悲壮沉郁”,既是苏辛士大夫文人词与温柳伶工词之不同,也是苏辛等非专业词人词与白石后的专业词人词之不同,同时,悲壮沉郁,也划清了苏辛之间的不同,标示了稼轩词之独特的词体属性。[6]虽然稼轩词的风格如此,但我们知道词体在演变的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着词的本体特征,一方面为词本体增加一些新的内涵。稼轩这是在前人尤其是苏轼的基础上实现了以文为词,将士大夫的旷达人生发展为悲壮沉郁,但这并不影响稼轩词对词女性化特征的延续。在辛弃疾现存的629首(据唐圭璋所辑《全宋词》及孔凡礼《全宋词补辑》统计)词中,仍旧存有80余首关涉女性题材的词作。在这些女性题材词作中,稼轩一改其坚如刚的豪放雄浑的一贯风格,而转以婉转细致之笔触,生动地描绘出人类心灵的另一层面,体现出稼轩词柔如水的词本体女性化风格特征,呈现出深邈婉曲的艺术魅力。这充分说明他并不拒绝对优美、阴柔之美的理解与追求,反而能把豪放和婉约兼容并包,只是在创作中根据描写对象与特定的情感,视具体情形而有所侧重。也就是说虽然也是写闺思艳情,但其中却仍旧不减其英雄本色,这才是稼轩词的主要特质,尽管如此,稼轩词还是保留了词的女性化特征。
3.白石词。关于白石词的创作题材问题,夏承焘先生曾经做过全面的统计,具体如下:“白石词共有八十多首,依它的内容来分,感慨国事、抒写身世之感的像《扬州慢》、《玲珑四犯》等有十四五首;山水记游、节序咏怀的像《点绛唇》、《鹧鸪天》等,交游酬赠的像《石湖仙》、《蓦山溪》等各有十三四首;怀念合肥妓女的却有十八九首……;其余二三十首都是咏物之作(咏梅花的有十七首),算是他作品中分量最多的一类。后来高观国、史达祖、周密诸人,各爱好姜词,也各以此擅场……宋末遗民为了避忌讳,便多用咏物词寄托故国沧桑之感。”[7]从夏先生的统计来看,白石词以咏物为主,咏物词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白石的创作手法,要想达到咏物的不黏不脱之妙,形神兼备,一般来说会以虚拟的写作形式来完成,这就增强了白石词的朦胧婉约之美,加之南宋士人末世情怀和白石特殊的人生经历、人生方式,更使词在经历几次大开大阖之后,走向了词本体的回归。白石词的女性化特征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白石曾经以“三生杜牧之”自比,而且他也确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白石在年轻时曾于合肥与一歌妓恋爱,但最终未果。白石创作的二十几首艳性词差不多都与他年轻时的合肥艳遇有关,词人对那份缱绻情思一直铭刻于心,乃至于将恋情失意的伤悲与人生命运的慨叹有机地结合起来,凄切缠绵,悱恻往复,感人至深。白石有着十分进步的女性观,在白石词中的女性不再是低层次地仅供男性声色享乐的玩偶,而是白石精神生活中的一份美好回忆,一种情感寄托。在这一点上明显看出白石词继承了晏几道、秦观、周邦彦追求骚雅的创作思路,正如张炎所评说的那样,白石之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8]。因此笔者认为白石词的女性化特征不仅是词本体特征的再度张扬,而且是词本体特征真正的雅化,这对吴文英的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梦窗词。梦窗终生布衣,穷困潦倒,寄人篱下。但后世对梦窗词评价很高,如梦窗词是“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浓挚”,“由南追北,是词家转境”[9]等等。这些评论充分说明了梦窗词并不是简单的对南宋词的收束,同时他也包涵了北宋的词风,甚至于涵纳了晚唐五代之神韵。梦窗词是唐宋词体发展到尾声时代的一次整合,可以看作是唐宋词的最后辉煌。从梦窗的酬唱应和、节序游赏之词,可以窥见到那个破碎时代的世俗风情。但“总观吴文英的生活经历,他与政治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他之所以在文坛驰声传名,恐怕主要还靠他那些哀感顽艳的恋情词篇。”[10]由是观之,梦窗的情词在词史研究中的价值毋庸置疑。梦窗一生漂泊的苦楚郁结于心,他受姜夔影响,把自己对生命意识的慨叹融入到了女性题材词的创作之中,以自身全部的生命去谱写120余首让读者黯然销魂的艳情恋歌。在写情上,梦窗是极为率真的,他把自己的情爱生活真实地记录出来,颇有柳永风貌,同时那种哀婉之音、愁苦之韵又似少游情怀。梦窗女性题材的词作,以往艳情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多为妆楼颙望、衷情期待、满腹哀怨的粉闺翠阁中的柔弱女子,梦窗独辟蹊径倾情打造,将其置换成了梦窗自身的倚窗而望,使其词具有明显的女性化特征。
以上笔者对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史进行了粗略描述,由于这是一个词史方面的问题,所以笔者先对词史链条上的每一个局部问题像易安词、稼轩词、白石词等进行个案梳理,然后用史学模式和史学思维重新构建南宋词女性化特征发展流变的整体框架,再用整体框架来规范每一个局部细节问题。个案研究意在梳理出词人之间在词风上互相传承的关系,以此归结出南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史。
[1]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G]//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58页.
[2]叶熹莹.迦陵论词丛稿(修订本)[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61页.
[3][清]陈廷焯,撰,杜维沫,校点.白雨斋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第52页.
[4]孙艳红.易安咏花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识探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4).
[5]孙艳红.朱淑真女性自我情结透视[J].社会科学战线,2007(6).
[6]木斋.宋词体演进史[M].中华书局,2008:228.
[7]夏承焘.论姜白石的词风[G]//姜白石词编年笺注(代序).中华书局,1961:2—3.
[8]张炎,夏承焘,校注.词源[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9.
[9][清]周济,撰.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2、13.
[10]杨海明.唐宋词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517.
(责任编辑:章永林)
Abstract:The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have gone through a tortuous course of evolution.This thesismainly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ern Song poems.First of all,the author has done a series of case studies of each representative poet'swriting style along the historical chain of the Southern Song poem history,and then has reconstructed an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modes and thoughts.The case studies of the poems of Yi'an(attached with Zhu Shuzhen's poems),Jiaxuan, Baishi and Mengchuang are intended to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mutual inheritance of the representative poets' writing styles in order to draw a conclusion of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ems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Key words:classical Chinese poem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feminine characteristics;evolution history
Classical Chinese Poem s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Evolution History of Fem inine Characteristics
SUN Yan-ho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
I207.23
A
1008—7974(2011)01—0080—0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宋词的女性化特征演进史”。项目编号:09CZW030(中国西安国际词学会会议论文)
2010—09—21
孙艳红(1970-),女,吉林洮南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