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睿智博大——李华伟先生的人格魅力

2011-03-18 13:50:28周子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1年4期
关键词:馆长图书馆

周子荣

(浙江医科大学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6)

初识李华伟先生

认识李华伟先生,是在1993年夏。那时我获得了卫生部给我校的世行贷款项目《卫生-Ⅲ》资助的一个出国进修六个月的名额,经浙江大学图书馆夏勇副馆长牵线搭桥,让我去上海见到了正在中国访问的李华伟先生。记得那天我去了李馆长下榻的宾馆,他看起来60岁左右,精神饱满,一派学者风度。他详细地询问了我的情况后,就说可以接受我去他的图书馆进修。那时我对俄亥俄大学毫无认识,只说我是医学图书馆员,希望去对口的专业图书馆。李说他的图书馆有专门的Health Science Library(医学分馆)可供我学习,他回去后就给我发邀请信。当时我想,为出国之事,我联系了多个单位,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都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成行,难道这次成功得这么快?果然,在他返美不到一月,9月16日我就收到了他亲笔签字的邀请函!我从内心深深佩服李馆长的办事效率。

1994年2月17日,我终于来到了位于俄亥俄州东南小镇Athens(雅典)的俄亥俄大学。那年我51岁,第一次出国是多么地陌生、多么地新奇!甚至还有一些担心。但是,在我到达之前,李馆长已经委托他的助手为我找好了公寓,并派中国留学生开车到州府Columbus机场接我。到了公寓我才知道李馆长刚做完腰椎手术不久,正在家中休养。谁知第二天早晨李馆长的电话就来了,他热烈欢迎我来到Athens,让我休息两天倒时差再去图书馆报到。他因病还不能上班,但我的访问、进修计划都交付馆长助理Kent先生执行。

在我进入图书馆工作,还没见到李馆长本人就耳濡目染了许多有关李馆长的信息。他的名字在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中有口皆碑,人们都说李馆长对中国人特别好,无论是联系出国、办理延长配偶陪读,还是到美国以后遇到的种种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为大家解决。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各类中国人都知道图书馆李馆长是一个学识渊博、和蔼可亲的长者。后来我接触到的来自日本、泰国、朝鲜、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访问学者,都和我谈到了对李馆长同样的印象。中国人都尊敬地称呼他“李馆长”,而美国人都按他们的习惯叫他“Dr.Lee”。2月底,李馆长病后第一天上班,我们一批中国学生刚好在图书馆的餐厅吃早饭,其中一人先看到他从门外走过,就叫了一声“李馆长来了。”室内所有的人不约而同地奔出去围住李馆长问长问短,那种亲热的场面使人非常感动。李馆长在人群中一眼看到我,马上和我讲话,说等他处理好公务会通知我去他办公室交谈。

李华伟馆长与Alden图书馆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进一步了解了李馆长以及他所领导的图书馆在全美图书馆界所处的地位和贡献。OU(俄亥俄大学的英文简称)是美国最古老的公立大学之一,始建于1804年。该校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声誉是与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服务体系分不开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高度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它是1971年建立起来的OCLC联机图书馆网络中心的创建者之一,当年8月26日,该馆为OCLC输入了第一条书目记录,故在美国享有殊荣,被称为美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先锋。该馆拥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Alice、一个联网的光盘检索系统、一个与全州图书馆共享的网络OhioLINK以及通过该网与OCLC、Internet等国际网络相连,实现文献的联机检索、传递和馆际互借。

俄亥俄大学图书馆以该校第十五届校长V.Alden博士的名字命名为“Alden图书馆”,它的显著成就是在馆长李华伟博士富有远见的领导下取得的。李馆长原籍中国福建,早在1966年起就任美国多所大学的图书馆馆长,是海外华人任此职务的第一人。1968年,他曾受美国国际开发总署的委托,赴泰国曼谷创建亚洲理工学院图书馆和资讯中心,并任该中心主任达七年之久。李馆长是俄亥俄大学院长级的资深教授和著名图书馆学者,著述丰富,理论与实践俱佳。他多次获得美国图书馆协会、学会的嘉奖,曾获“全美最佳大学图书馆长”的光荣称号。他一直是北美和东南亚地区图书馆界的活跃领导人。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不久,李馆长就多次来华讲学,曾受到中央领导万里委员长的接见。

我与李馆长在一起的日子

有了这样一位领导做坚强后盾,我还担心什么呢?由于自己首次出国,在与美国馆员共事和沟通中总是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所以,我把平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都记在笔记本上,等有机会见到李馆长时当面询问他。然而,李馆长的工作非常忙碌,要见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直接去找他,就会受到秘书的挡驾。若晚间打他家里电话,也只能简单的问候,要考虑他的休息。谈业务细节问题是要花相当时间的。半年中我到他办公室进行个别交谈只有两次,而且都是事先和秘书预约,提交了要问的问题。3月下旬的第一次面唔,李馆长就我提出的七个问题一一作答,特别对馆内人员编制、考核、管理等具体方法和我作了详细的解释。谈得多了,他腰伤难受得坐不住了,就躺到地毯上和我继续说了一个多小时。我真的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这么一个世界闻名的大学者、大专家,躺在地上和我一个普通的Intern(实习生)对话,叫我怎么接受得了!随后,他又给了我许多文字资料,使我可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这次谈话解决了我许多问题,出门后感到无比畅快。第二次谈话是在5月底。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已顺利地在全馆各业务部门作了轮转,与美国馆员的交流合作已经比较自如,我对重点研习的编目和医学分馆的业务流程都已比较熟悉了。我开始对当时国内还不甚发展的网络化技术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习。有一篇介绍OhioLINK(俄亥俄州图书馆网)的论文和李馆长的报告“90年代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的新思路”,我读后感到启发挺大,决定将它们译成中文,带回中国作介绍。但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背景我不知道,有些新技术、新词汇很难找到确切的意思,就趁这次谈话的机会请李馆长斧正。记得其中有个“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的概念,经李馆长解释其内涵后,我说应译成“定题情报服务”,他说这个译法非常好。

还有一件难忘的事。5月中旬,李馆长与我和另一位实习生董蔷(女)打招呼,说25日有一个重要会议让我们参加。24日午餐时,馆长助理Kent先生又提醒我们。我们问是什么重要的会,他说话一向很风趣,回答说:“About money raising!Every body needs money!”又说:“Dress well!”我们不解,觉得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去就是了。第二天上午九时,我们穿戴正式些,进了图书馆会议室,就看到迎面一幅大标语:“Welcome International Library Intern!”,里面坐好了馆内各部门的头头,角上放好了各种摄像、录像机。正疑惑着,只见李馆长陪同一位身穿翠绿色裙装西服的女士步入会议室。一进来就向大家介绍这位女士(可惜我没记住名字),她是俄亥俄大学董事会的董事长,学 校 International Library Intern Exchange Program(国际图书馆员交流项目)的负责人。后又向董事长一一介绍参会人员,最后还特别向她介绍了我和小董。董事长亲切地向我们问好,并直接问了我许多问题。比如,你在这儿呆多久?你喜欢Alden图书馆吗?你在这里学了些什么?对你返回中国有帮助吗?我一一作答,特别提到美国图书馆高度自动化、网络化的技术是我们中国图书馆的楷模,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中国学不到的东西,如On-line Cataloguing(联机编目)等。我说我非常感谢李馆长给我提供这么难得的机会。李馆长在一旁也不断地介绍我在OU的表现,表扬我对他们编目部工作的支持。董事长频频点头,好像很满意。在我们对话的过程中,摄影师全都把镜头对准我们。整个会议都是自由交谈,大约持续了40分钟。当晚,这段录像还在大学的电视台播放了。会后,Kent笑着说,你们俩个是今天的Movie star!是啊,来这里三个多月,参加了大大小小多少会议,我们都是配角,今天我们当了主角。其实,这是李馆长一次绝妙的安排。他用我们实习生作为活典型,让主管领导直接体察国际图书馆员交流的意义和效益,从而拨出更多的资金来扶持和发展这个项目。这就是李馆长的领导艺术。他不是刻意地去运作,也不告诉我们做准备,而是在完全放松和真实的状态下去完成他的计划。这种事情如果在国内,肯定不会这样去做。

到Alden图书馆学习的实习生很多,他们来自世界各国,但像我这么“高龄”的却很少。我没有他们在年龄上的优势,但我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认真、踏实地学会美国的先进技术,回来改变自己的图书馆。李馆长阅人无数,他也确实看到了我这一点。所以,我感到他对我是特别关注,只要有机会总是让我去参与。3月中旬他让医学分馆馆长Goss女士带我去州府Columbus参加俄亥俄州医学图书馆协作会议。6月,他抽空自己开车带我到大名鼎鼎的CAS(化学文摘总社)和OCLC(联机编目中心)参观访问一天,这是两个风靡世界的文献制作中心和网络中心,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在这里我亲眼见证了它们宏伟的规模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后,李馆长又组织馆内12位来自不同国家实习生去Michigan(密歇根州)的Ann Arbor市参观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和 UMI(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世界缩微公司)。通过这些活动,使我大开眼界,大大拓宽了我对图书情报事业的思路。最使我难忘的是6月24-30日,李馆长亲自带我飞赴美国最南端Miami(迈阿密)市参加ALA(美国图书馆协会)的第113届年会。按美国惯例,参会人员都是自费的,但李馆长考虑到访问学者在美生活的经费很少,就破例把我作为全馆七位参会者中唯一的一位公费生。到了迈阿密,李馆长是大忙人,每天都有应酬,很难见得到他。但他还是抽出一个晚上请我和几位泰国实习生去了正宗的泰国饭店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在这一周里,我真正感受到了美国极其发达的图书情报事业:参加了大型学术报告会、小型交流会、外国客人图书馆员座谈会、各种宴会、酒会、文艺演出会,参观了琳琅满目的图书、期刊、各载体文献和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大型展览会,忙得不亦乐乎!大会主题是:Customer service:The heart of library!(用户服务:图书馆的核心)在各种场合,我遇见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工作者,还有一些已经在美择业、很有成就的中国馆员,大家畅谈图书馆的业务、技术、发展和困境。尽管会议只有短短的七天,我所听到、看到、接触到的东西也不能深入,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经历这么大广度、这么多角度的专业交流,确实是受益匪浅。归途中,李馆长问我有什么感受,我只能说:“太精彩、太丰富了,吃进去的太多,只有回家慢慢消化了。”

七月,是我在美的最后一月,本想再看些资料,写点心得等。但李馆长根据编目部的提议要我去那里帮忙。因为,有大批港台书籍和录像带到馆,这些中文资料的编目是美国馆员最困难的,而且大部分没数据可拷,都要做原始编目。我在国内做了几十年的编目工作,也在杭州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执教过十年《西文编目》课,出版过专著,又经在这里的机编实践,应该是个理想的帮手。李馆长说,这个月算是在这里打工,馆里付报酬给我。我说我不要报酬,李馆长这么帮我、指导、培养我,我报答还不够呢!他说:“在美国,你不用客气,这是对你辛劳付出的一点补偿。”于是,我就又到编目部工作,与老馆员David先生协作得珠联璧合:我将文献内容复述给他听,并进行 MARC(机读目录)著录,其中中文题名要转换成韦氏拼音和汉语拼音各一次。他负责主题标引、取分类号、写英文摘要和查核Authority file(规范档)。双方都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当然,其中的趣事笑料颇多,限于篇幅,不再细述。一月时间很快过去,我们也完成了其中绝大部分任务。

在我八月初离开OU之前,李馆长要我做个总结,并在馆内为我举行的送别会上演讲。他还特地给我校校长郑树教授写了一封褒奖我的信,说我是到OU图书馆来的访问学者中的Top(最好的),我自知受之有愧。7月29日下午3时,欢送会准时召开,李馆长亲自主持,馆内人员除值班的差不多全都来了。由于认真准备,我的发言还算是顺利,但也免不了出些小纰漏,大家多次报以我热烈的掌声。在会上,李馆长对我做了很好的评价,发给我由校长签名的结业证书。图书馆为我定做了一个很大的冰淇淋蛋糕,上面红色标花是“Good Luck Mr.Zhou!”,祝我回家一路平安。欢送会在亲切的交谈和深深的祝福声中结束。

终生难忘的印象

此次美国之行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我所认识的李华伟馆长就是这么一个平易近人、对人充满爱心的,为美国、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图书馆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有一次和他聊天时,我说美国人都说你是一个“Powerful dean!”(能力极强的馆长),大家一定都很佩服你吧?李馆长说:“哪里!Powerful一词在美国的含义,一半是褒,一半是贬,其实是说我太厉害,难惹!”我想,不管是褒是贬,一个这么大的图书馆,选择华人来当第一把手,而且管理有度,成绩斐然,这足以证明李馆长有非凡的能力!总之,亲和、睿智、博大是李馆长留给我永远的印象。在庆贺李华伟先生八十寿诞之际,我撰此小文作为美好的回忆。我深深祝愿李华伟先生和他的夫人Mary健康长寿,享受幸福晚年! (2011年9月16日)

猜你喜欢
馆长图书馆
我的老师是馆长
图书馆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农民“馆长”李铜
去图书馆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图书馆界(2013年5期)2013-03-11 18:50:34
难书
文苑·感悟(2009年9期)2009-06-24 09:25:46
这些书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