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耀莉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
高校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可以实现的知识中心。其主要特性可以归纳为[1]:服务模式主动化和信息传播强大化;信息存储量巨大、媒体多样化;没有时空限制;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媒体介质多种化、语言多样化等。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服务模式可以分为被动服务和主动服务两类。被动服务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的基础方式,其特点是不考虑读者的个别要求,具体实现形式一般是采用无交互Web网站模式;是一种单向信息传递模式。数字资源将以网页、数据库形式出现在网络上,读者自己取用。网页上仅提供使用指南信息,除此外无任何其他服务提供。读者处于被动地位,而系统处于主动地位,信息从资源到读者单向流动。主动服务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的高级方式,其特点是考虑读者的个别要求,具体实现形式一般是通过交互式Web网站形式,具体分为双向交互问答模式和个性化信息推送模式。在双向交互问答模式中,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组织资源,服务形式根据读者需求变化,系统和读者处于同等地位,信息在系统和读者之间双向交流;可以通过Chat形式实现。在个性化信息推送模式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行设置高校数字图书馆界面并定制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使得高校数字图书馆成为用户自己的电子书房。从而使读者处于主动地位,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居于从属地位,其只是在技术上按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并主动推送信息,可以通过MyLibrary技术实现。
网格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它将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知识资源等实现互连互通,使网络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处理平台,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来自整个网络的个性化服务[2]。因此网格本身就决定了网格支持下的全球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主动服务。但是高校数字图书馆不同于数字化图书馆,不是简单地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也不仅是数字化文献的简单结合或现有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加上一些数字化文献馆藏;而是一个网络环境下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的一种新的服务与技术体系结构,属于以先进的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服务的范畴,是众多分布式的数字化资源基于广域网环境的计算机信息资源系统的联合体。该联合体中的各系统实行分布自治管理,彼此共享资源,为读者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并能快捷高效地服务。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将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
(1)基于OPAC的资源整合服务。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是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切入点,也是图书馆揭示自身信息资源的最好发射点[3]。利用OPAC系统,图书馆可以对图书、期刊、报纸、电子资源、随书光盘、磁带、远程资源等全面加以揭示与整合,在OPAC中实现不同类型、不同载体、本地资源与远程资源的统一标引和全面检索获取,让用户登录OPAC就可了解馆藏资源的全貌。包括电子期刊资源整合与统一资源检索平台。(2)基于用户个性需求的对口服务。主要包括:①专业知识门户站点[4]即针对重点学科、优势专业、权威课题的需要,在对优势纸质文献数字化的同时,对不同的信息源、不同分类、不同检索系统、不同专业的数字资源进行搜集、整序、分解、重组,按知识体系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整合成相互联系的专业知识资源系统,使读者进入该专业资源整合系统后,即能获得满足专业需要的信息,提供面向专业主题的信息增值服务。②网络学科资源导航即针对读者的学科信息需求特点,按学科收集、分类、评价、整理、开发网络学术资源,整合成有序的学科知识体系,使读者能按照其“知识链”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省读者的时间,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学科资源导航服务。③专业知识学习平台即面向不同的用户群,视需要将图书、期刊、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库、多媒体和网页等各类信息资源进行“知识化”的重组整合,实现音频、视频、文本等不同文件格式资源的同步利用,为用户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如高校图书馆面向本校师生搭建的“本科生教学教参学习系统”、“素质教育学习平台”、“英语学习平台”、“计算机等级考试学习平台”等。④网络在线阅览室即针对不同用户群的信息需要,围绕一定的专业课题、专题人物、专题文献、社会生活领域等搜集相关文献信息,并提供全文的在线阅读,使之成为网上虚拟阅览室。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支持用户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和创造知识。①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咨询馆员(学科馆员)可直接“面对”用户,即时回答用户提问,实时为读者解答咨询问题,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咨询馆员(学科馆员)与读者不断交流沟通、及时反馈信息、共同整合解决思路。②开展远程教育。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Internet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使处于不同地点的师生读者和Internet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AI)连接在一起,读者既可以通过人机交互个别学习,也可以进入“虚拟教室”中进行讨论或与咨询馆员(学科馆员)交谈,实现学习时间和地点的自主化,同时实现人机交互、人与人的交互功能。③个性化信息定制推送服务。即基于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向读者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在个性化定制服务中,按照特定读者的请求,可为读者提供定制的Web页面、信息频道或信息栏目;也可按照特定读者预先选定的知识门类、学科专业、信息内容等需求方向,采用智能软件与人工干预的做法,快速组织与定制专用信息,把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定时发送给特约读者。④专业教学园地[5]。即高校数字图书馆特有的一种文献类型,为了满足师生读者对信息资源的个性化需求,将教学信息与数字化资源信息整合于一处,将教与学实施过程中的诸要素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加以融合,体现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跟踪教学、服务于教学的功能。登录读者可以通过院(系)、专业、课程的导航,获取相关的教学教参资源、中外文电子期刊资源、电子图书资源及网络相关的学科站点资源;还可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爱好,实现专业期刊的定制、特定期刊的定制、电子图书的定制和中外文数据库中期刊论文的定制。
高校数字图书馆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度容错机制,控制核反应堆主要采用分布式实现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高度灵活性等特征。云计算就是把普通服务器或者个人计算机连接起来以获得超级计算机,它适应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分布式系统的结构[6]。因此,云计算模式能大大提高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能力,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①确保服务器的可靠运行。由于“云”中有成百万台服务器,因此即使其中的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云”中的服务器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利用克隆技术将某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完全拷贝到别的服务器中,并启动新的服务器来提供服务,从而使高校数字图书馆真正实现无间断的安全服务。②极低的成本投入。通过支付少量的费用,高校数字图书馆可获得云模式中成百万台服务器提供的服务,读者的请求便可在毫秒的时间内获得响应,从而使高校数字图书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效益。③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云计算模式,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可以共同构筑信息共享空间,众多的数字图书馆可以分享由大量系统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基础设施,其服务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④读者方便性。云计算模式下,师生读者可以使用手机、PDA等设备以获取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服务,由于云计算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无线接入功能,因此未来读者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终端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从而使图书馆资源中心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数字信息资源现已成为高校读者从事学习和科研工作必选和首选的信息源,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一个资源齐备、检索高效的平台来支撑读者对高质量文献的需求。要对异构资源进行整合,跨库异构系统应纳入高校数字图书馆自建资源、其他资源(ElsevierScience、BusinessSourcePremier、INSPEC、APS/AIP、UMI、ISTP、WSN、CSA、AcademicSoucePremier、EiCompendexW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及互联网资源中,并可以与CNKI数据库进行统一检索,形成一个跨语言、跨平台、跨库的一站式资源服务门户。
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虽数据库众多,但资源相对分散。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学科众多,信息相关性的跨度较大,高校数字图书馆为满足读者文献需求,配置了多种资源。即使是同一学科,相关性的信息分布也比较散,读者查找文献要不断跳转检索平台,检索效率不高。因此可以深度整合文献资源,解决这个问题。如北京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以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资源基础,集成了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报纸、年鉴、标准、科技成果、专利、国学宝典、工具书等10种CNKI资源,经过深度标引、统一元数据的资源基础,形成具有统一检索平台、统一导航、统一跨库优势的文献资源。
为使高校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专业信息服务能够更快融入读者的学习和科研活动中,每年图书馆在构建服务模式,购买各类资源、读者及馆员培训上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使这些信息成果更直接参与到读者的学习、工作和科研中,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学习、工作和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显现采用的服务模式存在和应用的价值。因此,高校数字图书馆应当创造条件,针对院系开展专业信息服务。如可在机构馆平台上创建有学科特色的二级机构馆和个人数字图书馆。可个性化选择和定制资源类型。如个性化定制读者经常投稿的期刊、会议论文集,针对教学和科研个性化定制读者经常浏览的学术及相关网站链接,个性化选择相关学术会议信息、重要学者、机构、项目的科研信息等。
高校数字图书馆可将本校科研中的诸要素与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加以融合,以体现图书馆参与科研、跟踪科研、服务科研的功能。登录用户可以通过相关科研项目和文献的导航平台,从文献、作者、机构、学科和基金等多角度针对某个科研项目和文献进行学术评价,通过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影响因子等多种指标对学术成果进行客观评估,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科研管理和个人科研评价。
数字技术提供了根本改变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对象、开放时间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类型的可能性,使得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得到了相应扩大。在高校数字图书馆里,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信息通过数字化技术转化为数字形式,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统一存贮、传输和管理。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是为用户有效地分配资源。高效分配涉及到资源分配和调度两个问题,一般通过一个包含系统模型的调度模型来体现,而系统模型则是潜在资源的一个抽象,系统模型为分配器及时地提供所有节点上可见的资源信息,分配器获得信息后将资源合理地分配给任务,从而优化系统性能。只有在此基础上,高校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多元化模式才能实现,进而促进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1] 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曲建峰等.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2):10-14.
[3] 廉清.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5(11):119-121.
[4] 卢共平,吴翻.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模式[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60-62.
[5] 张晓林.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J].津图学刊,2003(6):13-16,80.
[6] 张健.云计算概念和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2009(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