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抒超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图书馆,广东 汕头 515041)
杨抒超 女,1974年生,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人类独有的知识获取与文化传播活动之一,是文明传承、知识获取、发展创造的有效途径。全民阅读可以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全民阅读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是强化文化认同、凝聚民心、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淳化社会风气、构建核心价值和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图书馆本身作为教育机构和社会文献信息的中心,在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现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把推动全民阅读作为当前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来承担。
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文明的传承者和社会教育的实践者,其与生俱来的使命之一就是要维护社会的信息公平,保障公众的信息权利。图书馆具有公益性,代表着公众的利益,是读者的代言人,也是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一个平台。正如范并思教授所论述的那样:“公共图书馆不但是一种社会机构,而且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存在使社会中每一个公民获得了自由获取知识或信息的权利。”
近10年来,国家投入很大的财力来建设公共图书馆,200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总投入是53.1926亿,是1990年总投入3.238亿的15.45倍;购书经费从1990年的9774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8.3831亿,共增长了8.89倍,并且对图书馆的总投入仍在逐年增长。
然而,我们对图书馆投入的增加、购置书籍的增加却没有推动较高的阅读率,反而出现阅读率下降的趋势。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大多数图书馆的书籍被闲置;另一方面却是大多数的公众无书可看。据统计,国家图书馆接待读者逐年递减;各个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到30%,有的甚至只有20%左右。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图书馆传统、封闭及相对单一的服务模式,使广大群众不了解图书馆,所以我们逐年扩大的文献资料其实只是满足了一小部分读者的要求,那些有条件和有能力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社会大众就成为了图书馆的潜在读者。我们倡导全民阅读就是要让这一大部分有机会利用而没有利用图书馆资源的社会群众加入阅读的行列。
“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这是《图书馆五定律》明确指出的。实现“全民共享”的服务,让每一个读者都找到合适自己的书籍,让每一本书籍都找到欣赏自己的读者,这就是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最终目标。
“读者权利”是指读者为了获取知识、了解信息、愉悦身心、促进个性发展所应享有的自由、方便地阅读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料的权利。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宣告,公共图书馆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所有人,不论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和社会地位,提供服务,即对全民开放。所以作为一种权利的保障,我们要保证所有公民的“读者权利”。为了提升阅读的热情,我们应该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实现机会,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自由借出文献阅读、拥有图书馆一定文献保障的平等权利,让每本书为人所用和每个人都有书可读。
现今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人均藏书状况相比发达国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0.501册。联合国发布的公共服务指南中提到,通常我们应以每人1.5到2.5册为标准,我国当前的状况是不能达到这个要求的。面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要使图书馆成为民众阅读、民众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机构仍需付出不懈的努力。让全民阅读深入人们的心中。
流动图书馆为那些不能经常走进图书馆阅读的群众创造了利用图书馆的方便条件和机会,其具有灵活、便捷、迅速等服务优势。这样的图书推广方式保障了一部分相对弱势的人群的阅读权利,也使图书馆在民众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群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在读者和书籍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数字图书馆可提供24小时服务,人们可以在家里、办公室或者其他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使用其资源,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网络阅读是一种环保、快捷、互动性强、信息量大、满足不同年龄需求的阅读方式。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作为信息的载体,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媒介,以积极的态度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引入图书馆阅读领域,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手机图书等多元化的阅读形式以满足其不同需求。数字图书馆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民阅读。
自助式服务是图书馆一种新兴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性化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能使读者读书、借书、还书的过程变得更简单、顺畅,使图书馆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增加读者对图书的自主选择度,提高入馆率,相应地就会增加图书的借阅率。自助图书馆是一种节约型、经济型、便捷型的模式,这种自助服务的图书馆代表着图书馆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200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从此各个图书馆也把全民阅读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当前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大多得不到社会的热烈响应。针对这种现状,图书馆应在国家构建阅读社会、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明确自己的切入角度,参与阅读社会的建设,并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用户优势,长期不懈地推动书香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举办活动要提前造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加。还要做到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提升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主动地将图书馆的书籍资源提供给读者,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程度,使读者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图书馆在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转变传统的一些做法,注重读者的阅读心理。
宣传战略上,可以采取长期与电视台合作,拍摄一些关于读书活动的公益性短片。让图书馆传递知识信息的形象在目标群体心中逐渐形成,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图书馆,从而赢得更多的潜在读者。
各个图书馆可以利用当地政府的公信力,与政府合作宣传,开展图书进社区、图书进校园、图书进偏远山区等活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即是教育、广电等部门联合建设的文化惠民工程。图书馆还可以与万方数据库、CNKI期刊数据库等商业化信息服务商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信息服务。
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援图书馆建设,与社会各界联合举办大型的读书活动,提升读者的阅读层次及档次,策划图书馆知识型、智力型的品牌读书活动,保障活动的顺利实施,提高活动效益。
图书馆拥有最大的文献信息贮备,为全民阅读提供阅读平台,并为读者阅读、交流、传递和利用信息提供完备的阅读条件,同时使读者可享受免费、公开、长期、自由的阅读。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文化产业中,图书馆能为全民阅读提供正确的科学引导。利用资源介绍、资源管理指南、馆藏书目检索、新书推荐、专题书架等将宣传和指导结合,有效地引导读者在图书馆进行健康阅读、有益阅读,增强读者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文化资源十分匮乏。公共性、公益性及开放性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属性,公共图书馆是所有人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推广全民阅读的重点应向幅员广阔的农村延伸,使农村的广大群众不受当地条件的限制,享有平等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和机会,为读者架起阅读的桥梁,推动和促进全民阅读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服务。
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聚集地,适用于不同人群,可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而国民阅读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即是群众对图书馆的认识与了解不够,所以丰富图书馆活动,调动群众积极性,大力宣传全民阅读,是每个图书馆工作者的义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资源,为每一本书找到适合的读者,是图书馆工作者永恒的奋斗目标。
[1]王虹.刍议流动图书馆平民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2):16-17.
[2]陈善礼.读书活动,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J].图书馆论坛,2009(6):5-7.
[3]邹婉芬.构建阅读社会:图书馆的使命与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7(3):113-115.
[4]李晖.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理念方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0(增刊):61-63.
[5]刘桂英,付国英.图书馆意识和阅读社会[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3):20-22.
[6]沈丽英,王彩霞.全民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20-22.
[7]朱丹,侯建立,李泽玉.图书馆引导全民阅读的效用分析与研究,20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