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弘扬东汽精神

2011-03-18 06:27何显富郝跃南刘志前
天府新论 2011年5期
关键词:精神

何显富 郝跃南 刘志前

传承与弘扬东汽精神

何显富 郝跃南 刘志前

东汽精神作为抗灾重建与科学发展实践中所产生的一种优秀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读本和成功实践。东汽人砥砺磨难、抗击灾难的出色表现,已使东汽精神成为当代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它以独特的内涵和震撼力感动了中国和世界,从而标注出我们民族精神一个新的高度。学习和宏扬这种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5·12”地震;灾后重建;东汽精神;核心价值体系

众所周知,我国 2008年突发的千年不遇、举世震惊的“5·12”八级特大地震,不仅给汶川、北川、青川、绵竹等极重灾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伤害,也给与震中仅为一山之隔的汉旺山镇和“十里东汽”带来了灭顶之灾。顷刻之间,山河破碎、家园损毁、生灵涂炭,东汽辖区就有600余人不幸遇难,1000余人被埋废墟而流血受伤,6000户职工家庭住宅损毁而顿失家园。全厂生产建筑和生活设施大多彻底倒塌或成危房,2000余台技术装备受到不同程度的严重破坏,直接资产损失多达几十亿元,间接经济损失则更难以计算。惨烈悲楚的人员伤亡、触目惊心的财产损失、满目疮痍的破坏景象……几代东汽人创业发展的心血成果毁于一旦,使我国研制大型发电设备和重大技术装备的龙头骨干企业、承担全国三分之一汽轮机制造任务的现代化工厂,成为这场震灾受损最严重的大型国有企业。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三线企业和三大汽轮机生产基地之一,东汽遭受的毁灭性重创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以及王兆国、刘云山、回良玉、张德江、郭伯雄、何勇、令计划、马凯、孟建柱、王沪宁、董建华、韩启德、刘奇葆、蒋巨峰等中央和省市党政军各级负责人都在第一时间、关键时刻亲临灾区和东汽,或以各种方式及时带来了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与此同时,全国上下四面八方的无数救援力量纷纷驰援灾区和东汽,特别在抢救生命、救治伤员、转移群众、安置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方面给予的支援帮助不胜枚举。在此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心系灾区并冒着风雪严寒专门来到东汽汉旺基地看望受灾群众时,特别对抗灾重建第一线的干部职工给予了深情问候和亲切勉励;吴邦国委员长专程两次前来东汽关心指导时,尤其强调了东汽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作用以及东汽员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牵肠挂肚,总共十次到“5·12”地震灾区中就有六次来东汽,在现场一再表达了对东汽抗灾重建的深情关爱和殷切期望……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高密集度地亲临关怀与全国军民的深情厚爱犹如雪中送炭,给予抗击特大震灾的东汽人以巨大的勇气和无穷的力量。

正是有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真情帮助,东汽人很快在悲痛中和废墟上挺起脊梁、站立起来,在抗击来势凶猛的特大灾难中能够以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钢铁意志和英勇壮举彰显了英雄气概,始终保持“坚持生命高于一切,抢险救援竭尽全力;坚持时间就是财富,恢复生产争分夺秒;坚持发展稳定并重,重建家园快马加鞭”的坚定信念和高昂士气,迅速果断地抢救了生命、救治了伤员、转移了财产、安置了群众、恢复了生产、开始了重建、推进了发展,并在余震肆虐、山洪瘟疫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各种救援工作极其危险艰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职工的根本利益,在地震当年就拿下百亿余产值并刷新历史纪录,尔后又连续以 200亿、300亿产值使企业投入产出攀上历史最高峰。如今,新东汽仅用一年零九个月时间就拔地而起,屹立在祖国大地和世界东方。东汽人以“东汽速度”创造了恢复重建的“东汽奇迹”,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为祖国电力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灾难中彰显的东汽精神更加催人奋进,在世人面前又竖起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时代丰碑。

“……地震灾害使我们东汽受到了严重损失。东汽的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在灾后的废墟上迅速恢复生产,并实现了年产值 100亿的目标。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实践证明,东汽职工是好样的!……”“……东汽人是震不倒、压不垮的,东汽人是站起来的一个真正巨人……这是一种什么力量的支持,就是东汽人的精神。东汽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许多深情寄语,既是对东汽儿女抗灾重建英勇表现与出色业绩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是党和国家对集中体现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东汽精神的最高褒奖。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前来指导时也称赞东汽了不起,他着重从泰山压顶不弯腰、艰苦奋斗创大业、自主创新攀高峰方面,亲自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一致称赞的这种精神总结提炼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他还强调要像过去宣传“大庆精神”那样宣传东汽精神,首先将东汽精神在全国工交战线叫响,使之在彰显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得到新的锤炼和升华。

由此可见,面对搞好灾后重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宣传弘扬东汽精神不是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的事,它已体现为工交战线乃至各行各业的共同需要,成为建设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各地主流媒体和各大新闻网站都纷纷到东汽采访聚焦,广泛、深入并持续不断地宣传报道了东汽精神。中共四川省委还专门颁发实施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 “东汽精神”活动的决定》,国务院国资委系统也组织开展了“学习东汽精神、展示国企风采”等主题宣讲活动。由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四川省委共同主办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及四川省和德阳市举行的弘扬东汽精神专题系列报告会,东汽人在人民大会堂和全国各地做的专门汇报和巡回报告,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一股学习践行东汽精神的热潮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所有这些也都表明,东汽人在四十余年创业发展中形成孕育、在战胜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中迸发出来的东汽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个时代强音。

然而,目前对东汽精神的宣传报导还局限于面上采访和动态报道,公众对其了解也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次上。自“5·12”特大震灾发生后,全社会宣传最多的还是抗震救灾精神与东汽精神这两种精神。人们对前者不难理解,而对后者却只有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虽然对东汽精神都习惯于说几句关键词和流行语,但大都过于大而化之和抽象笼统,尤其缺少科学严谨的解读论证。鉴于此,就有必要从“既能知情、又能明理”、“知其已然、又知所以然”的客观需求出发,着重在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对东汽精神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思考,以使东汽精神的传承弘扬更加自觉,并富有实效。为此,应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方法论,站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对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进行新的挖掘和审视,不断提升它的应用价值、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因此,如何把东汽精神作为抗灾重建与科学发展伟大实践所产生的一种优秀文化资源阐释,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总体来说,可以按照回答“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等带有普遍性的根本命题的路径,以解惑释疑,特别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论述和阐绎东汽精神,使其成为构建这一价值体系的生动读本和成功实践。关键之处在于通过传播介绍东汽精神,来践行倡导一种精神标杆和时代风范,从而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和谐以及生态文明等中华民族共有文明家园增砖添瓦。为此,应在理解把握其深刻内涵和内在联系上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

第一,深入剖析东汽精神所蕴含的思想渊源和文化积淀,着重从世界观和唯物论上揭示东汽精神的本质属性与客观定位,深刻领会劳动人民的情感美德植根于东汽精神的内在必然性。

东汽精神作为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虽是一种客观存在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种主观选择认定,有其特定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根源,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按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的说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里所说的道德,就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公共道德规范,包括企业员工从事经济工作和经营活动的职业操守。我国是一个具有 5000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大国,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无疑会受社会伦理道德与经济伦理思想的熏陶影响。所以,无论是献身祖国三线建设、发展民族电力工业而艰苦创业的感召激励,还是对抗击特大震灾、抵御全球金融风暴的精神支撑,东汽精神同我国民族美德和人民的爱国情感有着源远流长的天然联系,体现其固有内涵和鲜明特性。为此,有必要在剖析 “诸子百家”的伦理学说、阐释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述、解读党和政府的评价褒奖等方面获得思想启发和方向指引,从而深刻领会我国劳动人民传统美德牢牢植根于东汽精神的内在必然性。

东汽精神总体来说还是一种民族文化和伦理思想的体现,主要对引领企业发展方向、激励员工追求奋斗起着主导支配、约束规范的作用。追本朔源,古圣先贤、仁人志士和革命导师所倡导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如家、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勤劳智慧、勇敢坚强,牺牲奉献、纯朴善良”的人格秉性,“兼爱互利、扶贫济困,和合相处、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厚德载物、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言行必果”的道德品质,“卧薪尝胆、厉精图志,激流勇进、自强不息”的拼搏斗志……都是东汽精神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基因和思想品格。当今时代,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这些优秀品质,也是帮助人们培养爱国思想、民族气节、国格家风、人格世风、责任意识、荣辱使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追求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国家昌盛、民族振兴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坚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利他主义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的题中之义。这种寻根问典,还能从思想文化深处认识东汽精神的主观自觉性和科学依据,使人从感性与理性结合上切实把握东汽精神的实质。

第二,深刻认识东汽精神所代表的传统本色和时代特征,着重从人生观和实践论上反映东汽精神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由来,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风骨气节蕴含于东汽精神的客观必要性。

东汽精神作为一种危难关头方显英雄本色的豪义壮行,其高尚情操虽在抗击特大震灾中迸发出来,却非朝夕而成,而是灾难彰显、历史铸就和时代催生,在长期赖以创业发展的特定环境中千锤而铸、百炼而成。几代东汽人 40余年长期形成历炼的东汽精神,正是在“5·12”震灾的非常时刻得到了最集中的展现,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自主精神和社会主义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对传承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留下三线建设的闪光足迹、追求产业报国的远大志向等方面有着特殊影响和作用。因此,可以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地从 “灾难彰显英雄气慨、历史铸就人格品性、时代催生拼搏斗志”等方面,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风骨气节蕴含于东汽精神的客观必然性。

突逢灾难能够“泰山压顶不弯腰”,这是灾难彰显东汽精神的核心内涵。作为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东汽从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抗灾自救,到震后不到 1个月的时间迅速恢复生产,再到接连遭受世界金融风暴的冲击破坏,在各方面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完成 108亿总产值的出色业绩,使危难关头迸发的东汽精神又展示出了最新诠释方式:在灾难突袭和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东汽人不顾个人安危毫不犹豫地先抢救学校师生和受难同胞,拼尽全力为他人打开了一道道“生命之门”和“求生之路”,用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雕刻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群像。东汽人震后第三天就赶去参加风电招标会,并拿下令人欣慰的宝贵订单,震后第七天就开始在废墟中艰难地抢出受损设备,震后半个月就冒着余震危险在废墟上恢复生产,震后一个月就开足马力全线推进了十里东汽、百里东汽、千里东汽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震后当年就咬紧牙关使企业投入产出又登上历史巅峰……东汽人以此与灾区人民一道挺起胸膛、摆脱劫难,开始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拼搏跨越,铸就了抗击人文自然双重灾害的奇迹。东汽精神由此也凸显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集中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所诠释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历经磨难能够“自强不息”求生存,这是历史铸就东汽精神的坚强基石。东汽是具有“三线”建设典型特征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为了防止战争破坏而靠山隐蔽的“散、山、洞”选址布局,必然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格外艰苦。然而,东汽人从创业初期“一根麻绳闹革命”的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初期“做行商、吃杂粮”的自力更生,再到 1974年建成投产后连续创造了 33年无亏损的奇迹。东汽精神一直支撑东汽人响应国家号召,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西南边陲、扎根大山脚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一无所有的建厂之初喝山沟水、住古寺庙、在席棚里办公、在民房里安家,靠手拉肩扛和最简单的原始工具建厂房、安设备,到生产指标和计划任务几乎为零的困难时期打菜刀、做桌椅、生产榨糖机、提粪机……以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知难而进、勇于担当的劲头度过了峥嵘岁月,硬是在荒滩秃岭建起了一座闻名遐迩的现代化大工厂,并使坐落在曙光山下、绵远河畔的“十里东汽”成为职工家庭安居乐业、温馨可爱的美丽家园。这些也都表明,东汽人就是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获取力量,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开创锦绣前程和美好未来。东汽精神由此始终秉承了“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集中体现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以爱国主义为终极表现的民族精神。

面临挑战能够“奋勇争先”谋发展,这是时代催生东汽精神的不竭动力。当年三线建设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囿于当地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的落后情况,东汽筹建水平和初始建设的起点不是很高,基本建设总投资只有 9000余万元,设计纲领确定的年产量也仅有 60万千瓦,主导产品均系单机功率为 10万千瓦及其以下的中小汽轮机,而且品种单一和专业化、配套性强,除了生产火电设备便无其它产品可言,厂房设施和技术装备的单薄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作为重装产业龙头企业,东汽最早在缺少国外先进技术和引进项目、多靠自己闯关摸索的情况下,从 20世纪 80年代起,自力更生、自筹资金、自主研发 30万千瓦国产汽轮机,为使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竖起民族工业里程碑而拼搏挑战,到进入 21世纪推进“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光电”等“多电并举”发展战略与开发研制超临界、超超临界 60万和百万千瓦等级大功率、高参数发电机组以及清洁高效可再生能源的开拓创新,再到从硬件条件到软实力上创办 “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装备一流、质量一流”,以及一流人才队伍和员工素质的“国际一流电力设备企业”的理想信念,东汽精神激励东汽人从未停止过开拓创新的前进步伐,不断增强发展意识、危机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始终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创新一代”以及力求批量生产、规模效益的产品研发战略思想,使东汽机组不仅遍布全国,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电力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产品辐射国外,让东汽跻身世界强手之林,成为研发大型发电设备的国际重要厂商。东汽精神由此牢固确立了“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意识和雄心壮志,集中体现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以改革创新为灵魂的时代精神。

第三,正确把握东汽精神所坚持的独特内涵和鲜明特色,着重从价值观和实用性上反映东汽精神的固有特质与突出个性,深刻感受党的以人为本宗旨体现于东汽精神的特殊针对性。

东汽精神作为我国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微观缩影和闪光典型,它首先根植于“十里东汽”这片热土,是一种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企业文化。尤其在地处偏远乡村、背靠崇山峻岭、远离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甚至交通干线的三线建设艰苦环境下,企业生存发展不可能依赖外界的优越条件,主要是靠企业职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主观努力和人的能动作用。企业就非常需要同甘苦、共患难等情同手足、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和人际关系,格外看重员工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激发调动,必然重视旨在凝心聚力的“人和文化”的形成培育,更加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三贴近”的方针原则和工作方法。传承与弘扬东汽精神,可以使人触景生情、感同身受,从注重“人和文化”的特有魅力,保持“三献精神”的特定情结,发挥“人气氛围”的特殊能量,深刻感受党的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与根本宗旨体现于东汽精神的特殊针对性。

注重“人和文化”的特有魅力,就是在缺少天时地利的情况下,特别重视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和”关系,精心维系同甘共苦、心心相映的感情纽带,将它作为求得自身生存发展的共同根基;就是在环境格外艰苦的情况下,特别看重“人气”氛围,着力打造“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等群情励志的强劲合力,将它作为增强企业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就是在不利因素多的情况下,特别注重“人为”作用,充分发挥“少求天命、多尽人事”等改天换地的主观努力,将它作为造就市场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有了这种既能团结一致、又能各尽所能的群体意识和文化氛围,东汽人在命运多舛、行路坎坷的逆境中就能心手相连、合舟共济,既不怨天尤人而听天由命,更不妄自菲薄而坐等依赖,紧密结成相濡以沫、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共同搭建志存高远、同心同德、荣辱与共的事业平台,不断打造掌握自己命运、把握人生未来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

培育“三献精神”的特定情结,就是在投身三线建设的艰苦创业中,始终保持“春蚕到死丝方尽,报效祖国献青春”等纯朴高尚的人生价值、“蜡炬成灰泪始干,建设三线献终身”等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和“薪火相传志不渝,执着追求献子孙”等矢志不渝的高尚情怀。有了这种心甘情愿、坚定不移、乐在其中、无怨无悔的“三献精神”,东汽人在求存图强的创业发展中就能春华秋实、始终如一,既不与人攀比而患得患失,更不计较名利而索取专营,一直保持从容淡定、知足长乐、积极进取、笑对人生的豁达心态,主要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获取耕耘劳作的丰收果实,同心戮力铺就企业发展和实现个人诉求的美好前程。

发挥“凝心聚力”的特殊能量,就是在蜗居山乡、偏于一隅的生产生活环境中,更加坚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等体现人性化的真诚态度,以此赢得职工信任,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讲究“以心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等具有人情味的温馨做法,以此凝聚人心,并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追求“人心齐、泰山移”等群体效应,以此感召激励并增强人们的战斗力和创造力。面对三线建设的恶劣环境和不利因素,东汽人还特别提出了 “乡村的环境、城市的条件”的工作信条、“解决了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问题,就等于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一半”的价值取向,“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的管理理念……有了这种凝心聚力、固若金汤的人气氛围和特殊能量,东汽人在征途坎坷的开拓奋进中能够逆水行舟、激流勇进,从而既不墨守陈规而按部就班,更不自以为是而固步自封,紧紧拧成相互提契、共谋进退、风雨同舟的一条心和一股力量。

第四,始终坚持东汽精神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共性要求,着重从世界观和道德观上反映东汽精神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实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用于东汽精神的普遍指导性。

东汽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我国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具体展示和充分体现,必然遵循当代社会发展进步所倡导的共同准则和共性要求,从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感召力和强大的精神推动力。所以,在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发、市场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及长期工作中,尤其要从坚持科学理论的武装指导,坚持共同理想的认同追求,坚持精神支柱的激励支撑,坚持道德情操的引领熏陶等方面,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用于东汽精神的普遍指导性。

坚持科学理论的武装指导,就是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为此,就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着力于理论创新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教育,帮助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使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这是传承与弘扬东汽精神所遵循的“指南针”。

坚持共同理想的认同追求,就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从而在发展中切实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此,就要着眼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着力于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着重搞好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宣传教育,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与党和国家重大举措的出台,深刻分析并及时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展示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形势和发展态势,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和大政方针,组织激励人们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是传承与弘扬东汽精神所贯穿的“主旋律”。

坚持精神支柱的激励支撑,就是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在征途上才能不断获取强劲不竭的前进动力。为此,就要着眼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情感纽带,着力于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对大好河山眷恋热爱的崇高情感,在东汽,它表现为一种热爱企业、忠诚岗位、追求事业的责任使命,体现几代员工所秉持的产业报国、工业强国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理想志向。同时,坚持将创新精神作为不竭动力和重要法宝,努力靠创新赢得市场激烈竞争与跻身民族强手之林……这是传承与弘扬东汽精神所吸取的“动力源”。

坚持道德情操的引领熏陶,就是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牢固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以及经济伦理思想、员工职业道德和企业公众形象,从而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此,就要着眼于培育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着力于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要严格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认真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为重点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培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与“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员工队伍,始终坚持“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取向……这是传承与弘扬东汽精神所捕捉的“风向标”。

第五,充分体现东汽精神所具有的感召启示与引领支撑,着重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反映东汽精神的与时俱进和影响激励,深刻揭示传承与弘扬东汽精神的科学实效性。

学习践行东汽精神,贵在促进工作,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面对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既能为做好各自工作增强精神动力,还要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解惑释疑、提供帮助,在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并发挥更大作用。为此,就要把内涵深化和外延拓展、将东汽精神的创新发展与新的诉求作为重点所在和着力之处,深刻揭示学习弘扬东汽精神落实于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科学实效性。

学习东汽精神,要重在有的放矢,充分发扬学以致用、求实重效的优良学风。东汽精神体现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要把学习这种精神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东汽精神荟萃行业优秀的文化精华,要把借鉴这种精神作为进行自我提高的内在要求;东汽精神反映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要把践行这种精神作为引领各项工作的普遍共识。

传承东汽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应时顺势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面对纷繁复杂、跌宕起伏的发展态势,弘扬东汽精神,要在帮助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念等方面提供一个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用好机遇的鲜活范本。随着德阳新基地的提前竣工和正式投产,东汽正式开启了脱离乡村的城市时代。东汽人对牢记“两个务必”的光荣传统有着清醒认识:“全国援东汽”使工厂出山进城了、环境条件变好了,更要身在福中、不忘根本,常以贫困不移、富贵不奢的警示提醒自己,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优良本色;“全国看东汽”使东汽综合实力增强了、地位作用提升了,更要含章可贞、韬光养晦,常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警示告诫自己,始终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全国学东汽”使企业名气增大了、公众期盼提高了,更得有自知之明、低调行事,常以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的警示反省自己,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传统美德。各行各业从中也应设身处地获得启发,根据客观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从长计议,并以时代和战略眼光审视和落实今后面临的责任和使命。

践行东汽精神,要善于应对变故,牢固树立既有近忧、又有远虑等未雨稠缪的前瞻意识。国家重工业是整个民族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在参与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博弈中,东汽既肩负历史重任,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验。东汽人对此也非常清楚:虽然重建后的厂房设施和技术装备先进了,生产经营规模做大了、综合实力增强了,但从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比较衡量来看,企业还谈不上有着实质性和真正意义上的竞争优势。特别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必将全面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未来的能源需求结构必然发生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的情况下,企业更要重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含金量,不能再靠市场的井喷式需求拉动规模扩张和经济增长。为此,要及时确立“低碳产业、循环经济”的经营理念,努力适应“知识时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环境,不断强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竞争意识,始终秉承“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继续坚持“人才强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使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能够真正跻身国际一流,办成百年老店,以此促进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永续发展。

弘扬东汽精神要敢于直面现实,始终保持清醒敏锐、客观公正的思想头脑。尤其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弘扬东汽精神要应对利益多元化等社会问题,并从搞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建设方面破解难题:一是坚持发展科学性、促进经济建设,着力解决“改革管理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参与经济全球化、增强核心竞争力……”等难点问题和重点课题;二是追求发展包容性、促进政治建设,正面触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反腐倡廉、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等的普世价值和敏感问题;三是增强发展软实力、促进文化建设,正确处理“核心价值与人生价值、党性原则与人性本真、教育引导与舆论监督……”等热门话题和疑难问题;四是树立公平发展观、促进社会建设,积极面对“实行同工同酬、抑制房价猛涨、健全医疗社保体系、满足升学就业需求……”等热点现象和民生问题。这样才能凸现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根本要求,诠释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

提升东汽精神,要能够把握全局,认真坚持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坚持个性与共性相结合,将传播东汽精神与倡导核心价值密切联系;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弘扬中华文化与建设先进文化融会贯通;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使发扬优良传统与赋予新的内涵相得益彰;坚持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创造物质财富与建设精神文明要互相促进等体现“重点论”与“两点论”的辩证法和方法论上,使东汽精神的传承弘扬切实能增强科学性和实效性。

伟大事业催生时代精神,东汽人砥砺磨难、抗击灾难的出色表现,已使东汽精神成为当代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并以独特内涵和震撼力感动了中国和世界,从而标注出我们民族的一个新的精神高度。东汽精神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哲理深刻,有着隽永深远、历久弥新的影响作用。学习弘扬这种精神,既是工业战线形成的强烈共识,也是各行各业发出的共同心声,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要求。何况当今时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其突出特征没有改变,必然决定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任务还需几代人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这对肩负承担重建与发展两副重担的灾区各地来说尤其如此。学习践行东汽精神这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于鼓舞斗志、坚定信心、开启心智、增添动力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今后,东汽精神也将始终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切实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江泽民.党的十六大报告 〔R〕.新华社,2002-11-08.

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 〔R〕.新华社,2007-10-15.

胡锦涛.“5·12”震灾后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大会、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四川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Z〕.

李长春.接见“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会”全体成员的讲话精神 〔Z〕.2010-04-27.

人民日报评论员.“东汽精神”催人奋进 〔N〕.人民日报,2009-02-27.

D64

A

1004—0633(2011)05—016—06

全国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东汽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传承与弘扬》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 10AKS006)

2011—05—20

课题负责人:何显富,东汽党委书记;课题组成员:郝跃南,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课题组主研人员:刘志前,东汽原统战部部长兼宣传部副部长。四川德阳 618000

(本文责任编辑 谢莲碧)

猜你喜欢
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无需提醒的自觉 勇于担当的自信——“五老”精神赞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读懂践行“五老”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