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背景下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培养的思考

2011-03-18 15:12林晓红大连大学辽宁大连11662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格民主意识

林晓红(大连大学,辽宁大连116622)

深化改革背景下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培养的思考

林晓红
(大连大学,辽宁大连116622)

深化改革需要大学生高度的政治民主意识。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和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民主意识,西方民主价值观就会浸淫我国大学生。建国后历次社会政治运动以及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与大学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的政治民主意识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制约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的养成,使之无法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高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摒弃功利性的教育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建设适应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的大学文化环境,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学生。

深化改革;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教育教学改革

一、引言

温总理在第八次深圳考察中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要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坚决惩治贪污腐败;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特别是要保障司法公正,重视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使人们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卓著成就。综合起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得到了深刻调整,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毋庸置疑,这些变化中的成分并不都是积极的。事实上,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存在一系列的危机。例如因官员腐败导致的政府信任危机,因分配差距过大导致的社会公正性危机等等。正视并解决这些危机,已经成为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的关键。而这些都必须依赖政治体制改革保障,必须依赖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改革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民主意识。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公民高度的政治改革热情与民主意识,更需要在校大学生参与政治改革的热情与政治民主意识。因为他们步入社会就将面临我国社会深化改革的大潮,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必将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民主意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价值观我们不去引领,不去主动培养,就会有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去引领或浸淫渗透。因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参与政治改革的热情与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的责任,必须积极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

二、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的现状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其基本内涵主要有政治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权利意识、以及社会主义的民主价值观等。它的动力基础是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健全的人格以及对政治的信任度与对政治的参与热情等。对照这些基本内涵可以发现:我国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普遍不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薄弱。不同高校的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也往往存在巨大差异,例如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学生与一些地方大学的学生就存在巨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有:国内一些政治运动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经大学生的父辈流传下来了;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失;最后还与高校的大学文化环境有关。

应当说,无论是社会政治历史的间接影响,还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影响,还是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文化环境,都严重滞后了我国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的养成。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热情与政治民主意识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已经无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需要,无法完全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的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学生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普遍存在格式化、偏重知识教学、见物不见人的弊端,即便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程中,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压抑了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养成,抑制了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究其原因,在思想观念的层面上,就是没有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工具论产生的消极影响。要解决这种见物不见人的教育弊端,首先必须树立‘人本’的教育理念。

在高校树立‘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把大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一切以大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全面关照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使之成为21世纪具有高度素质的合格的共和国公民。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工作主要包括: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教与学’向‘学与教’的转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在教育管理与教学中全面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建设适应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大学文化。从而建成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全面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有利于大学生人格与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成长为富有民主精神与意识的公民创造条件。

2.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养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就过于宽泛笼统,强调了社会要求,却忽视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人格的塑造。为此,必须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其次应改变教学内容侧重理论,缺乏时代气息,缺乏对各种社会现象开展深层研究,以及缺乏对大学生人格塑造过程性分析的状况。积极实现从‘教与学’向‘学与教’的教学模式转变。积极开展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引导大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判断能力,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建构其自身的公民素质。最后应积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与方法,使这种评价真正能够引导大学生主动的进行自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的养成。

3.建设具有民主氛围的大学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民主意识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的培养液。建设具有浓厚民主氛围的大学文化,是培养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这也是不同大学的大学生政治热情与民主意识常常具有根本区别的重要原因。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很多,包括诸如学术的自由和民主,社会主义政治的自由和民主,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各种教育教学的硬条件和软条件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在管理上的观念与行为,高教界对此有普遍共识,不必详细赘述。但是无论怎样的大学文化建设,真正能够培养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的,首先必须是能够保护大学生政治热情的大学文化。不能够保护这种热情的大学文化,就不可能胜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然而相当多的时候,我国某些高校在学生管理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只能培养出小棉羊式的大学生,极不利于大学生政治民主意识的养成。例如在三好学生以及各种奖学金等的评选上,常常就是单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的评选标准。再如北京奥运前在大学生中间涌现的爱国热情,很多高校就是以稳定为由,将大学生禁锢在校园内,不允许他们到社会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理由表面上是冠冕堂皇的,然而实际上是管理者在自保乌纱,是不相信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这种最愚蠢最无能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毫无疑问地严重摧残了大学生的爱国政治热情与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完全违背了高校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独立人格、与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的教育责任。

社会在发展,人民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在不断提高,这是历史的必然,谁也阻挡不了历史脚步。温总理指出:“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在这个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高校必须遵循党的十七大制定的方针路线,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与政治民主意识,使他们步入社会即成为合格的共和国公民。

(责任编辑:滢桥)

D64

A

1008—7974(2011)01—0066—02

2010—11—11

林晓红(1968-),辽宁大连人,大连大学电教中心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人格民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