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群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揭 阳 522000)
RFID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即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来识别目标物上的标记。与传统的识别方式相比,RFID技术无需直接接触、无需光学可视、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的输入和处理,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等行业,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化管理[1]。在图书馆积极应用RFID技术的同时,结合国内图书馆的工作实际,以先进的文献服务理念和馆藏管理模式为先导,将可应用性与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对现有的行业问题、业务流程、管理手段进行再造和优化,通过此技术可有效提高整体效益[2]。基于此目的,笔者选取了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获取图书利用率作为研究主题,系统分析了该方案设计的技术优势、设备需求、工作原理和相关程序设计,希望打破原有的技术束缚,使RFID技术成为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实现馆藏图书文献管理自动化的有效手段,进而推动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使读者更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文献集散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是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数字图书以其方便快捷的服务形式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对传统图书馆产生了很大冲击。但科技环境、读者需求以及两者不同的缺陷和优势,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纸质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必将同时存在。所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纸质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作用,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充分服务读者,依然是广大图书馆工作者研究的主题之一[3]。
现阶段,很多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图书利用率低的问题,究其原因,很多是由于馆藏结构、藏书布局不合理,部分图书的馆藏量不足,时效性、实用性不强造成的。通过获得图书的利用率数据,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获取读者的信息需求、借阅倾向,将有关信息反映给采访部门,或通过阅读指导、宣传等手段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反馈[4],进而对馆藏结构、藏书布局、图书的复本量和图书的种类进行调整,充分挖掘馆藏的合理性,加快图书的流通率,使有限的图书经费、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的效用。
随着电子标签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下降,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RFID技术,可以为读者提供简捷迅速的自助式服务,提高书刊整架归位效率,为图书馆节省人力。与传统的条码技术相比,RFID在技术上的优势有:
①资料可更新。条码印刷之后就无法更改,RFID电子标签则可不限制次数地新增、修改、删除其标签内存储的资料。
②非接触式样识别、移动识别。条形码需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下,使扫描光源照射在条码上才能辨读,而RFID标签只要在无线电波范围内即可传送信号,只要包含RFID标签的书本进入指定区域就可一次性完成借还书工作。
③体积小,使用简便,支持快速读写和批量读取信息。可实现多本图书的自助借还,无需人工干预,大幅度提高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④存储容量大,耐久性更长,抗污染能力更强。一个RFID标签最大容量可达数兆字节,而且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
⑤实现了图书自动分拣、自动整序排架、自助盘点馆藏、射频防盗报警等一系列自动化管理功能,减少工作失误,减少任务重复。
⑥安全性更高。由于RFID承载的是电子信息,其数据内容可经由密码保护,使其内容不易被伪造及编造[5]。
传统获取图书利用率的方法是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图书流通系统,对各种类、各书架、各书厅的图书流通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后,根据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后得出图书的利用率。该方法的最主要缺点是效率低,获得的数据存在滞后性,无法帮助图书馆管理员和读者实时、快速地对本书厅、本馆的图书利用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
①实时性。只要读者使图书的位置发生变动,诸如上下架、进入阅览区,都在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的统计范围之内,而以前只能对读者已借阅的图书进行统计。
②扩充性。在未引入RFID标签之前,期刊、工具书、馆藏光盘、录音带、录像带等这类不进入流通系统范围内的图书或介质我们是无法统计其利用率的,引入RFID标签后,只要不是金属材料的介质都可纳入统计范围之内[6]。
③可监控性。安装了RFID标签的图书只能在图书馆设定的阅览区、借还区进行位移,图书的每次位置变换都在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的监控和记录之内,如果图书不在设定范围内,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将会实时报警。
④可利用性。利用RFID标签,可供我们统计的数据是非常多的,包括图书借阅册数、下架数、进入阅览区图书总数、某本图书、某类图书的关注度,甚至还包括图书在读者手上的停留时间等等。而且这些数据我们还可进行细分和汇总,图书馆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及利用,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信息抽取,与图书馆OPAC系统直接进行整合,对读者的需求和图书的质量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对读者利用图书馆进行引导。
图1 系统总体结构
本系统根据图书馆获取图书利用率的需求,引入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结合原有的图书馆系统软件,分5种情况对图书的流向进行跟踪,分别为:读者从书架将含有RFID标签的图书上架、离架,拿着图书进入阅览区,从阅览区到书架上架,从阅览区到借还书台借阅图书。各个方位的RFID监控设备自动读取该书籍的相关信息及位置标识,并实时将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发送给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由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进行收集,进行相关计算后将数据直接发送到相关的显示设备终端,如图书馆LED显示屏或检索终端等,达到无需人工干预实现获取某时间段或实时图书利用率的目的。方便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统计,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例如每年中哪几个月读者需求什么类型的书最多,哪个时期读者对哪类图书急需,哪类读者所需的专业图书不够,哪些图书的复本量不能满足读者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7]。图1为系统总体结构。
①需要统计利用率的介质,包括图书、期刊等需配备RFID射频标签。
②在书架和阅览区安装RFID监控设备。
③将RFID监控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到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主机。(注:借还书区无需安装RFID监控设备,可通过流通系统的接口程序获取借还图书的相关数据,从而减少相关的设备投入。)
RFID监控设备(也称RFID读写器)连接至书架,阅览区RFID监控设备可放置于阅览区的任何位置,当带有射频标签的书籍从书架上下架或进入、离开阅览区的时候,其位置信息必然发生改变,RFID监控设备记录该次位置方位,并通过逻辑电路判断书籍的位置变换[8]。RFID数据分析系统主机端口接收到书籍的相关信息及位置标识后,对主机数据库进行更新。
本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RFID监控设备分别放置在书架和阅览区两个地方,当读者将含有RFID标签的书籍从书架取下阅读的时候,将触发书架的RFID监控设备,RFID监控设备将该图书的相关信息和读者RFID借书证信息发送到系统主机;当读者进行翻阅后发现不是自己所需图书时,将书上架则再次触发书架的RFID监控设备,RFID监控设备将相关信息再次发送到系统主机,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对该次上下架的数据进行记录;当读者将该书拿至阅览区阅读时,进入阅览区时将触发阅览区RFID监控设备,RFID监控设备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系统主机,并对该数据库内该图书位置信息进行更新;读者阅读图书后存在两种选择,将图书上架或直接到借还书区借阅该图书,如读者选择将该图书上架时,再次触发了书架的RFID监控设备,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通过对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后,从而判断得知该书未进入流通系统直接上架,则对该图书位置信息进行更新;当读者决定借阅该图书时,离开阅览区到借还书区,流通系统接口程序将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再次发送到RFID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该图书的信息更新流程结束[9]。
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可实时或按设置的某个时间段对整个书架、整个书厅以至整个图书馆获取到的图书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计算出所需位置的图书利用率结果并输出到相关的显示设备。图2为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
图2 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
Private Sub Form_Load()
With MSComm1
.CommPort=2 ’设定通讯端口号
.Settings=“9600,N,8,1”’设定传输速率等
.PortOpen=True ’打开通讯端口
End With
Timer1.Enabled=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Dim i%,BufS
Dim strSQL As String
’如果通讯端口中有资料进来,则开始读取
If MSComm1.InBufferCount Then
InByte=MSComm1.Input
For i=LBound(InByte)To UBound(InByte)
Buf=Buf+Chr(InByte(i))
Next i
’将读取到的图书数据添加到SQL Server数据库
Set RsAdo=New ADODB.Recordset
AdoCon.BeginTrans ’添加事务
strSQL=“INSERT INTObookinfo(bookstring)”
strSQL=strSQL&“VALUES(’”
strSQL=strSQL&RealString(Buf)&“’)”
RsAdo.Open strSQL,AdoCon,adOpenStatic,adLockOptimistic
AdoCon.CommitTrans ’将更改写入数据库CloseRsAdo End If End Sub
以下是两个反映图书利用情况的主要计算公式:
图书利用率=(某个时间段内,某图书的借阅册次或某类图书的借阅册数÷本馆图书总册数或该类图书的总册数)×100%。
读者利用比例=(某本图书、某个书架、某个书厅的下架数÷某本图书总册数、某书架图书总册数、某书厅图书总册数)×100%[8]。
按照上述架构设计的图书利用率分析系统,通过一些RFID关键支撑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图书借阅过程信息的可靠实时采集、传递和处理问题,并运用形象直观的显示,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或读者掌握图书的动态信息,进而有效地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购书经费,对馆藏图书的数量、种类及分布进行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使馆藏图书的利用最优化,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以上笔者描述的只是一个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获取图书利用率的雏形,更多的功能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完善。诚如笔者开篇所提,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尚属新鲜事物,没有太多成熟的模式,只能靠图书馆业内人士自己去摸索,一个图书馆不是光引进一个RFID系统就一劳永逸的,还需要制度的改革、管理的创新来支撑。只有从思想、模式、设备各方面同时改革创新,才能推动利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变革[10]。
[1] 基于RFID和UCR的全球供应链透明化研究[EB/OL].[20 10-03-02].http://tech.rfidworld.com.cn/2010_3/201032929 138723.html.
[2] 甘琳.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7(3):8-11.
[3] 范明泉.深化管理提高纸质图书利用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2):37-38.
[4] 高秀芬.浅谈如何提高图书利用率[J].图书情报通讯,1998(4):56-57.
[5] 吴晞,马瑞,李星光.RFID系统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5(1):4-8.
[6] 颜磊,崔艮艮.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实现[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9(2):20-23.
[7] 刘绍荣,钱京娅.如何正确利用流通工作中的数据[J].贵图学刊,2004(2):19-25.
[8] 齐恒.RFID物流技术在高校实验设备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19-25.
[9] 岳琦,张伟,董皓.基于RFID的铁路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9(11):26-28.
[10] 周文豪.数字图书馆以及RFID在国内外世界图书馆中的应用状况[J].RFID 商情,2010(2):8-9.