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馆长实践中的“六有”

2011-03-18 13:50:28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1年4期
关键词:馆长馆员图书馆

陈 蓉

(江阴市图书馆,江苏 江阴 214431)

我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图书馆馆长,2006年进入江阴图书馆工作,2007年被任命为馆长。曾经是一个对图书馆业务一无所知、偶尔去借阅的普通读者,就此和图书馆、图书馆馆长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缘份,从此改变了我对图书馆狭隘的认识,也改变了自己如何在工作中寻找生活方向,更好更充实面向未来的看法。它引导我走入了人生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打开了重新看待一个人、一个图书馆和一座城市关系的新视角。有了这样的基点和态度,图书馆便在生活中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做好一个基层图书馆馆长是一种职责和义务,它可以是一种主动,一种探索,一种热情,一种人生。具体来说,可概述为以下要点——

1 要有有为才有位的信念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考核和评价一个基层图书馆,主要看它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了多少贡献?百姓从图书馆受益多少?它对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全民的文化素质提升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这都是需要馆长在明确了要求和任务后努力去实践并作为的。不是关着门不管服务对象的需求在做,也不是只是一味地发扬传统而不问现在和未来在做。我和很多基层图书馆馆长交流中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馆长若不想有为,只要图书馆保证每天门开着,窗口有工作人员看着就可以了,你的每一天都可以很清闲。当然,真正的地位肯定不是这样得来的。但若你想赢得图书馆在本地领导和百姓中的口碑,远远不是开门就能实现的,你会很忙碌,会发现图书馆空间里蕴藏着无限潜力等待去挖掘,也有一个连着一个的服务功能可以去拓展深入,更会惊喜地发现馆内所有的无序的资源,可以经过你创新的思考实践后而有规律地排列,图书馆的服务效益不断提高。这也就是一个想有作为的基层图书馆馆长能取得认可,基层图书馆获得应有地位的时候。

当馆长要冲破很多阻力承担很多压力,包括馆员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非议。去践行有位这个目标时,不要担心和犹豫,时间是最好的裁判,长远的理解将来自于所展现的信念和行动力,以及公共图书馆人文精神在你身上的一种光芒。大家也会看到,图书馆社会地位的光彩背后,有馆长的辛勤和智慧,只要每一个基层馆长愿意去付出,都会拥有这样的欣慰时刻。

2 要有开放理念

和很多对图书馆不甚了解的人一样,在未进入图书馆工作前,我也只是认为图书馆是单纯的借书还书之地。但进入到这个领域后,加之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图书馆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我日益明白了图书馆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远非“借阅”二字可涵盖。今天的基层图书馆馆长处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好时代:地方政府重视,文化诉求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社会文明程度、群众素质期待提升等等。但也有阅读风气萎靡、人心浮躁等负面现象。这样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中,如何创造好图书馆的小环境,如何使一个天天敞开大门的图书馆,让城乡读者自愿地长久地聚集进来,并从中受到学习、阅读、教育之益,就是馆长第一要思考的问题,即要有开放理念。

这个开放理念直接决定了馆长对本馆的发展定位,在一个城市中的文化地位以及要在市民心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它也将是对广大读者开放模式、服务态度的一个信号。图书馆所有内在的业务都将通过这样的开放的办馆理念,外化并具象到读者身边。接受的,就是适合群众的;有异议的,就需要调整。理念象根基一样,夯实稳固了,事业才会蓬勃发展。江阴图书馆在2008年确立了办馆理念:市民的大书房、城市的大教室、文明的大窗口。它第一次把服务的对象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图书馆是服务的完全提供者,并承诺化地构建起新型的服务和被服务关系。图书馆、读者、城市这三者实现了理念上的有机互动。

3 要有坚定持久的行动力

一个有全局意识的基层图书馆馆长必定是要考虑本馆事业的长远发展,并非只看一时或一年,要有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这是着眼本馆实际,跟随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基本理念、办馆宗旨不变的情况下,馆长还是要为本馆制定每年的发展思路、重点工作,这既给自己明确工作,予以合理部署,让全体馆员围绕核心任务提高工作水平,同时也是馆长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坚定持久地把图书馆公共开放服务往深处推进、层层递进的一种行动力。这些长期的努力到了一定的时候,会形成累积效应和基层馆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我馆自2006年以来,每年都围绕公共服务提出不同的服务创新主题。2006年是“服务意识转变年”,也是我们新馆建成开放后第一个整年。我馆从传统型向现代开放型服务转变,从重物理空间建设转向重人文空间建设,想法在于良好的馆舍条件应该要有良好的服务素养来匹配。2007年是“双抓双促年”,即抓管理促工作效能提升,抓业务促专业技能提高,全年重点落实到馆员的服务规范和图书馆业务技能上。2008年是“培训年”,延伸上一年度的业务提高,把馆员培训形成制度,安排每月课时量,内容从专业拓展到馆员素质提升各个方面,也启动了部门中层干部轮讲制度。2009年是“服务年”,这一年,我馆借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契机,全面挖掘服务效益提升潜能,通过启动我市总分馆“一卡通”建设,提出“365天,天天开放”口号、实行“早九点到晚九点免费开放”制度、在全国公共馆中首创“儿童绘本馆”等各种举措,使公共服务上了崭新的台阶。2010年,我在各项基础工作较为扎实,阅读推广已初露端倪的情况下,又推出了“阅读促进年”,以“幸福生活,从阅读开始”为口号,全力以赴向广大读者创新推出了成人、少儿类阅读推广活动百余项,打造江阴馆倡导阅读的创意形象,和广大读者的互动进一步增强。2011年,我再次围绕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热点和全市总分馆全部建成开放的中心工作,确立为“服务效益提升年”,并在全馆提出了以争创“学习型馆员、学习型图书馆”主题活动来提升服务素质。

几年的实践证明,在馆长岗位上,迫切性也好,责任感也好,带头人始终要敢于想,敢于去实施,同时还要敢于承担和面对有时决策的失误,有勇气去调整和改变,并把这种工作态度和方式坚持和深入下去,而非临时性地、随意性地、没有计划性地把不成熟的思路落实到具体业务上。馆长行动力的坚持会影响到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培养出一部分有行动力的优秀馆员。

4 要有服务的习惯性思维

我尝试了相当一段时间去摆脱自己是一个读者管理者的身份,这很重要,它决定了我能否率先,然后带领团队自然地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来思考办馆方向,服务公众。后来我在馆内谈了这样一个观点:读者是来让我们服务的,只有在馆内出现违反公德、社会秩序、法律秩序时,我们才有权劝阻和管理。馆员的工作规范、态度才是真正需要馆内制度管理的。服务和管理的对象被明确和调整了,我和中层干部的工作就很快有了新的出发点,馆员的工作状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气象、风气面貌都全然不同。

大家一改俨然是图书馆管理者的骄傲身份,从一句话、一个表情、一种姿态做起,诚恳热情,适应起每个馆员都是服务读者的工作身份。“读者爱来不来,图书馆无所谓,少来一点工作还轻松些”、“到图书馆来的读者就是必须服从管理规定”、“馆长和职责要求的才做、自发主动的工作不干”、“窗口开着就行,还搞什么读者活动”等原先存在的观点和现象统统都被改观。馆长和馆员都是服务者,服务就是江阴馆的宗旨,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思维渐渐变成全馆的共识,并体现到各种服务现象中。窗口一个小小的文明提示标语,坚决不用“禁止”、“严禁”等权威话语,改用“请勿”、“麻烦”、“对不起”等,放低我们的姿态,让读者心里也舒适温暖一些,更能接受。少儿读者的窗口不采用和成人一样的氛围营造方式,馆里帮馆员们买来彩色的纸和笔,年轻女馆员向幼儿园老师学习手工制作书写,她们主动创意,把温馨的提示和亲切的话语用少儿喜爱的可爱方式进行了布置装饰,和少儿读者缩短了心灵距离,为她们营造了宽松自主的阅读环境。在馆内功能指示标识上、读者服务手册上、图书馆网站建设上、借阅服务的流程上……,都必须以读者看得明白、真实需求为出发点,时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一名读者,我是否能接受,是否满意”的问题,以满足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和期望。现在在我馆全年200多场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设计上,我有一个基本的要求:读者感兴趣、他们有收益的活动,多搞,只是馆员一厢情愿的活动,少搞。如此一来,服务读者的习惯性思维也促使着馆员不断去加强和读者的沟通,了解他们,良性互动,知道需求。

5 要有强烈的宣传意识

图书馆早已从百年前的藏书楼发展成当代的公共图书馆,“公共”意味着政府投入,民众集体享有,并体现公益性。让图书馆社会效益最大化地体现,就要求尽可能提高场馆内各类资源利用率,前提就是通过广泛的宣传,提高图书馆在市民中的知名度。

我的思路是要整体宣传、细节宣传、立体宣传三个方面有效互动。整体宣传就要借助各种媒介、各种渠道,寻找图书馆和城市的发展、市民生活的影响之间的关系,通过简明上口的口号或有特色的形象生动的宣传语言,让图书馆走进市民视线。如我馆曾在全市20条公交车线路上、400辆出租车上张贴了江阴馆的公益形象广告:“江阴市图书馆请您把知识带回家,把微笑留下来”;“市民的大书房、城市的大教室、文明的大窗口”等等,这些宣传成了一道图书馆宣传自我的流动风景。整体宣传上,夺人眼球的宣传语也会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和好感。如我馆以“365天,服务不缺席”对外打造服务形象,又以“市民身边的24小时图书馆”推广数字图书馆等等。2007年,我馆新成立专门的社会工作部部门职责中,就有一项是开展图书馆社会形象对外推广,这是我馆发展史上首次在具体岗位上明确了图书馆形象宣传的重要性。

细节宣传则是侧重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要把图书馆的相关功能、服务和资源,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册、海报、通告、手册、册页等各种宣传手段让读者详细了解,及时推荐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而馆内阅读氛围的营造,也是细节宣传中不可缺少的人性化体现,能展示出一个图书馆服务的细致和周到。如文明阅读的提醒、倡导阅读的名言、服务的承诺、好书的推荐等等。

立体宣传包含既要馆外宣传,又要馆内宣传。我馆借助社会资源,和邮政DM广告、江阴广播电视报等合作,每月刊登讲座、展览等讯息。既有平面媒体的合作,又有广播电视的合作。现代图书馆不可忽视网络的宣传力量,我馆网站细分为图书馆网站、数字图书馆网站、少儿图书馆网站三部分,还和本地的热门网站合作开设了“书香暨阳”版块,与广电“大澄网”资源共享,并开通了腾讯微博。有信息推送,也有内涵展示。我馆目前在对外宣传资料上已形成“一报五刊”的格局。即一份馆报《江图风采》,以馆情、资讯为主;还有《书香暨阳》四个系列的刊物,包括每年两期的“阅读推广”、“暨阳大讲坛”、“江图之窗”和每月一期的“信息专递”,刊物跳出了信息传播的框框,注重知识和指导。编辑、组稿、设计完全依靠馆员的季度刊《读读书》,已创办两年,与国内三家网络阅读发行商签订合作协议。它以“倡导阅读生活”为理念,以阅读为主题,作品均为原创型,并具有独特而清新的文学特色。图书馆工作既要埋头苦干,也要借力吆喝。把工作实绩和成果通过媒体宣传和扩大,是当前很多图书馆已经意识到的问题。我馆统计每月图书馆特色工作在有关媒体上的稿件录用率,进行媒体监测,确保经常有图书馆文化惠民的举措出现在地方电视、电台和报纸上,并把它作为对馆内宣传部门的考核因素。

6 要有经营品牌的策略

担任馆长以来,我就确立了品牌意识,始终把经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作为江阴图书馆发展的策略。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有如一个系统化流程的大型运营空间,有独特的管理、开放和服务要求,它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以获得社会和读者长期的认可。另一方面,公共开放的图书馆功能已日益拓展丰富,需要从门类各异的读者活动中理清推广思路,以创新有效的品牌活动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江阴馆注重视觉识别系统建设,从场馆到文本、指示牌、名片、刊物、宣传资料等各方面都有醒目的LOGO,鲜明突出和规范的社会形象,成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品牌单位。活动品牌上,经过三年的实践磨合,逐步形成了:总分馆“一卡通”、“幸福的种子”儿童阅读推广、名师面对面、暨阳大讲坛、江图之窗、“好生活好读书”市民阅读促进、“市民书房 书香暨阳”五全服务、苗苗故事会、创意小园丁、市民身边的24小时数字图书馆等十余个品牌服务活动。因为始终长期坚持,培养了读者参与习惯,这些特色化的固定项目在本市各类读书文化活动中已具有了独特的品牌优势,成为我们进行公益服务的主打文化产品,广大读者耳熟能详,也是各层次读者了解、利用和信任图书馆的良好途径。

猜你喜欢
馆长馆员图书馆
我的老师是馆长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飞跃图书馆
农民“馆长”李铜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图书馆界(2013年6期)2013-03-11 18:50:34
2013年广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图书馆界(2013年5期)2013-03-11 18: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